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
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2.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年从服装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价格上涨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虽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着生产继续趋冷、出口增长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走高、亏损企业增亏加重等问题。同时,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用工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品牌服装将更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服装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2)服装行业政策 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2007年,为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压力,以及促进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
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产业的冲击,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8月、11月和2009年2月和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从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较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比例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2009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保护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将自身定位于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2011年1月1
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一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规,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适用于我国境内市场的所有纺织产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逐步以产品质量为主,提升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表示: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纺织品服装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
③国际相关政策
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
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该规定在原有的1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又新增8种,这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量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草案2011》,将管制消费品范围从原有的45种增加到了15,000种。其中,婴儿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服装饰物等都属于受安全管制的消费品。法案要求,商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的ASTM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标准。若消费品被认定为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对产品进行撤柜或禁止销售的处理,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受到或最多两年刑期的处罚。
(3)服装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规模趋
于萎缩,但由于掌握着品牌和销售渠道,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服装市场来看,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档产品生产和服装加工,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发展中逐渐从规模、产量转变为品牌、品质以及产品个性化方面的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等。
(4)服装行业前景
在经历10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出口增速有所缓慢,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为我国服装产业奠定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将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
在国际市场,中国低档纺织服装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但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的档次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想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在品牌、质量、特等方面重力出击。
2009年4月《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纺织服装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服装纺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