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发展与对策
新冠疫情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发展与对策
作者:张峥 董思宜 苏梦辰
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5期
        摘 要:新冠疫情持续三年以来,对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造成了深刻影响。“穷则思变”,在疫情不停蔓延的情况下,纺织服装出口如何变通,适应行业现状成为了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将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为背景,对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受到的影响进行微观与宏观分析,探讨后疫情时代下纺织服装外贸行业应对策略,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纺织服装出口;后疫情时代;发展对策;影响思考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劳动密集型、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朝阳行业。然而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在党中央坚强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抗击疫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蔓延。但疫情对纺织服装外贸出口行业带来的影响无法快速消除,疫情形势下纺织服
装外贸行业如何积极应对挑战,保证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关键问题。面对当前复杂形势巨大挑战,服装外贸企业必须全方位审视疫情带来的冲击,积极应对,长期规划,精准施策。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
        1.体量巨大
        2021年,中国纺织产品出口1452亿美元,服装出口1702.6亿美元,合计出口315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超过了世界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此规模的纺织服装行业必定关联着一个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2021年,中国进口纺织纱线80.7亿美元,进口棉纱59.5亿美元。从出口额与行业上下游综合角度分析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且产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化纺织业体系,这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另外,廉价的劳动力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以低成本为主导占据市场份额,然而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价格逐渐从优势支柱成为劣势负担。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以美国、东盟、欧盟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2021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这四个国家及地区合计出口商品共计1724.9亿美元,约占对全球出口额的55%。其中美国占比最高,出口额为563.5亿美元,占我国纺织服装业商品出口总额的18%。而对东盟出口增速最快,出口额为4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我國的纺织服装行业是传统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心和供应链枢纽,更是维持全球纺织服装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柱。
        2.产业水平偏低,利润率低
        2021年我国服装行业出口利润率不到5%,受制于新冠疫情影响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利润率还可能进一步下跌。例如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头部企业和世界500强的企业,在2020年利润率仅为3%(数据来源于《财富》)。近些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因为廉价劳动力而起,也因为劳动力价格上升而落,再加上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订单数量大幅增加,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然而利润率却持续下降。究其原因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旧处于
加工原材料出口成品的阶段,品牌零售、品牌接受度等长期被其他国家掌控,自身品牌竞争力依旧较弱,虽然掌握了相关技术,但是受限于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实力,大量中国贴牌厂为别国大品牌贴牌、生产,有着大牌需要的技术,却沦为代工,为他国做嫁衣,中国大部分的纺织服装业生产的是低附加值、高同质化的中低端产品,总体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较低,整体产业水平偏低。
        3.出口竞争力逐渐降低
        纺织服装作为劳动指向性产业,并不需要太高端的技术。近些年来,随着东南亚更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纺织服装配套产业的完善,加之国内各项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选择在东南亚建厂生产,东南亚已成为众多跨国服装企业品牌代工的主要生产基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从2014年达到1862.8亿美元的顶峰之后,以每年4%的速度逐渐降低到2020年的1373.8亿美元。虽然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回流到1700亿美元,但究其原因是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因疫情影响无法生产,订单回流到中国,所以我国企业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
        二、疫情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
        1.微观角度方面
        (1) 企业生产成本暴涨
        一件纺织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棉麻化纤等原材料、加工为纱线等二级原材料、通过机器设备或人工加工成成品、以及串起上下游之间的运输等流程,然而疫情的突然暴发首先对运输业造成了巨大打击,海陆空运输全面减缓。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运输手续逐渐繁琐,等待时间不断变长,导致效率严重降低,以交通运输部修订完善了《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九版)》为例:国际转国内航线的船舶及船员需要隔离14天以上,登船人员需要隔离两天以上,相关费用需要运输企业承担。通过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FBX指数可以直接看出,疫情导致全球海运费用暴涨,5月26日,FBX集装箱海运价格平均为7846美元,较同期价格上升近50%。疫情带来的不仅是运费的上升,更严重的是效率的下降,运输业作为承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润滑剂,运输效率的降低无疑会让上下游企业卡顿、减产甚至停工。加之纺织服装业受季节影响较大,上游的原材料运送不来,仓库中的存货发不出去,季节款式一变,存货就只能做打折处理。例如作为全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在疫情期间,上海附近的等候船只由3月20日的117艘增长至
3月30日的347艘,涨幅接近三倍,(数据来源于航运数据平台HiFleet)导致国内众多企业接无法生产,但是却面临着工资、费用等日常开销,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大幅提升。其次是人工成本的上涨,一方面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指向性产业,对劳动力价格的变动十分敏感,近些年来服装企业不断在东南亚建厂就是为了进一步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受限疫情的影响,一旦工厂、工人所在地出现疫情,就会导致复工复产较难,至少要停产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疫情导致企业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需要更灵活的手段去控制自身的成本。
        (2) 订单数量不稳定
        疫情一方面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积压购买欲望,在疫情缓解之后迎来短暂的报复性消费。从2019年到现在,订单总额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减少太多,然而订单的规律会因为疫情而难以捉摸。疫情之前纺织服装订单有季节性、热点性两个特点。不同季节和不同节日的订单需求会有所变化,比如西方感恩节、圣诞节前,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额就会比较高。当年的潮流热点出现后,也会接到大量的生产订单。而疫情到来后,为我国出口贸易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比如2020年初本应该销售的厚羽绒服、保暖衣等当
季衣服却因为国内疫情无法及时生产销售,进而导致库存积压,难以处理。同时疫情导致对防疫物资等纺织品的需求激增,但是也存在大量的不稳定性。口罩等物资生产具有滞后性,以2020年初举例。疫情暴发加之工人回家过年导致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的企业措手不及。市场上口罩价格飙升,许多中小型企业跟风引进生产线生产口罩,但是口罩生产之后需要环氧乙烷杀菌,再经过7至14天的解析才能销售。一段时间过后,大厂的产量已经上来,挤压小厂的利润空间,同时疫情得到好转,口罩需求降低,進一步压低价格。导致小厂越生产越亏损,只得变卖生产线,退出市场。所以,订单的不稳定性会导致部分企业盲目进场,投入大量资金后却因为时效性而陷入无法盈利的尴尬局面,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2.宏观角度方面
        (1) 产业链大换血
        疫情的影响加剧了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变动。曾经稳固的产业链条在疫情的影响下日渐松动,旧的企业出去进的企业进来。究其原因依旧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稳定性。纺织服装业作为历史悠久的行业,如今已经实现了高度分工化,原材料采集、加工生产、包装销售已经分化到不同企业甚至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中国东南亚共同加工,欧美销售
的局面。疫情的到来使国际运输往来成为难题,而为了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许多企业都将生产环节转向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东南亚地区,以此实现中低端的服装就地生产,减少原材料运输费用,而部分高端服装则在国内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衣库的供应链之一申洲针织为例:越南西宁省的纺织基地是上游的纺织原料基地,而中游的服装加工则在中国安徽省安庆市、越南胡志明市、越南西宁省、柬埔寨金边市等地区的制衣厂进行。最终,在中国上海、中国香港、日本大阪设立销售机构或代理机构,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与贸易往来。
        同时许多企业开始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这种企业的上下游一体全产业链模式,使得其供应链进行了较大改动,申洲针织收购了上游产业链的部分面料和针织工厂,在其基础上改建吸收,纳入自己的企业集团。由于拥有了更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与更雄厚的企业实力,申洲针织因此拥有了更强的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对品控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优势闭环,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更高质量的衣服,提高利润空间。
        新冠疫情不仅是对原有产业链的削减,也是为新企业挤入传统产业链提供一个机遇。
所有企业在面对疫情的影响都要做出改变。而很多传统企业改变不及时、不到位,这就为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提供了可乘之机。以孚日集团举例,作为毛巾生产商,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孚日集团致力于把“洁玉”打造为全国第一毛巾品牌,并积极推动终端的建设,优化和完善客户结构、营销方式,推进新的内销市场格局,在疫情期间研发的高质量毛巾可以做到吸水性控制在三秒以内,高于国家标准60%。2021年下半年,国内疫情趋于好转,东南亚疫情肆虐,订单回流到国内,孚日集团抓住机遇通过高质量产品和及时的生产交单打入世界高档酒店毛巾供应链。所以在疫情的影响下,纺织服装行业供应链换血,是挑战,也是机遇。
        (2) 疫情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纺织服装业的产业转移,但是产业转移大趋势不会变。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从2014年达到1862.8亿美元的顶峰之后,以每年4%的速度逐渐降低到2020年的1373.8亿美元,这代表纺织服装行业正在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尽管中国纺织品和成衣的出口总额在2021年达到1700亿美元,但这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东南亚很多地区的订单都回流到中国。疫情期间,国内的纺织服装业出现了“虚假繁荣”,虽然疫情带来了产能的暂时性回归,但是中国必须走上工业升级的道路,将低端生产转移到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的好转,原本回流至国内的订单也都将纷纷转回东南亚。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越南服装对全球出口与对美国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50%和66.6%。孟加拉国制衣业及出口业联合会表示,尽管受疫情、罢工等因素影响,印度纺织服装业在2021年将继续增长3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