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时间,简化数字书籍借阅的流程,增加图书馆的书籍数量,让读者的借阅行为更加主动和高效。4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云计算技术在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中的应用方案,创设良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应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优势,着重体现数字化、直观化与虚拟化特征,搭建云计算图书管理平台,为读者构建良好的虚拟阅读空间。与此同时,应重视优化数字图书资源建设结构,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华,梅江林.基于“技术+技术人员”论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7(4):45-47.
[2]余佳.网络环境下云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5(1):109-111.
[3]姚毅.转变与创新:中小型图书馆乘“云”之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1):53-55.
作者简介:赵菲(1982- ),女,山西太原,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1 5G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各界移动数据业务量的增长以及对移动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的提高,通信技术从4G 逐渐发展到现在的5G,其数据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传输延迟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还有助于通信网络系统建设与运行成本的控制。随着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和大量应用,移动数据业务量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智慧物联网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就技术角度而言,5G 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高频段会产生更大的传输损耗,还需要更多的投资进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但通过大规模MIMO 技术、波束赋形技术以及上下行解耦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5G 移动通信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超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因为其采用了毫米波作为数据的传输标准,毫米波是波长介于1~10mm 之间的波,频率较宽且呈现出连续性的频谱,因此5G 移动通信网络能够实现最快10Gbit/s 的数据传输。但是毫米波的衍射能力不佳,需要与大规模MIMO 技术相结合才能弥补其衍射能力的不足来扩大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1]。2 软交换技术概述
作为一项重要的通信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各种软交换终端来实现的,分组网核心能够实现多个通信任务的同时执行,因此能够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得益于其分层结构,其结构中的接入层、控制层、承载层以及应用层分别用于完成不同的任务。其中,作为基础的接入层主要用于连接各种网关类设备终端,且用户在网络接入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通过分组技
术的应用,承载层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在软交换网络系统中的高效传输;控制层则赋予了软交换网络承载控制功能和呼叫控制功能;通常应用层是由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器组成的,因而应用层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使得通信工程中各种数据业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而且软件换技术的应用还为通信网络中引入了更多的通信接口,丰富了接口资源,提高了通信网络的扩展性与业务能力[2-3]。
3 通信工程中5G 移动通信技术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通信工程中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传统4G移动通信网络中主要采用了星型的拓扑结构,通过来扩大信号的辐射范围,达到大面积覆盖的效果。基于此背景,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的中转来实现,当然,进行通信的各无线终端必须都处于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在移动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各种无线终端设备迅速增多,大量的无线通信业务需要通过的中转来实现,因此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量。在现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各个的容量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总容量,且信号的辐射范围决定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面积。
5G 移动通信网络能够以点到点的方式完成无线终端设备间的直接通信,而不再通过进行中转,因此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不受信号覆盖范围和容量大小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无线通
信体验,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无线通信需求。同时,传统3G、4G 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需要运营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网络系统的硬件配置与网络组建,数据业务通信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商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水平,而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用户对网络的自由组建和配置,不仅可以降低通信网络的运行成本,还有助于通信效率的优化。由通信工程中5G 移动通信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分析
赵飞龙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咸阳市分公司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相较于4G 移动通信技术,5G 移动通信技术在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而软交换技术在控制网络系统运行成本、整合电路交换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从5G 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以及软交换技术的层级控制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两项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5G 移动通信技术;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21)03-0125-02
1 引言
现阶段,无线电技术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制约无线电技术的使用,影响监测结果,由此,需要重点对频谱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提升监测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2 认知无线电技术
无线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更为先进的无线电监测技术,实现了监听以及信号测量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辨别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处理掉一些不良信号,确保无线电设备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行。无线电包括多个监测模块,其中包括移动站、控制中心、监测站等,在连接方式上采用拓扑的形式,对信号进行有效监测。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提前假设多个门限,同时统计不同时间段信道的占用情况。在信号分析工作中,需要对无线电的功率以及频率进行监测,对比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监测结果的差异,从而对非法信号进行辨别。此外,还需要对测向站进行监测,保证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整理完毕后,需要将概率图制作出来,利用收敛统计制作为电子地图。认知无线电技术是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内容,可以做到实时控制,同时对系统参数进行修订,确保能够对频谱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从而获得更为充分的利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对频谱资源进行利用,并全面提升通信性能,避免无线电受到频谱的制约,就可以在频率以及时空上对频谱进行复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对无线电环境进行监测,并将信道容量计算出来,进而得出最后的结论。频谱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认知无线电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从而获得较为精确的数据,以免频谱资源对无线电监测技术造成不良影响[1]。
3 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
3.1 多点协作
3.1.1特征监测
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特征,在对信号进行监测时,需要利用信号的不同点完成监测工作。具体监测工作中,需要为不同的信号制定不同的信号谱,确保信号能够被及时分辨出来,这也是制作图谱的优点。
3.1.2类似监测
采用类似监测开展监测任务时,首先需要将PU信号作为基础,将导频直接插入到SU中,并关联原有序列。
基于无线电监测技术的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研究
赵永基
(甘肃省无线电监测站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线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衍生出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不仅增加了无线电检测技术的内容,同时,相关性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准确的定位信号干扰源,帮助无线电更好的传播。文章在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对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推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技术;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
【中图分类号】TN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21)03-0126-02
此可见,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4G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化传输,衍生出的智能通信技术进一步扩宽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此外,5G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使得该技术能够完成数据的远程计算和异地存储,显著提高了数据的管理水平。
3.2 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集中在固话网通信网络中。在传统固话网通信工程中,数据业务都是通过有线网络来实现的,通过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能够创建由点到面的通信设备网络,实现交换网络与电话通信网络的衔接。目前,软交换技术在固话通信网中已经取得较为成熟的应用,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创建交换网络,实现数据通信业务的区域化管理。同时,软交换技术在本地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本地网络的传输速度,优化本地网络的服务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软交换设备时,需要在汇接局中接入交换机设备,同时调整用户的联网模式,避免软交换设备的应用对主控系统造成不良影响。4 结语
随着对5G通信技术研发力度的加大与应用水平的提高,5G移动通信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5G移动通信网络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趋势衍生。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宽带业务的需求。因此,不断加强5G通信技术与软交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娜娜.互联网环境下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6):165-166.
[2]罗保坤,武文学.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电子世界,2020(15):67-68.
[3]张伟.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探析[J].信息通信,2018 (5):226-227.
作者简介:赵飞龙(1988- ),男,陕西咸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工程。
1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