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空间环境建构解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空间环境建构解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空间环境建构解析
姜鑫蓝(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10000)世界美院排名
【摘要】摘要: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建筑逐渐成为主流,忽视传统建筑的价值。传统建筑文化则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呈现出多维度的审美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借鉴传统文化来重构具有地域性特的空间环境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王澍、隈研吾获得的普利兹克奖,则是世界对两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及理念的认可,基于此背景下,探索中国美术学院的建筑空间、室内空间、环境空间的构成,并对空间进行解析,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建筑空间。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年(卷),期】2019(000)021
【总页数】2
【关键词】空间;材料;环境;建筑
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环境空间
1.整体布局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营造自然的校园环境和注重生态的保护,创造一个融合建筑、景观、生态为一体的校园总布局。千亩之地竟有三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设计的建筑,王澍设计的校园、隈研吾设计的民艺博物馆、西扎设计的国际设计博物馆。所以,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学习象山校区的建筑空间、室内空间、环境空间三个方面。
象山校区的美院集学习、生活、景观于一体,可以说是一种复合型生活模式。象山校区原是一片农田,王澍在设计时仍保留部分农田,种上农作物,亲近自然,展现田园风光。美院象山校区与其他高校整体环境空间不同,中国大多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