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我读亓文平的山水世界
澄怀观道
文/黎晟
——我读亓文平的山水世
亓文平是我在上海大学读博士时的同学,三年中,我们常常喝酒畅聊,彼此皆有很大收获。当时,我随顾平先生著中国美术史,他则跟曹意强先生主修西方美术史,尽管学术研究异常紧张,但是他的画笔一日也未曾搁下,其刻苦精神令人惊讶,画风也日渐成熟。
文平专攻水墨山水,其入门的导师是南京的刘赦先生。我一直认为,跟随名师的优势是起点很高,在创作理念与笔墨技巧训练上不容易走歪路,但有时候难以摆脱老师早已臻于成熟的风格程式,不能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面貌。我们仅仅从近年美院毕业展中就可窥见一斑,往往通过学生的作品便可轻易揣度出师从何处。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艺术家在自身风格形成之前,往往需要通过“拿来主
义”,以现成的表现方式与笔墨形式构建自身的画面品格,这一点类似于贡布里希所说的“预成图式”,他在《艺术与错觉》一书中解释“预成图式”为:“画家在悉心观察和认真表现事物之前,对表现对象预先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图像表现范式。”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画家图式的形成,或是师徒相授,或是世界美院排名
出于摹古。董其昌的《集古树石图》、王时敏的《小中现大册》,皆是以以往的现成风格与笔墨技巧作为“预成图式”,以期望“集其大成,自出机轴”。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自出机轴”,如果仅仅停留在满足于在前人成功的程式里打转,成就的只能是一界画工,孰难成家。李可染先生对于绘画创作的继承与创新问题说道:“
用最大的力气打进
亓文平/好山常被白云遮水墨纸本68cm×68cm 2015年
亓文平/半入江风半入云水墨纸本17cm×138cm 2015年
亓文平/回风一萧瑟水墨纸本34cm×68cm 2015年亓文平/老树依沙岸水墨纸本34cm×68cm 2015年
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诚如所言,但每个人打出来的方式却并不一样。
文平读硕士期间的画作,一派清新自然之态,颇有刘赦的笔墨神韵。但我觉得文平不同于一般画家的优点在于好读书。在读博之后,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从福柯、梅洛·庞蒂、哈斯克尔、贡布里希到历代画论、名人书札,从鲁本斯、罗丹、席勒到沈周、齐白石、张大千。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的阅读使他愈来愈深入地思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撞与融合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并最终将
他导向了对绘画本源的追问。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追问之下,近几年,亓文平的绘画开始在早期的“预成图式”之中加入了更多个人的思考与理解。
文平的画首先出自于写生。我曾见过他几大摞厚厚的写生簿,与一般水墨画家水墨即景写生的方式不
同,他以素描的方式,仔细刻画其中的山石质感、花草的摇曳风姿、溪水的潺潺浅吟,每一幅皆画得非常深入,非一般的草稿可比。深入的写生无疑对磨炼绘画表现技巧大有好处,而更重要的是,在对自然的细细品察过程中,他体味到了自然形态中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一点在下面一段
他的文字中或可以一探其心境,
他在观赏了沈周《落花图卷》后,
这样亓文平/春山缥缈白云低水墨纸本68cm×68cm 2015年亓文平/南北山川皆相识水墨纸本68cm×68cm 2014年
亓文平/夕阳犹挂数枝云水墨纸本68cm×68cm 2015年亓文平/枝轻未惹尘水墨纸本35cm×35cm 2015年
号云樗,1982年出生于山东淄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6—200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刘赦先生,主攻山水画。
2011—2014年,就读于上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曹意强先生,攻读西方艺术史。现任教于青岛大学。
出版个人画集《屐痕处处》《聆听四季》,有多篇文章发表在《美术与设计》等杂志,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被画廊和私人收藏,2013年江苏教育频道文化南京栏目拍摄个人纪录片《岁月静好——
画家亓文平印象专访》。
描述到“我都能感觉到在青绿渲染下那种空气的清新和落花的香气,近处的细细流水,隔江的空蒙,画家的画笔真的创造了一种令人感动的视觉世界,这个世界来自于生命个体的体悟,对生命和生活敏锐的直觉。”他对沈周绘画创作的想象,实际是他个人创作状态的自我写照。文平重视从自然的观照中获得体悟,这与《画山水序》中所说的“澄怀味象”相类,而“味象”的目的最终是要“澄怀观道”。文平在创作思路与精神层面上与宗炳一脉相通。我一直认为,山水画家必须将自己的情感彻底融入自然之中,用一个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自然内在的生命与运动的规律,并用朴实无华的笔墨将画家心灵深处对天地山川钟灵毓秀,以及心中既忠实于自然法则又理想而完美的山川形态表现出来,而这恰恰就是文平的写生目的所在。
其次,文平的画,一如他的为人,出于他对清逸平淡的生命体验的追求。他的画中难见宋人的高山大川,反复出现的是那些毫不起眼的树石、花草、溪水、山居。应该说,书如王石军,画如董北苑,都以平淡冲和胜。然而平中之奇须频观乃得,而时下人心躁动,惟求瞬间之快意,安能以似聆伯牙鼓琴,共陆羽调茶而凝神细品之?文平这一
点相当可贵,他的内心充满着回归自然的执着,思想的智慧与艰辛的探索形成其作品清俊淡雅之美。看他皖南写生的作品,外象是缘起,而觉者是平常心。他的山水道出了纯净中所沉积的沧桑,自然怀抱着一种冲和的品质,有若清溪农舍旁的一株古木,虽少妍态,却给四方带来奇妙的妄求。
文平的画还来自于他对于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刻认识。他尊重传统,又不以传统画地为牢。在他的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元明画家的某些笔墨因素,又吸收了西方水彩画的某些技法,更在水墨肌理上做了较多的尝试。不求笔墨的奇倔,而是在平淡中求趣味。在山石的构画上,更是相对放弃了用笔的趣味,而多以墨气胜。我认为,绘画是一种形式的创造,质文代变,与世推移,情变而表达情感的形式当然也得变,此即谓“笔墨当随时代”,所以创造总是需要的。以真性情应诸笔墨,自然心无挂碍,而妙趣横生。
大量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与对表现技巧的不断探索,使文平的画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渐呈出蓝之势,假以时日,
必将大成。
亓文平/凝云淡淡山苍苍水墨镜片33cm×33cm 2015年亓文平/雨过云山空漠漠水墨镜片33cm×33cm 2015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