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停火 “引信”未除
人民周刊  /  2021年第10期
关注/F ocus    海外传真
为时11天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列之间的武力冲突5月21日终于结束。据巴以双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日晚,冲突共造成以列1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巴方有232人死亡、1900余人受伤。根据
巴以停火 “引信”未除
本刊驻埃及特约记者  黄培昭
埃及的斡旋调停建议,以列和哈马斯从当地时间21日凌晨2时开始停火,而直到停火前的最后一刻,双方仍在激烈战斗,以军继续炮击加沙,哈马斯则不停歇地向以列发射了40枚。
虽然冲突的硝烟渐渐飘散,然而和平的曙光并未来临。由于巴以谈判进程脱轨已久,双方在包括领土、宗教、
5月19日,在加沙地带城市汗尤尼斯,一处少年活动中心遭到空袭。(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民周刊  /  总第138期
耶路撒冷主权归属、犹太定居点及巴勒斯坦难民等诸多问题上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加之双方都面临各自内政方面的压力和困境,未来仍面临再起战火的风险。
巴以按下冲突“暂停键”
以列《国土报》报道说,以列核心安全内阁5月20日晚召开会议,讨论是停火还是继续打击哈马斯,最后全体通过停火的决定声明。媒体引用以列的内阁声明说,以列与哈马斯实现“相互和无条件的停火”。中东媒体分析称,这是以列在越来越强大的国际压力,尤其是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的结果。美国总统拜登先后5次打电话给以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口气一次比一次重,要求内塔尼亚胡停火。白宫发言人称,自此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给包括埃及、约旦、卡塔尔等地区国家领导人打了80多个电话,要求地区国家帮助做工作,推动以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实现停火。
实际上,这次最终促成巴以停火的,并非美国,而是埃及。拜登的电话,更多是打给国际社会看,做秀的成份更大一些。美国一直站在支持以列的立场上,虽然要求双方停火,但再三强调以列“拥有自卫的权力”。冲突刚开始不久,美国还派副助理国务卿哈迪·阿姆尔访问以列,他不去访问还好,一去以列,在强调以列“有权自卫”之后,冲突更加激烈,致使中东媒体质问阿姆尔以列之行到底是“平息战火”,还是“火上浇油”?
反观埃及,却在真心实意地推动巴以之间逐步实现停火。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马尔祖克5月19日称:“
兄弟的埃及一直在对我们做工作,希望未来一两天内会达成停火协议。”由于马尔祖克在哈马斯组织中位高权重,他的话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虽然停火,但双方戒备并没有放松。以列军方发言人称,几天内,一线部队都没有撤离,军方将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安全形势,并对违反停火行为做出强烈的回应。哈马斯也“严阵以待”,称其“火箭依然上膛”、如果以军胆敢再空袭和炮击加沙,这些火箭将立即飞往以列境内,同时,战士们都把手“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迎战。
对于停火和这次冲突的结果,巴以双方做出不同的解读和评估。巴勒斯坦在停火生效的第一时间,在加沙、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城市
拉姆安拉、伯利恒、希伯伦等多地举行盛大的欢庆仪式。停火生效的时间虽然已经是5月21日凌晨两点,但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依然走上街头,有的还举着哈马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旗帜,打出写有“胜利了”等字样的标语,欢呼雀跃。许多人在城市的上空燃放烟花,或者向空中开,以庆祝停火。
开斋节2021年几月几号哈马斯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强调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军事行动羞辱了以列军队,使以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完全破灭”。
以列方面也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停火后,以列军方强调说,以军实现了“主要的军事目标”。以
列军方发言人齐尔伯曼5月21日上午说,在近两周的战斗中,以列国防军在对加沙地带的汗尤尼斯等地的多次袭击中,摧毁了哈马斯100多公里的隧道网络。他说,以军
5月19日,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的巴勒斯坦妇女抗议以列空袭加沙地带。(新华社发,艾曼·
努巴尼 摄)
关注/F ocus    海外传真
还集中摧毁了哈马斯组织的发射能力,对及其发射器进行了大约570次空袭。其中,有340次突袭是针对哈马斯的发射基础设施的。
以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稍后也在特拉维夫发表停火后的首次讲话中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军队遇到像以列这样的复杂挑战,“我们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地打击了哈马斯”。
与巴勒斯坦人欢天喜地到处庆贺胜利不同的是,以列人在停火后保持着冷静和沉默。5月21日停火后,特拉维夫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行人的身影。
导致巴以冲突的“引信”并未拆除此轮巴以冲突来势汹汹、伤亡巨大,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总的看,它是各种综合因素叠加和恶性发酵的结果,既是巴以之间旧问题、老矛盾的继续,又与当下地区、国际局势变化及巴以各自内部政坛的嬗变等息息相关,更与美国一味偏袒以列的中东政策脱不了干系。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报》撰文指出,新一轮巴以流血冲突,是美国政府一直以来一味偏袒以列中东政策酿下的“苦果”,是巴勒斯坦人对美国不满情绪的“总爆发”和对美国政策的“延后反应”。具体来说,有如下五点值得人们关注。
第一,从时间上看,冲突适值巴勒斯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之际,这一时间节点极为敏感。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哈迪在接受本刊
记者采访时说,此轮巴以冲突发生
在阿拉伯国家神圣的斋月即将结束、
开斋节快要来临的节骨眼上,以列
当时故意高调庆祝“耶路撒冷日”。
所谓“耶路撒冷日”,是以列为了
纪念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夺
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权而设立的日
子。为庆祝“耶路撒冷日”,以列还
要大搞“旗帜游行”,这不啻于给巴
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的伤口上“撒
盐”,刺痛了他们原本就很痛苦和敏
感的神经,激化了相互之间本已根深
蒂固、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列政治
评论员哈雷尔也认为,开斋节等宗教
节日和纪念日将使耶路撒冷成为“火
药桶”。
加沙地带政治分析人士阿米尔
强调指出,各种骚乱和示威事件不
断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约
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
众团结一致,与以列进行对抗。此
外,以列警方还以安全和防疫为
由,在耶路撒冷老城大马士革门等地
竖起金属安全屏障,限制巴勒斯坦民
众进入耶路撒冷部分地区,以减少斋
月期间前往圣殿山祈祷的巴勒斯坦
民众的人数。巴勒斯坦民众对此普
遍感到不满,遂通过抗议发泄对以
列的愤慨,双方由此生发不断加重
的冲突。
第二,从地点上看,此轮冲突发
轫于圣城耶路撒冷,而且是在最神
圣的圣殿山(穆斯林称为“尊贵禁
地”)和阿克萨清真寺。仅仅从犹太
人和阿拉伯人对同一个地方的不同
称谓,人们就能感受到这一地区的
敏感性和特殊性。《中东报》撰文指
出,对阿拉伯人来说,阿克萨清真寺
是仅次于沙特麦加“圣寺”和麦地那
“先知寺”的第三大圣寺,在全球穆
斯林心中地位极为尊贵和高尚。而以
列认为,这一地方在建立阿克萨
清真寺之前的几个世纪就建立有犹
太的“圣所”;同时,圣殿山下面的西
墙(也叫哭墙),是犹太民族2000多
年来流离失所心中念念不忘的精神
家园,堪称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
方。西方媒体评论说,巴勒斯坦和以
列双方都认为耶路撒冷属自己所
有,而且都能够从他们的历史记载、
宗教传说和文化典籍中到各自的
“证据”,因此都拒绝做出妥协,这
使得耶路撒冷问题变得极为棘手、
复杂和敏感,稍有一点火苗,就会燃
起熊熊烈火。
第三,以列要求东耶路撒冷
一些区域的巴勒斯坦人搬离,点燃
了巴勒斯坦人的怒火,成为此轮冲
突的直接“”。以列政府根
据其有关法律,要求居住在东耶路
撒冷谢赫杰拉地区的10余户巴勒斯
坦人限期搬离,以此为犹太人建设
定居点腾出空间。以列最高法院
原计划于5月10日就强行迁出谢赫
杰拉地区巴勒斯坦人一事举行听证
会,但在以列总检察长曼德尔卜利
特的要求下,法院推迟了10日的审
理,并宣布于30天内安排新的日期
处理。强令搬迁穆斯林的家园,而且
腾出来的地方是用来建造犹太定居
点,这令巴勒斯坦人义愤填膺,他们
人民周刊/  2021年第10期
人民周刊  /  总第138期
不惜为此而奋起抗争。对此,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发言人科尔维尔5月7日强调说,如果以方强行赶走巴勒斯坦人,将违反以方就1967年所占领土在国际法框架内约定的义务。同时,阿拉伯国家谴责和抨击以列驱逐巴勒斯坦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巴勒斯坦在道义上得到了国际支持,他们觉得有理由、有必要“为保卫家园而战”。因此,面对自5月7日开始以列军警察与巴勒斯坦民众在圣殿山和阿
克萨清真寺愈演愈烈的冲突,尤其是大量巴勒斯坦人在以列军警发射眩晕弹、和震撼弹的过程中不断伤亡,哈马斯5月10日向以列喊话,给以列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以列当天下午6时之前从阿克萨清真寺以及耶路撒冷另一处冲突热点撤走安全部队。下午6时的最后期限过后,哈马斯开始向以列发射。由此,此轮
巴以冲突升级,由东耶路撒冷扩展到加沙地带;由石块对,演变为对导弹。对此,5月12日出版的埃及《金字塔报》在报道中用的醒目大标题是“当耶路撒冷打喷嚏时,加沙也开始得了重感冒,而且越来越严重”。
第四,与巴以双方内部事务直接相关。中东媒体分析认为,这次巴以冲突,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因素,这一政治因素还将影响未来局势的发展和演变。对以列来说,内塔尼亚胡不甘心在不久前举行的大选中落败,他有意通过对巴勒斯坦人的强硬政策诱发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此转移以列民众的视线和政治注意力,干扰已经获得组阁授权的“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正在进行的组建政府进程。因为,如果拉皮德组阁失败,以列就有可能再次举行大选,这样,身为“战时总理”、对巴勒斯坦人重
拳出击的内塔尼亚胡无疑会赢得更多的支持。现在看,加沙战事一开,原本已经表示支持拉皮德、有意与其共同组阁的政党领袖,纷纷退缩,拉皮德的组阁努力遭到重挫,甚至有以列媒体称,他“基本上没戏了”,而内塔尼亚胡有望“东山再起”。看来,内塔尼亚胡通过升级冲突,达到了预期的政治目的。
就巴勒斯坦而言,原定于5月22日开始举行包括立法委员会选举、总统选举和巴全国委员会选举在内的全面大选,现任领导人阿巴斯及其领导的法塔赫支持率下降,在与哈马斯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胜选前途难料。因此,巴方索性以以列不允许巴勒斯坦人在东耶路撒冷投票为由,宣布无限期推迟选举。中东媒体报道说,阿巴斯是在搞“拖延时间”战术,寻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再举行选举。而向以列示强,无疑会争取民心、聚拢民意、拉到尽可能多的选票。哈马斯自恃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此次对以列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强硬态度,意在树立自身致力于捍卫耶路撒冷和保卫加沙的英雄形象,从而通过更多地吸粉在未来的选举中战胜法塔赫,掌握巴勒斯坦事务的主导权。
第五,美国为以列站台的中东政策,是此番巴以冲突的重要诱因之一。埃及《金字塔报》认为,一直以来,敏感的巴勒斯坦问题都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但近年来,巴勒斯坦问题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罔顾巴勒斯坦人民利益,完
5月19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城市汗尤尼斯查看遭空袭的建筑。(图片来源:新华社
关注/F ocus    海外传真
全站在支持以列的立场上,譬如为以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大开“绿灯”,把美国驻以列大使馆由特拉维夫搬迁到主权归属尚待谈判的耶路撒冷等,这让巴勒斯坦人深感失落甚至绝望。巴勒斯坦问题受阻,也成为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取得进展和突破的根源性制约因素。约旦《明日报》撰文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折射出耶路撒冷问题的敏感性、棘手性和复杂性,归根到底,围绕有关耶路撒冷的最终归属权之争,才是这轮冲突的深层次原因。文章说,东耶路撒冷,尤其是阿克萨清真寺,触碰到的是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的“神经末梢”“动一发而牵疼全身”。可以说,巴以新一轮冲突,某种意义上也是巴方绝望、失落和无助情绪的“总爆发”。哈迪说,美国拜登政府必须酝酿调整中东政策,出炉不同
于其前任特朗普的全新巴以政策,
这样才是正道,中东问题才有出路。
此次巴以冲突骤然升温,应该给美
国敲响警钟,加速美国新中东政策早
日出台。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诱发此轮
巴以冲突的各种复杂原因的“引信”
并没有拆除,因此,将来再发生冲突
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国《纽约时
报》撰文指出,虽然巴以双方暂时达
成了停火协议,但这可能是“脆弱的、
短暂的”,巴以问题的核心依然悬而
未决。中东分析人士指出,巴以矛盾
掺杂领土纠纷、宗教矛盾、犹太定居
点问题、巴勒斯坦难民难题等多重复
杂元素,加之美国无条件、无原则地
偏袒以列和巴以双方已然陷入的内
政困境,这些都使得未来形势的发展
充满变数,继而也会对中东地区的局
势产生负面影响和冲击。
“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问题的根
本出路
这次巴以冲突中,中国自始至终
都积极斡旋调停,表现出作为联合国
安理会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
各方点赞。埃及《金字塔报》撰文指
出,巴以冲突按下“停止键”,是国际
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在冲突
的关键时刻,中国多次倡议召开安理
会会议,并力推发布相关声明,虽然
遭到某大国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但中
国在最终促使巴以停火方面发挥了
重要的舆论和道义作用,功不可没。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还
就巴以局势提出四点重要主张,即停
火止暴是当务之急,人道援助是迫切
需要,国际支持是应尽义务,“两国方
案”是根本出路。
所谓“两国方案”,是指在巴以
之间建立巴勒斯坦和以列两个睦
邻和独立国家的谈判计划。按照联合
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四方2003年
4月联合推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
巴以双方应在2005年完成最终地位
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与以列毗邻
的巴勒斯坦国。然而,由于中东局势
复杂多变、以列谈判立场强硬、各
方促和谈判乏力,尤其是美国总是为
以列“背书”等诸多因素掣肘,巴勒
斯坦建国步伐大大滞后,而且困难重
重,迄今未能实现“两国方案”。有人
甚至说,“两国方案”已经成为泡影。
不过,建立真正独立和拥有主权的巴
5月16日,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公布的消息,自10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总死亡人数达到197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人民周刊/  2021年第10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