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论文:Ridit法与RSR法相结合 评价临床科室风险等级
Ridit法与RSR法相结合评价临床科室风险等级
罗丽妮 彭荣光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确评价临床住院科室风险等级的方法。方法 运用Ridit法和RSR法相结合评价临床住院科室风险等级。结果 风险系数(Ki)=各科室平均Ridit+各科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并结合RSR法,将Ki值分为四档,即将临床科室风险分四个等级:一级是风险低,二级是风险一般,三级是风险较高,四级是风险高。结论 风险系数Ki值比较客观,也反映了临床住院科室所承担的风险,并可用于绩效评价和效益工资分配中,使综合评价和内部分配充分体现临床科室所承担的临床风险。
[关键词] Ridit  RSR  风险系数  风险等级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idit method in association with RSR method appraise risk grade of clinical department  Luo Lini, Peng Ronggu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Longga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quire into the way one that the accurately appraise risk grade of clinical department. Methods: Employ Ridit method in association with RSR method appraise risk grade of clinical department. Results: Risk coefficient (K i) are the average of Ridit that every clinical department add rate of occupy bed who critically ill. On the basis of RSR method divide Ki value into four grade. The first grade is low risk; the second grade is general risk; the third grade is high risk; the fourth grade is higher risk. Conclusion: Risk coefficient Ki value objectively responds very good the risk born by clinical department. The Ki value is used when evaluated work efficiency and beneficial wage. The synthetic assess and interior distributed were expressed by the K i value.
[Key words] Ridit method  RSR method  Risk coefficient  Risk grade.
作者单位: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信息科
深圳市卫生系统内部分配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要把工作业绩、质量和考核紧密挂钩,要向业绩优、贡献大、效率高、高风险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岗位倾斜,其中临床风险是内部分配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风险存在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各临床科室所收治的病种及病情的复杂危重程度不同,所承担的临床风险也不同。如何在绩效评价和绩效工资分配中体现临床科室所承担的临床风险,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运用Ridit[1]RSR法相结合评价2005年度我院临床住院科室风险等级。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5年度我院出院病人病案和病房工作日报表。
2 方法
2.1 病例分型  根据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办法》关于病例ABCD分型标准,对每份出院病案进行病例分型评价与复核,确定其分型。
2.2 Ridit  应用Ridit法对2005年临床各科室ABCD病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以合计作为特定标准组,计算各等级的R值,参照标准组各等级的R值,按下面Ridit法公式计算各对比组的平均Ri[2]。见表1
公式Ri=fiR/fi
表1
2.3 计算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危重病人占用床日与实际占总床日比值)  根据各科危重病人占用床日与实际占用床日比值来反映各科每天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危重病人占用床日的计算是根据医师下达的危重病人通知单,由护士统计每日危重病人数,并填写在病房工作日志上,上报统计室统计。
2.4 确定风险系数  各临床科室风险系数(Ki)=各科室平均Ridit+各科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结果见表2
表2
深圳疫情风险等级
2.5 结合秩和比法(RSR法),对临床科室风险系数Ki作进一步的分析。
2.5.1 根据风险系数Ki值大小分布求对应的概率单位值(见表3),然后以概率单位(Y)为自变量,Ki值为因变量,求回归方程Ki=a+byr=0.938P<0.01Ki=-0.3725+0.1861Y
表3
方差分析结果:F=117.2609P<0.01,说明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2.5.2 确定风险等级:根据最佳分档准则,结合合理分档数表[3],经测试将Ki值分6档取4档,即将临床科室风险分四个等级,一级是风险低,二级是风险一般,三级是风险较高,四级是风险高,见表4
表4
25.3 按同样方法对未调整前各科室Ri进行分档,并与调整后的风险系数Ki值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见表4
3 结果分析
    根据表4的临床科室风险等级评价结果,2005年度临床科室属于四级风险的科室是神经外科、肿瘤科、内二科、内一科,风险高与这些科室的CD率高及危重病人占用总床日的比值高有关,CD率分别为73.04%99.42%92.00%85.55%,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分别为0.25990.13060.15350.1096;三级临床风险科室是感染科、胸外科、儿科;一级风险科室是中医科和泌尿外科,风险低与科室收治病人少、CD率低及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小有关;其余科室临床科室风险为一般。
4 讨论
    临床科室风险系数可用于绩效评价中对工作强度进行调整,因为不同的科室虽然收治的病人可能一样多,但风险大的科室工作强度大,风险小的科室工作强度小,经过风险系数对工作强度的调整,将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临床科室绩效工资分配也可结合临床住院科室的风险等级,将绩效工资分为相应的四个级别,使内部分配向风险高的科室倾斜。
病例分型是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分为单纯普通型、单纯急症型、复杂疑难型、复杂危重型四型,即ABCD[4]。所以,应用各科室出院病人病例分型的资料,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各科室各型病人的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性和病情变化的复杂性,也就基本反映了临床科室所承担的临床风险。但某些科室的CD型病例并未直接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如眼科的许多三级手术病例,虽有至残危险但并无生命危险,按专科病例分型原则属CD型,2005年眼科出院病人的CD57.36%,但无抢救病人,也无危重病人占用床日,儿科的CD45.33%,低于眼科,但抢救的危重病人较多,抢救比值为0.1293,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0.1142。鉴于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时应结合专科疾病对生命的危险程度对临床科室风险系数进行调整。反映疾病对生命危险程度有两个统计指标——危重病人抢救比值(危重病人抢救次数与出院病人的比值)和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我们选择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对临床科室风险系数进行调整,有两个原因,①病例分型的基本原则是以病人入院时诊断为标准分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级进行综合分型,即判断病情和诊断时间界定原则是以入院时情况为标准,某些急性病人,入院时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抢救,经过抢救后病情逐渐好转或治愈,危重病人占用床日短,但有些病人经过抢救后病情虽然有所稳定,但仍然较为严重,危重病人占用床日较长,这种情况
导致虽然抢救次数一致,但危重病人占用床日不一致,因此,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抢救次数更能反映临床科室所承担的风险;②转科病人的抢救次数是按出院科室统计,假如某些转科病人转科前发生了抢救,危重病人抢救比值就不能如实反映抢救科室所承担的临床风险,但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是按发生科室统计,与是否转科无关,就能真实反映临床科室所承担的风险。因此,用危重病人占用床日比值比用危重病人抢救比值调整临床科室风险系数更为合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