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我国新冠疫情防控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我国新冠疫情防控
  摘要:社会治理中出现各种风险往往具有联动的特性。如何预防公共卫生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是社会治理绕不开的话题。更重要的,应该是着力将公共卫生风险控制于萌芽之初。从战略风险管理角度分析、改进疫情防控体系,无疑对完善公共卫生治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疫情防控
        2019年12月开始,第一例见诸报道发生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世界扩散。截至2020年4月末,中国185个国家(或地区),累计确诊超过300万人,累计死亡超过20万人,全球近5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一事件,无疑是新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
        一、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般而言,风险是指实际结果与期望结果的离散程度(对预期目标的偏离),是符合一定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用方差和标准差来表示)。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
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
        传统的风险管理中,把风险只是当作灾难,并被动的将风险管理作为成本中心。战略性风险管理要求,要在机遇和风险中寻求平衡点,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将风险融合到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把它作为组织战略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013 年 ,COSO 委员会发布新版内部控制框架,将控制环境建设提高到了最高层的位置。在战略性风险管理过程中,也必须重视控制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从风险管理层面,控制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核心流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配置。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要重视组织指向的命令秩序,即一对一命令结构、减少层级、促进信息公开和有效的激励。企业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我国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疫情发生后,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部署和动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
格管理。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
        二是加强对武汉和湖北防疫的统一指挥。1月22日,中央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
        三是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各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构建联防联控、防控防控体系。及时延长春节假期,为可能出现的春运人潮踩了“急刹车”。针对节后人员大范围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部署了延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在健康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严格措施。
        在地方层面,疫情发生后,各地防控力量向城乡社区下沉,以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等为主体开展网格化治理,进行地毯式排查,编织出渗透到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疫情防控网。各地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关闭公园、影院、博物馆等文娱场所;推迟
复工,减少人员流动,隔断传染源。同时,指定专门收治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防止交叉感染。
        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运用线上方式保障物资采购、远程办公、远程教学,并做好政务、医疗、教育等行业疫情服务,是保障民生的有力支撑,促成疫情治理能力的升级。
        三、对我国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的分析
        从战略风险管理角度,疫情防控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取得重大成果,一是完善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架构设计,中央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该机制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建立。二是提供人力资源的配合。中央政府集中力量,聚焦武汉主战场,从全国抽调医护人员对口支援湖北,从物资、资金等各方面加强保障,并及时对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领导班子作出调整充实。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网格式管理:各地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关闭公园、影院、博物馆等文娱场所;推迟复工,减少人员流动,隔断传染源。
        当然,也应当看到,在疫情防控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预警机制不足,2003年
SARS以后,我国斥巨资打造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但是这一套网络直报系统没有及时进行社会预警。二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同地区作为不同的治理主体常常并非“步调一致”,中央的联防联控机制解决了中央部委之间疫情防控的组织架构问题,但是地区之间的疫情防控的组织架构仍然有待完善。三是治理主体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权责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有的治理主体疫情防控的责任大却权限不足,这制约了整个防控体系运转成效的发挥。
        四、对完善我国疫情风险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21世纪前20年,我国先后爆发了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的SARS和2020年新冠肺炎),教训可谓深刻。如何完善我国疫情防控的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领域的风险管理教育
        人类历史本身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1918年西方世界的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新世纪以来,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算的巨大损失。社会治理中会出现各种风险,各种风险具有联动的特性。如何预防公共卫生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是社会治理绕不开的话题,更重要的,应该是着力将公共卫生风险控制于萌芽之初。要完善我国疫情防控风险管理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领域的风险管理教育。公共卫生领域的风险管理,不只是公共管理者的事,也是全体人民的事,既要加强对各级公共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教育,也要加强对普通民众的公共卫生风险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禁食野生动物、减少一般民众的活禽接触;在发生风险时,加强风险识别,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组织体系
        国家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应该具有一套独立的治理体系。一是强化监测预警,积极探索疫情监控系统的中央直管模式,紧紧围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目标,强化各级疾控机构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实现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二是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建成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切实发挥国家和省级
实验室检验“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加强疫情信息的纵向沟通、横向交流,及时把疫情信息传递到公共卫生机构。三是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大流行应对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生产生活生命线保障、科研攻关等关键点专项子预案。
        (三)不断优化干部用人机制
        公共治理下的科层制固有缺陷造成一些决策者或者执行者只会遵照常规行事、缺乏应变能力和危机管控能力。要完善我国疫情防控风险管理,需要对干部选拔标准持续改进。一是选拔优秀干部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要侧重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有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通过优化干部用人机制,树立正向的价值观,改善文化环境控制。二是加强公共卫生特别是疾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主管干部的培养、准入、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加强追责机制建设和追责力度。对于在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疫情扩散的,应当视情节轻重严格追责、严厉问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2020.02.24
        [2]黄奇帆. 新冠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五点建议. 第一财经. 2020.02.11
        [3]朱力. 在疫情防控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人民论坛. 2020.03.11
        [4]凯瑟琳.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年3月
        [5]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求是. 2020(5)
        作者简介:石健雄,男,1974.2,民族,汉族,职位/职称: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国际税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深圳疫情风险等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