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歧解千古谜 空幻莫测通境情──李商隐《锦瑟》赏析
千古诗谜《锦瑟》已选人新编高中语文课本||,这是很能体现编者审美眼光的重要举措,然而对这首最能激发学生想像、引发解||读兴趣的杰作,课文注释中却只采取悼亡一说,虽然把它仅仅||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不能说错误,但我认为这对学生深刻把握多角度理||解这首诗是不利的,因此对这首诗的主旨诠释及艺||术特证做一些介绍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感悟古典诗歌艺术韵味的能力。
一、主旨隐晦:诠释学的困境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难解的一首诗,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就曾感慨||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王士帧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这首诗具有超越诠释学的穿透与征服力量,千百年来它既膝||陇晦涩,又家喻户晓,一直在激起人们欣赏探究的兴趣,因此它又是解释最分歧的一首||诗,它似乎具有笼罩大地的可变性抒情结构,在它那||七宝楼台光怪陆离的大厦中,人们不断发现它的新意。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诠释《锦瑟》的文章多达一百五十余篇,而且还不断有人在进行新的探索。||刘学锴、余恕诚著《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1月||版)共收录清代之前(含
民国初年)的四十种解释,加上今人钱锤书和他||们自己的按语,一共是四十二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咏令狐家青衣说;
2、咏瑟声适怨清和说;
3、悼念亡委说;
4、自伤身世说;
5、自题诗集序诗说等。
这些说法中以“悼亡说”和“自伤说”||最有名。刘。余二师的解释是承民国初年张采田的“自伤身世说”而来的||,但他们抛弃了张氏解释中的穿凿附会成分,因而显得更圆通,比较能||为人们所接受。
先不妨总体上来把握一下全诗的大||意:首联“思华年”是一篇总纲。“无端”这个虚词揭||示迷茫情感的意绪总源。两句大意是:锦瑟啊,你为什||么凭空白地有五十条弦呢?面对着弦弦柱
柱弹奏的乐声,我不禁追忆起自己的盛||年光景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庄子梦中幻化成蝴||蝶而人蝶两茫;一个是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啼血悲鸣。春心,应该||指政治上。身世上伤痛的感情。两句大意是:人生的变幻迷离,||有如庄生梦蝶不知身世是人是蝶;人生的伤痛,有如望帝的伤春意绪,托杜鹃的||悲鸣表达出来。腹联壮丽多姿又云烟渺渺。前句用沧海鲛人之泪成珠的传说,后句用中||唐诗人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名言。大意是说;在惨淡的月||夜,沧海之珠,带着冰凉的泪水,犹似我身世的沉沦;而蓝田的美玉在日光照耀下,又||烟气蒸腾,好像我的追求化作幻灭的云烟。尾联叙觉后之悟。可待是岂待之意,反洁副词||。恫然,指心中凄然失意的精神状态,与首联的“无端”相呼应。大意是:这||些情思,这些感慨,哪里需要等待今日追忆往事时才产生呢?||就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惘然,如今的追忆||更是不堪回首了。
当然,不敢说这就是确解,因为其他各种说法也都||有能自圆其说或不能融通之处。问题的关键可能并不在于对这首诗作出||怎样科学的解释,而在于对这种诠释困境作出诗学的超越。
当代学者刘||学锴先生在充分研究了李商隐诗歌解释史上的分歧现象||之后,提出了“融通众解,
不废单解”的诗学主张。他认为如果紧紧抓住诗人明||白揭示的全诗主意──因闻瑟而追忆华年不胜偶然,便||不难发现许多异说原可以相容或相包,并在“思华年”而“惘然”这个基点上得到融||通。历代对此诗的解说,有一个大体的发展趋势,即由单一具体||走向综合。抽象与虚泛。最早出现的咏令狐家青衣(婢女)说,托名苏武的咏||瑟声说,都是把它的内涵理解得比较具体单一的。这两说基本支配了宋元||明三代。清代以来,随着对义山诗研究的深人,悼亡、自伤身世、自述诗歌创作说纷起,||对诗的内涵理解逐步扩大与虚化。到当代,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从||象征性境界或象征性结构的角度将诗的内涵进一步虚化,有将颔、腹两联解为梦||、幻、泡、影者,解为写困惑、失落、幻化等惘然||之情者,解为幻梦、寄托、失意无为者。随着对内涵理解的由实趋虚,是各种歧说的相互||渗透与吸收。这一发展轨迹反映了人们对义山这类意蕴||虚泛的诗歌认识的全面与深化。这首诗只要抓住“思华年”与“惘然”这个中心||,将颔、腹两联所展现的迷幻、哀怨。凄寥、虚渺诸种象征性境界,既看成锦瑟所奏出||中国不解之谜的音乐境界,又看成是诗人华年所历的人生境界和思华年时不胜惘然的心灵境界。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自伤身世说最能兼融众说,华年身世之悲||,迷幻哀怨凄寥虚渺诸境,既可包含悼亡之痛乃至其他爱情悲剧||体验,又可包含其以诗歌创作所着重表现的心灵境界。人生感受。以自伤身世为主轴||,既可涵盖悼亡说,又可旁通自述诗歌创作说,而咏瑟
声说也包含其中了。总之,含悼亡||之痛的惘然自伤身世之情,因锦瑟的悲声而起,借诗歌中展示的境界以传,这||也许可以作为融通众多歧说的简要概括。
这种诗学诠释思路比较||符合李商隐诗歌(意蕴虚泛之作)创作的特征,因为,其起始阶段是||触绪多端,百感交集,而创作过程中在特定题材的歌咏中又融入了多方面||的人生感受,创作完成后接收主体对同一作品的多侧面感受与认识,又是千差||万别的。因而融通众解实际上是还义山诗歌情感的本来||面目,作者酿米成酒,由丰富的生活原料提纯升华为艺术真实、典型境界,解诗||者不应该再将蕴涵丰富的艺术境界指实为某一局部的生活依据。
二、比喻、用典象征:朦胧多义的根源
要想认识把握《锦瑟》的特点和难处,首先要明白这||首诗运用比喻。象征和典故的艺术特征。
先看比喻。一个正常的比喻一般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用来作比喻的形象或意象,叫喻象;一方面是被比喻||的事物本身,叫喻体。如果只有本体,没有喻象,||就不成比喻,而如果只出现喻象,不出现本体,比喻就比较模糊朦胧。||李商隐的诗歌常常大量出现带比喻
性的或象征性的形象。意象,但被比喻象征||的本体,往往被埋伏起来,因此很难捉摸。像这首《锦瑟》就是这样。第一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的锦瑟是个象喻,||但喻什么,它所喻的本体没有交代。诗中跨过厂这个本体说锦瑟(作||为喻象的锦瑟)使他“思华年”,引起了他的追忆和情思。丢掉了||本体,而直接由喻象跨越到情思,这就造成了一种难以||捉摸的朦胧之感,有人讲锦瑟五十弦足自伤身世和年华,比喻自己“无端”到了五十岁;||有人说,古来用琴瑟和谐比喻夫妇,瑟本二十五||弦,现在成了五十弦,说明弦断了,断弦比喻妻子死了||。于是出现厂“自伤身世”和“悼亡”说。第二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又是两个象喻,由两个故事造成的||意象,本体又没有出现。在这种朦胧的象喻面前,持自伤说的认为,是||说自己身世犹如一场梦幻,只有像杜鹃哀鸣一样,把遗恨托之于诗歌;||持悼亡说的则讲庄子梦蝴蝶和望帝变杜鹃是身化异物,因此这两个象喻仍然是暗||示要死,表现那种悼亡伤痛的情绪。第三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中,两个喻象不仅本体仍然没有出现,而且喻象||本身出更朦胧。明月照大海,大海有遗珠,珠上有||泪,这已经足够模糊朦胧;蓝田有美玉,美玉又生烟,这已经是纯粹的意中之象,连画||面也难有了。这种喻象,自伤说认为大海遗珠比喻自己才不为世用||,因而有泪,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比喻只有文采,不可淹||没。悼亡说则认为珠有泪是伤痛的哭泣,玉生烟是喻玉体埋葬地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