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
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14/4/29 | 已被浏览:267 
我国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还是缩小?中国科技发展形势究竟怎样?
 
  “国内外的判断既有唱好的,也有唱衰的。”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谆谆告诫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人员:“如何客观冷静地分析判断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安排和部署,也是战略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中国创新能力处于第二梯队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编写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新鲜出炉。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其中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持续上升,创新资源和企业创新指标排名保持不变,创新绩效指标排名有所下降。 
  “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超越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战略院统计所副所长宋卫国指出,这突出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环境显著改善、知识创造成果丰硕等方面,这些有利因素预示未来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潜力仍然较大。 
  但不能否认的是全球创新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不同梯队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短时间内难以跨越的创新鸿沟。“中国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第二梯队,创新发展仍在中途。”宋卫国指出,虽然中国创新活动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投入产出的增长率也全球领先,但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如中国最近20年的R&D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2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万钢认为,战略研究者要注意从指标分析中发现问题,并到政策着力点。例如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已达到76%,但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7%;国
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但篇均被引证仅6.9次,远低于10.7次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并制定有关政策,强化导向,激励论文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等。”
 
  “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并存
 
  在本世纪初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时,科技界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评价是全方位落后跟跑。那么,经过十年发展,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如何? 
  万钢对此的评价是——基本形成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并存格局,仍以跟跑为主。 
  “自《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整体缩小。”战略院研究员杨起全分析,目前我国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上位置,但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阶段。 
  同时,深度调查表明,我国基础研究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优势技术,同时我国从知识到技术到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用开放思维看待各种评议” 
  面对我国科技发展整体看好,但不乏深层次隐忧的状况,万钢认为,要用开放思维看待各种评议,客观、冷静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领先与差距,理性评判“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现象。 
  “国内外那些捧杀我国科技水平的观点,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并跑、领跑’的技术;那些唱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主要是看到我们很多技术长期处于跟踪状态。” 
  万钢分析,“领跑”意味着已走在世界技术前沿,但又很难看清未来发展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相比“并跑、跟跑”难度更大;“并跑”面对的竞争很激烈,重点在于考虑什么时间能实现弯道超车;对于“跟跑”的技术,在密切跟踪的同时要考虑跟的方向还对不对、是否还要继续跟踪等等。 
  “在实现赶超的过程中,我们应有大国心态,抱着开放的态度,自信、不卑不亢地理性学
习。”万钢举例,经常有人说“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芯片所花的钱,已经超过进口石油的金额”,但也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并不可怕,还要看我们出口了多少?重要的是慎重选择需引进的技术、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性、重视自身技术能力的长期积累。” 
  “对待‘跟跑’、‘并跑’、‘领跑’的态度,不应仅凭技术的先进性或其他国家的看法,而且还遵循市场发展的逻辑,与此同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有很好的创新绩效。”万钢强调。 
“实现赶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人云亦云,要有超阶段性思维,做出理性判断。”万钢希望科技战略研究者能静下心来,用客观态度和探索精神、前瞻意识和改革勇气,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万钢描绘科技强国路线图:一两年基本建成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14/10/29 | 已被浏览:29 
1025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2014浦江创新论坛上做《在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协同创新,共享机遇》主题报告,描绘出中国科技强国的路线图。
 
研发人员总数全球第二
万钢在报告中指出,中国2013年全社会的研发支出达到了1184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了2.08%。其中对企业的投入超76%,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700多亿元;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企业占比77%;境内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万件,其中企业超过54%;全国技术合同的成交额超过7469亿元,近年来以两位数增长,高技术产业的主营收入突破了11万亿元。
但中国和创新强国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比如,2003-2012年美国研发投入是中国初期投入的4.7倍。
万钢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近几年来的重要任务,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的举措都将有效地推动科技体制的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在一系列的措施下,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中小板的58%、创业板的93%都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的产值出口保持了两
位数的增长。
万钢说,最近,中央又批准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的方案,要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建立中国特的目标明确的绩效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更加聚焦于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
将形成五大类科研计划
万钢说,目前各国都在进行科技改革。中国将整合中央财政科技的计划,形成五大类的科研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基金、基地人才专项。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适应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边界模糊、技术更新和产业化更加便捷的特征,把各类科技计划按照不同研发阶段设置的做法,改变成为从基础研究贡献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到应用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面向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来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和产
品和重大科技技术合作,与重点科技专项合作组织实施,根据各领域、各行业、各地方重大需求,聚焦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核心关键问题,来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公关,提出整体的方案,按照新的项目形成机制来组织实施。
万钢说,2014年中国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重点领域组织5-10个重点专项进行试点,计划2015-2016年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平台,基本完成各类计划的优化整合,实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设立和预算配置的统筹协调,2017年经过近三年改革过渡期,全面按照整合后五类科技计划运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改革。
科技日报:在改革上动真格、见真章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14/3/3 | 已被浏览:355 6g研发中国开跑
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
——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
估、动态调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
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
整体设计 统筹推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专门用一段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其实,此前我国就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早在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必须形成统筹推进的新机制。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包括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简称科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直接指导下,按照任务分工,科改领导小组确定了5个方面62项任务242项改革政策措施,确定了《意见》的路线图、时间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凝练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