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文言知识复习清单
《登泰山记》文言知识
复习清单
一、文化常识
1.五岳: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sh∂n)大典,祭告天地。198712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
3.桐城派: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内容上多宣传儒家思想,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撷、姚鼐继承并发展了方苞的理论,因三人都是桐城人,故称桐城派,三人并称“桐城三祖”。他们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4.文体一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明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①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②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
5.表示辞官的词语:告老、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移病。
6.阴阳: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面为阴、北面为阳。
7.四渎(加):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
8.月相纪日法
月相纪日法
代表日期
每月的最后一天
每个月的的第一天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既望
“望”后这一天
(fδi)
每月初三
二、重点词句释义
泰山之阳,汶Wan)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流;其阴,济(j1水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流。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这里是“冒”的意思)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古今,到达/表示另提一事)泰安。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子颍ying)由南麓1必山脚)登。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ong,石阶),其级(石阶、台阶、磴道)七千有余。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判断)(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
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余始循(之)以入(省略),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判断)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今所经中岭及山蹶,崖限(名作状,像门槛一样)当道者(定后),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jT,几乎)不可登。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作动,像蜡烛一样照亮)天南。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望晚日照城郭(指城市),汶水、徂铢(cu16i)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表示状态,……样子)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徐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WU)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时
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判断)。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见云中臼若樗蔚ChiiPU)数十立者,(定后)山也。(判断)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极天(天边)云一线(名词作状语,像线一样)异,须臾成五采(通假字,同“彩”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的。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或曰,此东海(泛指东面的海)也。(判断)有人说,这是东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大红)(白)(杂),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同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日观亭西面有东岳大帝庙,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模糊或缺失)失。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僻(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不当道者,皆不及往。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多石,少土。山上石头多,泥土少。石苍黑,多平方(古今,方方整整的,指山石/数学名词),少剧(通假字,同“圆”)。山石都呈青黑,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省略)皆平顶。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桐城姚鼐记述。
三、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①须臾成五采(同“彩”,五)
②少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
2,古今异义
宿至于泰安(到,到达/表示另提一事)
②多平方(方方整整的,指山石/数学名词)
3.词类活用
东岳什么山西岳北岳南岳什么山
①汶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东)
③崖限当道者(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④道少半(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⑤明烛天南(名作动,像蜡烛一样照亮)
⑥极天云一线异(名词作状语,像线一样)
4,一词多义
(1)
①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②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③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2)余
①余日£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②余始循以入(同上)
③余所不至也(同上)
④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3)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4)
①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②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5)
①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②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6)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②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C
句意: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②云中白若樗猫数十立者,山也。
句意: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③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句意:(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④余所不至也,
句意:我没有到过那里。
⑤此东海也。
句意:这是东海。
⑥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句意: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2)定语后置句
①崖限当道者一限当道者崖
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②云中白若樗痛数十立者一云中数十白若樗痛立者
句意: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的像骰子似的东西
(3)省略句
①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②余始循(之)以入
句意: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
③生(于)石罅
句意:(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