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扶贫办
∙【公布日期】2019.01.15
∙【字 号】浙农专发〔2019〕13号
∙【施行日期】2019.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
正文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财政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扶贫办:
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浙委发〔2018〕41号)精神,扎实推进异地搬迁工程,现将《浙江省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扶贫办公室
2019年1月15日
浙江省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新一轮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扶贫异地搬迁工作,促进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改善低收入农户和偏远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步伐,根据《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和《浙江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浙财农〔2017〕124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扶贫异地搬迁的范围为淳安县等26个加快发展县和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台州市黄岩区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整村搬迁的一般农户,以及其他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搬迁的地区和农户。
第三条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灵活安置、确保稳定”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扶贫异地搬迁,确保农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第四条 各级扶贫部门负责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管理,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扶贫异地搬迁资金使用管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保障扶贫异地搬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异地搬迁第五条 各县(市、区)要组织编制扶贫异地搬迁方案,明确搬迁对象、搬迁规模、搬迁类型、搬迁时间、搬迁方式和安置地点、安置方式等,报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省自然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备案。扶贫异地搬迁方案须坚持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选址应符合相关规划。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六条 搬迁方式分自然村整村搬迁、低收入农户搬迁两种。通过整村搬迁方式的,鼓励同步开展旧房拆除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确有保留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农房要收归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并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对这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优先立项。
行政村或自然村实现80%以上人口搬迁的,10户以下自然村未搬迁农户少于2户(含)的,可认定为整村搬迁。
第七条 扶贫异地搬迁安置点应充分听取农户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鼓励农户直接搬迁安置到就业机会较多、公共服务较好的城市、县城、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小城镇等区域。
第八条 安置方式分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两种。集中安置分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种;分散安置分为自行购房、零星自建两种。积极支持统规统建以公寓房为主的安置小区,鼓励搬迁农民自行购置城镇商品房。
第九条 各地在建设安置小区时,应配套建设适当比例的廉租房(免租房),用于安置没有能力购房或异地搬迁的低收入农户,廉租房(免租房)产权性质为国有;入住廉租房(免租房)且旧房已拆除,并确定不再返回原居住村的低收入农户,可享受扶贫异地搬迁补助资金。
第十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扶贫异地搬迁规划,在每年8月底前,将下一年度低收入农户搬迁人数计划报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会同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于每年年初下达年度扶贫异地搬迁计划,异地搬迁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县级扶贫主管部门要及时启动扶贫异地搬迁实施计划,按规定做好项目公告公示,指导乡镇和行政村开展搬迁工作,逐村逐户做好搬迁政策宣传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要与搬迁农户签订协议。搬迁完成后,各县(市、区)要及时将实际搬迁农户的有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每年8月底前将当年完成搬迁农户数和资金使用情况报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作为省补助资金结算依据。
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原则上可视作“完成搬迁”:
(一)农户自建的,以落实新建房屋宅基地并拆除旧房为准(有保留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旧房可收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
(二)自行购房的,以签订搬迁协议和购房合同为准;
(三)统建小区集中安置的,以安置小区完成新房竣工验收同时农户取得安置小区安置资格为准。
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完成搬迁”的认定标准,报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备案。
第十二条 鼓励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房、统一管理”的模式建设安置小区,并充分考虑搬迁过程中原村庄的文化、产业传承,促进搬迁农民在安置小区和谐融合。
第十三条 安置小区应配套建设集体经营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用于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安置小区建筑面积的1.5%左右。
第十四条 各安置小区的项目业主单位要将扶贫异地搬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心镇中心村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联网公路、农村电气化、乡村文化体育设施等结合起来,强化规划引导,形成建设合力,提高安置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 用于扶贫异地搬迁安置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根据异地搬迁年度计划,按人均80平方米的限额标准按项目实际用地需要予以下达,异地搬迁用地计划指标不得挪做他用。各县(市、区)应优先安排规划空间指标保证扶贫异地搬迁安置建设用地需要,要将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纳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宅基地复垦产生的土地指标收益主要用于安置小区建设及搬迁农户补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