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异地搬迁
摘要: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关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应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特点,提高实践分析能力,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完善的教育方案,以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子女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新时期,全面的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如何在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深入工作实际,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1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1自卑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心理存在问题来说,大多会出现自卑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城市中,并且对于他人的看法尤为在乎,很容易贬低自己。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所以将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并对子女的希望较大,这样就更使得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存在自卑思想,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1.2焦虑
由于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从农村搬迁到城镇中生活,使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并且在和城镇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上也会存在差异的现象,这样就导致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出现焦虑等情况,不愿意和其他人进行交流,长期以往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健康成长。
1.3孤独
在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心理中,存在孤独的情况,这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家长属于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在社会的压力以及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都相对较大,与此同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这样就使得这些子女更容易出现孤独的情况。
2易地扶贫搬迁女子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2.1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关爱与教育
就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可以通过学校方面进行开导,从而使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准得到提升。首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人物,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关注,教师自身不要对孩子们的身份进行划分,要做到一视同仁。教师应该对这些特殊体的学生给予理解,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当学生们面临困境时,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并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给这些学生们进行减压,从而使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学习上的焦虑得以降低。其次,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要为学生们创造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教育宣传活动,使学校的氛围更加健康和谐,这样也给学生之间创造更好的沟通平台。和谐的集体学习环境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上的教育尤为重要,以班级为单位,经常开展集体活动,这样可以让这些特殊孩子们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子女身上的优点,经常给予鼓励,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引导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等方式,从而缓解他们心理上的焦虑。
想要更好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心理情况,就一定要对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进行重视,对这些学生进行信息档案的建立,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其次通过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将一些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他们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该对这些子女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帮助他们在陌生城市环境中如何适应,解决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作为这些特殊孩子的教师,应该对他们的优点积极发现,并经常给予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好沟通的学生,无法使教师达到所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很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批评等,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其实这样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消极、委屈、叛逆等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尊重,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按干预,多给予孩子爱护,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相应的鼓励,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另外,教师还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关注,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2.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协作
虽然家庭和学校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教育方面共同合作,可以使教育效果翻倍。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亲子共读、家校互动等活动,对共育机制进行不断强化,使教育方式得以创新。这种教育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家长和教师进行积极有效沟通,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期望,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压力,家长也应该将学生在家表现等反馈给教师,并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积极配合。
家长和学校以及教师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工作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家庭教育等相关活动。还可以通过智慧共享平台的应用,利用班级朋友圈、电话、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将这些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心理以及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们,总的来说,作为学校应该具有与家庭沟通的意识,并建立沟通桥梁,家校合作的方式对教育策略进行探讨,从而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进行更好的教育和保护。
2.3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
繁重的课业使学生的负担较大,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是会选择放弃学习,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将素质教育作为目标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对相关教材等内容进行合理地利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际,从多方面总结了具体的教育方法,旨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素质,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冬梅.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以八步区莲塘镇东鹿小学为例[J].天津教育,2019(12):6-7.
[2]杨小龙,徐淑美,洛桑云丹,杨欧.西藏那曲高中异地办学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西藏教育,2018(05):22-23.
[3]康学梅,章桂芝.异地办学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海峡科学,2018(05):75-76.
[4]许宋杰.搬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70-7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