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新农村——抚宁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研报 ...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新农村
——抚宁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王 颖
(秦皇岛市抚宁区统计局,河北 秦皇岛  066300)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本文通过抚宁区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实施给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变化,抽取部分企业、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抚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5.0015-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抚宁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结合抚宁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了《乡村振兴夯基行动实施方案》,为实现抚宁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走绿发展的道路树立绿发展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发展,抚宁区农业产业发展如何?农业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抚宁区的部分企业、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抚宁区总体概况
(一)区位优势显著
抚宁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靠长城,是秦皇岛市下辖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境内有京沈、京秦、大秦铁路和秦山铁路,以及京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和5条省道。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山、海、长城的区。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抚宁区行政区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总人口33.1万人。所辖5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019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5.46亿元,同比增长10.43%。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9.27亿元,同比增长10.26%。产值、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市第1位。从分行业增加值来看,农业占比最高,达到43%;牧业占比次之,达到40.5%。农业、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抚宁农村经济的主动力。
图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单位:%)
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56万吨,同比增长3.9%;蔬菜总产量达到47.55万吨,同比增长6.3%;鲜果产量达到13.25万吨,同比增长8.9%;干果产量达到1.3万吨,同比增长4.9%。
2、生猪产业为畜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抚宁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已占据畜牧业的半壁江山。抚宁区生猪产业具有三方面的特点:(1)规模标准化程度高。全区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到182个,其中达到纳统标准的大型养殖场(存栏2000头以上)4个;(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有年屠宰能力达到30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场1个,带动农户2.68万户,就业人数上千人;(3)种猪繁育优化。建有省级种猪繁育场2个,市级种公猪站1个,猪人工输精站24个,生猪养殖品种主要以长白、大白、杜洛克为主。
2019年受环保、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生猪饲养总量呈下降态势。2019年末全区生猪存栏32.52万头,同比下降8.9%。全年实现产值11.54亿元,同比下降25.5%。占畜牧业
产值的比重达到37.5%,比2018年下降3.1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6%,比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对农业经济总体发展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不断延伸、扩展,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涵盖了林业、畜牧、水利、农机等诸多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快速提升。到2019年底,全区纳统的省级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7家,中介服务组织4个,产业化基地8个。经营总量达到89.05亿元,带动农户65.16万户(省外农户13.04万户),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01%,比2018年提高了0.79个百
图2:近十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情况(单位:%)
(四)农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
撤县设区后,抚宁行政村总数减少到363个,但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科技竞争力仍在。先后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蔬菜之乡”、“中国番茄之乡”、“河北省生姜之乡”等多项称号,是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区)。宏都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荣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全区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食品15个、有机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抚宁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正在进行中。注册了“骊骅”、
“宏都”、“茶棚”、“燕山明珠”等多个农产品品牌,其中“骊骅”、“燕山明珠”等品牌被评为河北省第一届
图3:农村基础设施情况(单位:%)
抚宁区所辖36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宽带互联网。363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处理。363个行政村的进村以及村内主要道路路面全部硬化,其中97%的行政村进村、村内主要道路路面是用水泥铺设。全区87%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57.6%的行政村通公共交通,20%的行政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35.5%的行政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随着党和国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出台,抚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构建美丽乡
村和谐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2019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6.6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25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48人。
表1:2019年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指标情况
年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201996.6899.8182502248
二、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调研共发放了25份调查问卷,其中干部和企业主问卷5份,村民问卷20份。受访者对“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知晓率达到100%,全部受访者期望农村实行产业兴旺能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95%的受访者期望能够改变农村以往的面貌。
(一)相关政策知晓率较高
各级政府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能够及时接收到国家各方面信息。此次调查,干部和企业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务院或农业农村部政策知晓率达到100%;本地政策知晓率达到60%。村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乡村振兴政策的村民达到100%。
(二)规模户类型传统单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村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类型结构为:种植规模户占100%,养殖规模户占80%,农产品加工业占40%,农村生活性类占20%。以上规模户类型结构真实反映了抚宁区农业生产的现状,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从事的都是比较传统的生产类型,新兴农业经济体以及精深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待于培育发展。
(三)规模农户的健康发展让村民成了最大受益者
伴随着农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吸引到产业发展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上班的村民占到55%。当在调查中询问“规模农户发展给村里以及村民带来的好处”时,80%的镇村干部和企业主认为乡村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55%的村民认为乡村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60%的村民认为在乡村企业工作不用外出打工,可以照顾家里;30%的村民认为乡村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他们的收入;55%的村民的主要经济
来源是在村里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上班的工资收入。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的发展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助农增收的同时也能给予家人更多的陪伴,农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四)资金缺乏是制约规模农户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村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发展存在的问题:缺少资金,难以扩大规模占100%;缺乏品牌效应占60%;市场规模有限,销路难以打开占40%;环保成本高占20%;缺少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人才占20%。
以上调查结果是乡村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乡村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乡村企业要发展,就要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项目引进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但由于农业项目投资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农村信贷投入不足,导致乡村企业融资较难,后续投资乏力。
(五)乡村振兴让乡村生活悄然变化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乡村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乡村的医保和社保制度占85%;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占50%;乡村的经济方面占50%。
以上调查结果体现出,村民对乡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可度较高。近年来,我国的乡村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让更多的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农民自觉参保意识大大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农村实行产业兴旺后,村民对提高生活水平期望度较高
当问及农村实行产业兴旺后的期望,接受调查的全部村民都期望能够提高生活水平;95%的村民期望能够改变农村以往的面貌;60%的村民期望能够缩小城乡差距;55%的村民期望在加快农村建设的同时能够保护发扬乡间文化;50%的村民期望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增强政务的透明度。从村民的期望中既看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看出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村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图4:村民对农村实行产业兴旺后的期望(单位:%)
三、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农业产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抚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抚宁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距现代农业经营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不强,有个别的专业合作组织只是注册了工商营业执照,并没有真正的带动周边农户,没有起到专业合作组织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
(二)融资困难,企业难以扩大规模
资金投入是乡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金融机构资金扶持是乡村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受农业企业抵押担保资产较少、抵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乡村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导致农村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主体很难获得融资机会。本次调查的两家企业,一家是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一家是畜禽养殖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两家企业都是以自主经营为主,没有社会资本进入。资金缺乏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张。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
一是农业机械作业条件差。抚宁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山区、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机耕道稀缺,现有的机耕道坑洼不平、而且狭窄,农业机械通行时转移困难,作业效率底。加之绝大多数田块分散、不集中、不规则,给农业机械作业带来极大不便;二是
农机保有量大,但结构不优。从农机部门统计的数据看,2019年末,抚宁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1.76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7台,微耕机520台,联合收获机17台。分别比2018年增加0.38万千瓦、111台、55台、3台。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加,但总体结构不优。农机装备倾向于机耕、机播、机收作业。而在植保、农产品加工、整地保地养地、种植区域净化修复提质、畜牧养殖等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速度。这些环节使用的机械设备还不够优化,一些技术有待提升。
(四)村民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从本次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受村民教育程度低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多数村民对乡村振兴只是字面理解,而不知道其中的精髓。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共商共建共享的氛围还未形成。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村民没有考虑过创业,安于现状;考虑创业的村民中,有七成以上村民受资金不够、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等问题限制而放弃创业。
(五)乡村产业基础薄弱
一是产业类型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抚宁区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农产品精细、精深加工企业偏少;二是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主要以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乐为主。缺乏特,接待能力有限,从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造成乡村旅游业发展缓慢。
(六)乡村农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在现代化农业推广、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领域急需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融入进来,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业。调查结果显示,在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上班的村民中有近八成的村民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工作,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占比较低。
四、建议
(一)建立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中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改善中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增强中小农户抵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质量效应。
(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乡村企业规模扩张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搭建平台,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信贷投放计划安排上尽量向乡村企业倾斜,积极为乡村企业注入社会资本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乡村企业加快规模扩张的步伐。政府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协调部门联系,增加融资途径,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农民贷款压力,分担农民的创业风险[1]。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农田水利、供电网络、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利保障。在确保粮食、蔬菜、果品种植安全的基础上,农机部门要积极推广自动化、半自动化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并给予适当的购置补贴。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但可以释放一部分劳动力,还可以降低农户的雇工成本。
(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
要打造优势农业企业,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2]。依托抚宁区资源优势,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特小镇等新产业上多做功课,打造具有区域特的旅游文化精品项目,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范围内实现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绿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运用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干部作为乡村发展的带头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全面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积极探索适宜本村发展的农业产业项目,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发挥主人翁意识,形成合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稳。
(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加快完善以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围绕特优势产业分层次、按类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养。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民创业能力,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不断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益琴,孙燕,王勇.农民创业能力区域性差异研究.统计与管理,2020(2):54-58.
[2] 张雪,刘菲.艰苦振兴七十载  乡村振兴新时代[J].统计与管理,2019(11):114-11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