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丽江模式0105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
1、概况简介
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古城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多民族聚居,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苗、藏、傣、回、壮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了全市113万总人口的58%。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之初(1997年前后),丽江共有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
丽江核心旅游资源:“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二山
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一城
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由大研古城、束河民居建筑、白沙民居建筑三部分组成,其中核心的大研古城占地2.6平方公里。
一湖
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我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
即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
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
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三项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2003)、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2003)
丽江旅游介绍丽江发展阶段
1990-1994
美国:CNN用一周的黄金时段播放丽江纳西古乐。
英国:BBC4台在丽江拍摄了7集纪录片《云之南》,引起轰动效应。
1994-1999
昆明园博会的召开,多位领导人及外宾前来,成为丽江发展的引爆点。
1999-2004
丽江游客迅速增长。2002年,投入近千万加强丽江本土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的保护;三线入地,7800万。温州等地的商人前来建设商业街、商铺和连锁店。
2003年起,斥资3亿多元,实行排污管网建设,修复路面。商铺出租、原住民退出、租金上涨、业态变动。
纳西古乐欧美巡演,成为丽江文艺产业的名片。
2002-2008年,《丽水金沙》演出总收入2.2亿元
2004-2008
丽江文化演艺产业迅速发展,酒吧、客栈出现垄断现象。
《印象丽江》开演,门票收入6700多万元
2006年,1600多户户主开店铺和客栈,70%是外来人口。
同年悦榕高档酒店在束河别墅区开业,为收费最高的酒店(500-700美元/晚),年年客满,60间客房年纳税上千万。皇冠假日、阿曼酒店、上海金茂君悦、瑞吉、四季、丽思卡尔顿酒店、洲际酒店、三座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丽江开始注意消费结构和品质的提升。
2008-
2008年起,逐步收回古城内政府直管公房铺面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集中用于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鼓励和引导业态向传统民族文化倾斜。
一户民居的修缮成本300万左右。2009年,一年审批的传统民居修缮达300多户。
2013年,准备征收旅游价格调节基金。
本地居民数量,从1996年的3万人下降到6000人,主要是老人。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正在建设,总建面8万平米的鱼米河步行街也在建设。
2、丽江旅游发展的特点:
(1)旅游收入增长来自游客数量增长
1999-2013年,14年间,丽江的旅游人次从280.4万人增长到2079.6万人,旅游总收入又15.87亿元增长为278.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由2001年的634.28元增长为2013年的1250元,其中旅游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7倍,而人均消费水平则仅仅增长不到2倍,分析可知,旅游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游客数量的激增,由消费品质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所增加的收益较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