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
总第406期
金融危机下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问题、
前景及对策研究
林
洁
摘
要:关键词:光伏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近十年里成长最快的产业,年均增幅达40%以上,但是,金融危机的
到来,给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光伏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正日益成为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本文指出了金融危机下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相关原因,对前景作了客观的预测,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光伏产业金融危机发展对策一、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作为“十一五”以来常州市新兴的、最具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光伏产业正成为常州市特鲜明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中一颗闪亮的明星,并且列入新能源产业作为常州市未来三年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常州光伏产业大约占据全国最大的光伏产业集之一———长三角产业集的三分之一,至2008年末,常州市上规模的光伏企业有40多家,全年实现销售150亿元左右,比2007年翻了一倍。
(一)产业结构相对完备常州光伏产业从单(多)晶硅片到光伏组件、从设备制造到光伏系统的检测和技术服务、从发电系统集成到照明系统的应用一应俱全,现有优势产品基本占据了产业链的主要环节。
(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常州光伏产业中涌现了诸如常州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美晶太阳能等一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就和带动了常州一大批相关企业的成长。围绕这两个龙头企业,常州市建立了天合光伏产业园和金坛光伏产业园,并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建立了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和产业集,形成具有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技术平台有力支撑
成立了江苏省光伏垂直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合光能)和常州市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亿晶光电),为光伏产业更好地发展积极建造技术孵化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常州,据不完全统计,金坛光伏产业园
相关就业人数达到了1.2万人;
2008年8月,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光伏行业协会———常州市光伏行业协会,按照“合而不同,活而有序,互利互补,多赢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协助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推动常州光伏产业健康、
快速、有序发展。(四)重点项目投资加大。去年四季
度以来的金融风暴虽对光伏产业造成了
一定的影响,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常州市整个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持续良好,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
在2009年常州市确定的100个重点项目中,光伏产业项目就有9个,总投资达到87.17亿元。
二、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常州市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原材
金融业发展前景料供应充足、
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集发展初具规模以及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受金融风暴影响,国际需求逐步减少,使得常州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外部冲击
常州部分光伏企业致力于拓展国外市场,设立海外仓库,加强与国外银行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国外项目支持。但
是,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欧洲、
美国等地银行受金融危机牵连,信贷紧缩,导致太阳能光伏终端市场的投资规模有所萎缩,最终导致光伏企业的海外订单减少。
(二)汇率风险
由于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光伏产业市场,全国、江苏光伏产业的产品95%出口,常州市光伏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也是出口到国外。目前欧盟占据了世界光伏市场最大比例,企业出口主要面向德国和西班牙等欧盟国家。欧洲受金融风暴冲击引起欧元大幅贬值,导致国内包括常州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以欧元结算时实际利益直接受损,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三)内部因素
虽然常州光伏产业总体情况较好,但也不乏个别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的光伏企业,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面临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国内的光伏产业链中,缺失了开头的提纯技术和收尾的市场普及,受环境容量因素的制约,企业海外竞争的优势还是依仗于成本。再加上目前
常州市的光伏产业集聚还只是低级的离散型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剩余较小,尚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高度协作的运作模式。
(四)融资困难
常州光伏产业目前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企业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因而在自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借贷等手段融资,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扩大自身规模。但目前辖内银行除了对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龙头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授信外,对小型企业的贷款持审慎态度。加之常州地
区中小型光伏企业大都处于新成立阶段,缺乏合适的资产抵押,贷款数额少。在市场、资金和汇率三方面不利因素影响下,辖内一些抗冲击能力不强的光伏企业已处于艰难的境地,虽然目前尚未出现贷款风险,但有些光伏企业已开始调整融资或投资计划。
三、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建议(一)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金融危机对处于新兴行业的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同样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改变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主要趋势的格局。作为绿能源、朝阳产业,发展新能源的动力依然不变。二是国际主要光伏产品消费国如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扶持太阳能发电的政策法规没有改变。如奥巴马政府提出将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将创造500万个新的绿工作岗位;欧盟目标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总使用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日本提出要在2030年使70%以上的新建住宅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约70GW )。三是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整
合,总体上有利于行业内管理先进、
资金实力较强企业的发展。四是随着光伏行业销售淡季(冬季)的结束,新的市场需
求必然来临。五是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扩大内需,开
区域经济发展
73
时代金融
拓市场,确保增长,为支持企业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相关政策建议1.做好需求分析。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改变求大求全的产业选择理念,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链关键节点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产
业资源优势,在后续产品、
配套产品上延伸产业链,做大中游,集聚下游,进一步充实产业链,以满足客户多方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国外市场拓展力度,通过广泛的市场、国际化销售网点和销售队伍的建立,分散单个市场不
景气带来的压力,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2.规避汇率风险。为避免欧元贬值带来的汇率损失,企业可通过不同货币间
的调节部署来规避汇率风险。
若确定欧元为结算货币时,企业可通过保付代理(即
保理)
、押汇、掉期和福费廷等产品实现出口的提前收、结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3.帮助企业发展。当前光伏企业都面
临着国内外不利经济形势的影响,市场、资金、汇率等多方面的困难将使国内光伏产业提前进入“洗牌”的阵痛,但对有规模、有技术、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来说,
却是难得的兼并、
整合期。因此,政府有限的资源要集中到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上来,帮助企业进一步创新技术、扩大规
模、拓展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号召力。
4.提供融资平台。要抓住推进金融创新的机遇,探索搭建光伏产业发展融资
平台,整合政府财政性资金、
风投(创投)基金、金融资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尤其对于银行信贷部门而言,应针对该行业的风险状况和资金需求,适时推出相应的贷款条件和额度,拓展自身的盈利空间,促进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双赢。
5.发挥整体优势。为避免太阳能硅材
料的远距离配送和便于公共检测平台的
建设、
使用,光伏企业集聚发展既要营造产业氛围,也要有利于产业区内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通过采取一定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鼓励措施,在产业招商或新建项目时引导光伏企业向光伏产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内企业间相互配套,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培育地区产业综合优势。
参考文献:
【1】胡兴军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1)
【2】唐宝莲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9(1)
【3】李晶光伏产业:危机下的机遇[J]新材料产业2008(12)
【4】赵勇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近期进展、
挑战和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9(2)(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
!!!!!!!!!!!!!!!!!!!!!!!!!!!!!!!!!!!!!!!!!!!!
云南省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分析
张
屿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1999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时期推出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效应是支
持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引导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贷款,进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对云南省共计下达支农再贷款限额53.3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28.58亿元,用于支持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该项政策在云南省实施10年来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收到了显著成效,对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增强,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一、云南省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变化情况(一)人民银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支农再贷款限额逐年增加云南省从1999年使用支农再贷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在不断地加大该项政策的支持力度。1999年-2003年,云南省支农再贷款限额从3.93亿元增加到30.25亿元,增长了6.7倍,解决了农村信用社日常清算头寸不足和季节性资金需求的矛盾,引导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增加农户贷
款。
2004年以后,虽然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逐年减弱,但是人民银行仍然保持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的连续性,继续增加支农再贷款资金,特别是针对这一时期云南频发灾害,人民银行总是及时增加限额,力求使灾区农村信用社尽早走出困难,帮助辖区“三农”的受灾程度降到最低。截至2008年末,支农再贷款限额达到53.3亿元,比初始时期的限额增长了13.56倍。
(二)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发挥充分,使用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1999-2003年,支农再贷款引导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政策效应发挥充分。这一期间,云南省的支农再贷款投放规模迅速扩大,呈逐年上升的
趋势。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184.57亿元,
占10年来投放总量的80.75%;余额从1999年末的2.85亿元快速增加到2003年
末的20.12亿元,
达到历史最高规模。支农再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农村信用社借入支农再贷款占其累放农业贷款的年均占比达26.24%。
2004年以后,农村信用社自筹资金能力不断增强,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依赖性逐年减弱。支农再贷款余额从2003年末的20.12亿元逐渐减少到2008年末的1.77亿元。农村信用社借入支农再贷款占其累放农业贷款的年均占比也下降为5.45%,与前期相比,下降了20.79个百分点。
(三)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政策作了适当调整,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扩大“三农”信贷投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效应
2009年,为了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引导作用,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对象和用途做了适当调整:发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用途由仅用于发放农户贷款扩大到可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和其他涉农贷款。政策调整后的9个月以来,支农再贷款的使用量呈逐越上升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余额增加。9月末,云南省支农再贷款余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64倍。二是累计发生额增加。1-9月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94亿元,同比增长49.7%。三是支农再贷款额度使用率下降。9月末,支农再贷款额度使用率为9.1%,同比增长1.64倍。
二、云南省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变化情况分析支农再贷款在云南省运作10年来,从整体上看,特别是近几年,其政策效应处于逐年弱化的趋势。即便在人民银行对此政策做了适当调整后,从使用量上来看运用也不充分,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
(一)通过人民银行专项央行票据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资
区域经济发展
7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