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魔镜魔镜1500字
心理课魔镜魔镜1500字
魔镜魔镜告诉我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我第一次读到是在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时深深被这句话打动了,真的体会到了一种心灵的战栗和感动。但后来感动过后就完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其实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心理学概念。
等到学习了一点心理学知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句话说的是心理学非常著名的一个投射原理。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简单说就是,你喜欢别人身上的什么,你自己身上也肯定有。同理可证,你讨厌别人身上什么,自己身上也肯定有。投射的意思其实就是魏征那句非常著名的话‘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只不过魏征说的只是得失,而投射范围要更广一些,很多性格品质的东西,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这一点,尤其是在伴侣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可能你非常讨厌对方做事毛躁,心浮气躁,那就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大概率自己其实也挺浮躁的,只不过可能大家表现的点不太一样罢了。
而这个原理也会带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我有的,你也有,他也有。一个从小生长在很阳光环境的人,被教育成为一个好孩子的人,可能就会理解整个世界都是很光明,很灿烂的,这个世界是没有阴影区的。所以她主观投射出去的就是自己非常光明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个光明遇到了对面那个镜子,刚好也反射回来了光明的部分,于是大家就可以一起非常愉快玩耍了。但如果这个光明恰好折射出来对方的黑暗区了,把阴影呈现了。这对一个很光明的人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他们会非常受不了这个黑暗的,这个世界怎么能这样呢?人怎么可以这么坏?天啊,我受不了了,我这么善良,怎么都跑来坑我,怎么可以这样。这个世界对我太不友好了,我要回火星。但其实这种显现,并不是说让一个黑光明的人或者很善良的人受到伤害或者颠覆人生观。而是说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除了有很光明的部分,也有很黑暗的部分。光明和黑暗是二元一体存在的,没办法说只有哪个部分,而删除另外一个。当很光明的人遇到了这么不适应的黑暗的时候,要学的就是如何平衡光明和黑暗。同时透过别人的黑暗来看到自己的黑暗部分,然后再用自己的光明照亮那部分黑暗。
镜子原理在发掘自己亮点的时候非常有用。做咨询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我没觉得我有什么值得夸的啊。这个时候,我就会和来访者说,一般你周围的小伙伴怎么评价你
的?然后我就会听到,有人说我很有勇气,胆子大。还有人说我很有洞察力,看得很清楚。这些就是自己看不到的闪光点,值得大夸特夸的地方。同样的,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东西,希望获得别人的反馈,就把这个写出来,然后让大家点评下。别人的点评也会帮你看到自己的盲区。在黑暗的对面是光明
至于怎么运用镜子原理,也非常简单。那些你看到别人身上的点,让自己感到很愉悦的部分,基本都是自己很欣赏自己的。那些你看到让自己很生气,很难受,很痛苦的点,基本都是自己很嫌弃自己的。而这些很嫌弃的部分,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在这些部分,我还有需要学习和处理的功课。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