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陶瓷艺术是我国艺术领域中具有特的门类。我国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陶瓷艺术教育缺乏民族性、陶瓷艺术教育的模式僵化、陶瓷艺术教育的功利性强和陶瓷艺术教育的师资存在一些问题等,需要根据陶瓷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文章在提升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夯实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课程设置、注重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和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考核纳入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 职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毅蕾(1986- ),女,江西贵溪人,景德镇市陶瓷学院湘湖校区陶瓷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73-02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几本陶瓷已经伴随人类生活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制瓷工艺不断发展,陶瓷已经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逐步演变成为一种能够体现民族特的艺术品。陶瓷的制作主要分为烧
结温度在800~1050[℃]的低温瓷瓦和烧结温度在1200~1400[℃]的高温瓷器。陶瓷艺术教育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瓷器制作进行设计、加工等工序开放式有序传授。
一、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陶瓷艺术是一门随着制瓷工艺不断发展的艺术门类,在我国出现较早,并成为我国丝路贸易中的“拳头”产品,对整个世界的艺术和贸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统的陶瓷制作工业主要教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血缘为关系的家庭传承,在这种模式下制瓷的工艺世代手口相传,并形成了“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风俗,有效地保证了家族的手艺传承,保护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但也使制瓷更多地停留在手艺的层面,艺术层面的发挥就要看家族后续人的天分了。另一种是师徒相承,这扩大了陶瓷教育的受众面,促进了民窑的发展,但会出现师徒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制瓷技巧的完整延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