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产业现代集的演变及特征
景德镇陶瓷历史悠久,至今仍活力不衰。本文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景德镇陶瓷产业视为现代集。运用产业集理论,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现代集演变过程进行了划分并总结了各阶段的特征。
标签: 景德镇陶瓷 现代集 演变 特征
新中国建立后,景德镇陶瓷业一度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历史和国家区域政策调整等原因,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多年来都处在低水平徘徊,产业发展整体形势有喜有忧,瓷都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进入新世纪,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正逐步走出困境。本文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景德镇陶瓷业视为现代集,并对现代集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化了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及现状的认识。
一、景德镇陶瓷产业现代集的演变过程
1.计划经济时期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几本
自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景德镇瓷器生产一直走着暗淡的下坡路,景德镇被解放时瓷业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解放后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三次劳资谈判,景德镇陶瓷得到了恢复性增长,到1949年11月,景德镇已复工的瓷厂(包括:坯厂、匣钵厂和窑厂)共1375家,工人9551人。比照1936年,已恢复的工厂有77%,工人有61%。1951年开始,实行了公私合营并对瓷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按照产品类别把专业化分工的上下游企业并入一个企业,并将公私合营瓷厂和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合并改组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实行统购统销,行帮等组织改组为工商联,由此景德镇陶瓷生产进入了计划经济的发展阶段。
到年代,景德镇陶瓷出口任务剧增,以手工业为核心陶瓷企业不但难以保质保量,而且难以按期交货,迫切需要景德镇陶瓷向工业化生产的产业体系发展,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瓷器种类分成9个日用瓷厂和1个专门进行彩绘加工的工艺美术瓷厂,时称“十大瓷厂”,职工达3.8万人左右。后来陆续新建了为民、雕塑、景陶等日用瓷和建筑工业瓷厂。又在东市区建设当时亚洲第一流的现代化瓷厂——景德镇瓷厂,年产能力2700万件,总投资2729万元。在合并组厂的同时,进一步对各瓷厂生产品种进行调整和专业分工。这一生产布局,已和今日景德镇陶瓷生产布局相去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