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设计】老牛和小羊_音乐_小学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老牛和小羊》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老牛和小羊》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为宫调式、2/4 拍,歌曲共有 12 小节, 旋律简洁明了。歌曲中老牛和小羊的叫声在歌曲第一、二乐句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趣味性。这首歌曲巧妙地将老牛和小羊的叫声设计为高低两个声部,降低了学生学唱的难度。通过高低不同的两个声部形象的模仿了老牛和小羊的叫声,兴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演唱时仿佛看到一小羊和一老牛在吃饱喝足后踏着夕阳,一唱一和,整首歌如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  命力的图画。这首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师生沐浴在夕阳下中,  “老牛”和“小羊”寻音乐的乐趣。
学情分析:
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他们所掌握的概念绝大部分都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前面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在教学中应以形象表现为主,抓住学生模仿性强、好动的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抓住音乐形象特征,巧妙的合作,完成和声演唱。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听辩听唱,参与游戏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 学生的能力。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自发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
拨指导,自创的游戏灵活运用,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沉醉在音乐中。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听、唱、表现结合,用合唱的方式表演唱歌曲。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表现老牛和小羊和声对唱的奇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声部,初步尝试二声部的演唱。
3、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及表演欲望,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准确地演唱及表现歌曲,树立合唱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形象,表现音的高低,感受及初步学会二声部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 在一起在一起是什么歌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谈话。
①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天气可真好,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唤醒了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是人们最喜欢的季节,都希望春天快点来。但是在老师看来一年四季都是春天,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②教师短暂停顿后接话。
师:在老师看来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和你们在一起就像置身于温馨的大花园,所以老师觉得和同学们在一起每一天都是春天,你们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吗?(停顿)嘘!(教师做静音,聆听手势)什么声音?你们听到了吗?
3、聆听感受。
A  在学生回答“喜欢”的时候教师适时点ft课件播放短暂的背景音效,空旷、安静、隐隐约约传来了老牛和小羊的叫声……
课件说明:这段音乐做了处理,短暂且由弱变强、隐隐约约,学生专注聆听。
B 反馈。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停顿,学生回答)
师:老牛和小羊怎么凑在一起了?他们的声音好像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示弱,好像在演唱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赶快去看一看。
4、情境过渡。
①课件出示意境画面。
课件说明:翠绿的草地上,许多动物围绕着老牛和小羊,他们在认真的表演……
②师:老师,明白了我们恰好赶上了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动物音乐会,其他动物都是一个人演唱参加比赛,老牛和小羊是一个组合,他们共同完成一首歌,其他小动物都觉得新奇,全都聚在一起,看他们表演呢。老师也觉得好奇,老牛和小羊组合在一起唱的歌会好听吗?要不我们也去凑个热闹,看看他们的表演好吗?
设计目的: 自然随和的进入课堂, 拉近学生的距离, 消除课堂开始的紧张感, 利用“ 听”
的方式利用内容的共同元素创设情境事件, 凸显老牛”“小羊”“合作”“组合等歌曲元素, 同时把歌曲赋予事件性,带动学生学习。
二、新知新觉,歌曲学习。
( 一)歌曲初探。

1、奇妙的组合。
①课件出示情境画面。
②师:同学们赶快坐好,老牛和小羊要开始表演了,我们仔细听一听他们组合在一起唱歌好不好听,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留意一下,你更喜欢老牛的演唱?还是喜欢小羊的演唱。
③课件播放动画配乐歌曲,学生听赏。
④反馈。
A 师:老牛和小羊的歌声回荡在草原上,真好听,你喜欢老牛的演唱?还是喜欢小羊的演唱呢?
为什么?
B 学生回答,教师关注亮点回答给予引导评价。
教学策略: 教师围绕歌曲中老牛叫声低沉平稳、小羊叫声清脆明亮引导, 结合音的高低这
一表象凸显喜欢的理由,如“ 你喜欢老牛,老牛唱歌声音很低,听起来沉稳有力。”“ 小羊的歌声听起来, 清亮透彻” 教师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 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可以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体现随机应变的策略。
2、模仿及表现,
①师:没想到老牛和小羊的歌声组合在一起,居然能产生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想拜他们为师和他们学唱歌,同学们你想和谁学唱歌呢?
②课件出示情境画面。
课件说明:课件中老牛和小羊都做了代表代表声音,帮助学生对照模仿。
③学生模仿。
A 师:刚才的音乐会上,人很多太吵了,我们再来认真听一听老牛和小羊的歌声,同学们再来决定你想拜谁为师,好吗?
B 课件出示旋律及词,复听老牛和小羊叫声。
C 学生个体表现及模仿,生生互评,师补充及指导。
④动作表现。
A 师:我们经常看到,唱歌时候除了唱还要能表演,老牛和小羊在唱歌的时候,要是加上动作
就更好了,谁给我们设计一个老牛的动作,我们一起和他学一学。
教学策略: 尊重学生的设计和表演,教师作指导和规范即可,充分相信学生。
B 师:老牛头上有角,弯弯的,那小羊该升级一个什么动作呢?想一想和身边的同学演一演, 老师一个最像小羊的同学,教教我们。
C 互教互学,师生一起模拟动作,熟练后一边发声,一边表演。

设计目的: 抓住主要的拟音和动作, 把歌曲中“ 哞哞” 和“ 咩咩” 巩固, 同时强化合唱的音乐形象和音的高低及特点,为接下来二声部合唱做扎实的准备。
2、复听及表演。
①师:老牛和小羊单独演唱的时候,歌声总觉得单一了,但是合在一起,就变得好听了,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老牛和小羊的演唱,老师有个小要求,你一边听,一边用动作表示, 什么地方是老牛唱的,什么地方是小羊唱的。男同学就扮演威武雄壮的老牛,老牛唱的地方我们就是模仿老牛的动作,女同学温柔可爱就像一只小羊,听到小羊唱歌的时候,女同学就学小羊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②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边聆听边识记内容。
课件说明:歌词伴随唱词逐字逐句出现,方便学生聆听思考,同时初步记忆歌词。
③反馈。
A 师:这首歌曲唱了几遍?哪个部分是是相同的?哪个部分不同? B 教师结合图示,简介演唱顺序。
设计目的: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歌曲内容、及特点综合训练和感受, 教学中和熟悉歌词扫
清演唱障碍。体现尊重教材安排, 但是活用教材的原则, 坚持听—— —— 练的教学顺序, 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
( 二)学唱歌曲。
1、识谱。
①课件出示完整曲谱。
A  师:老牛和小羊的演唱和我们原来学过的歌曲不一样,在这首歌曲中,有的部分是两个一起演唱,有的部分是老牛演唱,有的部分是小羊演唱,分工很明确,像这种演唱方式叫做合唱, 老牛和小羊的演唱有高有低、而且重叠在一起,不相互影响,这是二声部的演唱方式,老师也想唱一唱这首歌曲,可这是老牛和小羊的演唱,老师想请同学们扮演一下小羊,和老师配合一下, 当唱到小羊的部分时候你就学“咩咩叫”并加上动作,好吗?
B 点ft课件,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唱合唱及老牛部分,小羊部分做提示手势。
设计目的: 通过直观的互动突破歌曲的分部及演唱,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转化, 兼顾学生的
学唱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利用“ 听” 的方式, 熟悉歌曲内容及特点, 同时结合现实情感, 把学生逐渐引向学唱、会唱、有感情的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