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三贤:⽐⼲、箕⼦、微⼦都曾直谏商纣王,结局有何不同?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拥有同时期⽂字记载的朝代。它兴起于我国黄河中下游的⼀个部落,在末代君主商纣王⼿中覆灭。
历史上的商纣王沉迷酒⾊、疏远商朝贵族、任⽤四⽅罪⾪、暴戾施政、不进良谏……最后,众叛亲离,在牧野之战中将⼠“阵前倒⼽”,致使“⼤⾢商”败给“⼩邦周”。
就是在这样历史的背景下,出现了闻名后世的“殷商三贤”。《论语·微⼦》中曾有记载:
“微⼦去之,箕⼦为之奴,⽐⼲谏⽽死,殷有三仁焉”。
⽐⼲是商朝宰相,商王帝⼄之弟,商纣王的叔叔;与⽐⼲⼀样,箕⼦也是商王帝⼄的弟弟,商纣王的叔叔;微⼦是商王帝⼄的长⼦,商纣王的长兄。
这三⼈作为殷商贵族,对商朝忠⼼不⼆。⾯对商纣王亲罪⾪、疏贵族、施暴政,他们都曾直进谏⾔,最后结局却⼤不相同。
⽐⼲以死谏忠⼼
“殷商三贤”中最著名的就是商朝宰相⽐⼲,他以死谏⾔,最后被剖⼼⽽亡。
《史记》中记载⽐⼲:
君有过⽽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
继承者们结局是什么主过不谏,⾮忠也。畏死不⾔,⾮勇也。过则谏,不⽤则死。
从相关⽂字记载中我们知道,⽐⼲是⼀个既智慧⼜忠烈的贤⼠。周武王灭商后,为了褒奖、纪念⽐⼲命⼈“封⽐⼲之墓”,也就是对⽐⼲的墓地进⾏保护。
后世对⽐⼲忠烈的事迹评价颇⾼,认为他是忠⾂、智者,很多儒⼠还将⽐⼲视作“圣⼈”。民间因为⽐⼲辅佐君王的忠烈和他⽆⼼⽽不偏私的特点被奉为我国五⼤财神之⼀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还被姜⼦⽛封为“⽂曲”,掌管天下⼠⼈的前途。
由古⾄今,不管是我国官⽅还是民间都对⽐⼲的忠烈极为敬重,并⽤不同的⽅式纪念这位“亘古忠⾂”。
箕⼦东⾛朝鲜
箕⼦是商王帝⾟的叔叔,他竭尽全⼒辅佐商王治理天下,也曾冒死直⾔进谏商王帝⾟。都说贤达之⼈可见微知著,箕⼦就是这样⼀位贤⼠。
商王帝⾟刚刚继位就骄奢⽆度,命⼈将象⽛做成筷⼦供⾃⼰使⽤。
箕⼦见了不禁感慨:
彼为象箸,必为⽟杯;为⽟,则必思远⽅珍怪之物⽽御之。舆马宫室之渐⾃此始,不可振也。
箕⼦的意思是:吾王帝⾟现在就开始使⽤象⽛制作的筷⼦了,以后他必定会抛弃陶制品去使⽤更为奢侈的犀⽟餐具啊!有了象⽛筷、犀⽟杯⼦,他就不会吃简单的羹餐、穿粗布⾐物、住简陋房屋了,他必然会更加思慕并设法得到那些珍稀精怪的东西。奢华的车、马、宫室会越来越多,真的害怕王朝会毁于此啊!
果不其然,这之后不久,商王帝⾟就开始建造⿅台、酒池⾁林等奢华、富丽之物。箕⼦曾多次进谏,但商王对此并不理会,继续过着他奢靡的⽣活,进⾏着他⽆度的暴政。
有⼈劝说箕⼦离开殷商,他却表⽰如果因此离去,就是将商王的错误告知于天下。他不愿意做不忠的事情,所以⼀直没有离去。
根据《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
剖⽐⼲,观其⼼。箕⼦惧,乃详狂为奴,纣⼜囚之。
⽐⼲被剖⼼之后,箕⼦害怕⾃⼰也被纣王迫害,于是不再进⾔,并且佯装疯傻,隐居在箕⼭之中。纣王得知箕⼦疯傻隐居将他囚禁在“箕⼦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西华县。
被囚禁于箕⼦台的⽇⼦,箕⼦参悟了“洪范九畴”的伟⼤思想,其中的内容为我国传统思想提供原始指导,其五⾏之说为我国传统阴阳五⾏奠定基础。
周武王灭商之后请教箕⼦“如何顺应天命治理国家”?箕⼦将“洪范九畴”的治国之道讲给他听,武王听后认为箕⼦是个治国之才,想要请他出⼭为政。但是,箕⼦不愿意成为灭商的周朝⾂⼦,于是率遗商5000旧⼈逃到辽西。
箕⼦最初到达辽西,后来向东迁移⾄辽东、朝鲜半岛,并被当地⼈推举为国君,历史上被称作“箕⼦朝鲜”。周武王得知后将朝鲜封给箕⼦作为封地,承认箕⼦朝鲜是周国的诸侯国。
箕⼦东⾛朝鲜的过程中将殷商的⽂化传⼊当地,教当地⼈耕种、礼乐、祭祀……后来,箕⼦以及他的后⼈统治朝鲜半岛近千年,为朝鲜半岛的开发做出卓越贡献。
微⼦继承殷商祭祀
微⼦是商王帝⾟的长兄,帝⼄最初因微⼦颇有德识想⽴他为太⼦。可是,微⼦母亲⽣他的时候是妾室,成为正妻之后才⽣下最⼩的商纣王。依据商朝法典,正妻⼉⼦才可以继承⼤统。最后,帝⼄不得以将皇位传给了⼩⼉⼦,也就是商纣王。
商纣王帝⾟想通过疏远旧⽇贵族、任⽤四⽅⼩⾂和罪⾪达到制衡原有贵族的⽬的。可是,由于他种种政治举措损害了殷商贵族的利益,⼜因其重⽤之⼈经验不⾜导致施政效果不理想,最后政治秩序紊乱、众叛亲离。
《史记·殷本纪》中有记载:
既⽴,不明,于政,微⼦数谏,纣不听。
根据史料记载,微⼦曾经数次劝谏商王,可是商王却⼀意孤⾏,不听谏⾔。微⼦看到殷商在纣王⼿中⽇益衰败,⾃⼰却改变不了,因此⾮常伤⼼。他请教太师、少师解答⾃⼰的疑惑,太师和少师便劝说微⼦带着祖宗的礼乐祭器离开殷商,通过这样的⽅式保留殷商⽂化。
微⼦的确携带礼乐祭器逃离了殷商,但是他逃到了哪⾥,⽂献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能根据⼀些细节推断。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
剖⽐⼲,观其⼼。箕⼦惧,乃详狂为奴,纣⼜囚之。殷之太师、少师乃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
由此可以推断,微⼦离开殷商后很可能去了周地与周⼈结盟,想借周⼈之⼒制衡纣王。
武王灭商之后,微⼦⼿持殷商祭器、袒胸露⾁,牵⽺、拿茅跪地⽽⾏,表⽰真⼼降服,交出祭祀权。周武王被微⼦的⾏为感动,释放了微⼦,并恢复他原来的贵族地位。
为了安抚⼤量殷商遗民、牵制殷商旧有⼒量,武王将殷商政治势⼒分为两股,⼀⽅⾯将商纣王之⼦武庚封于商朝旧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另⼀⽅⾯将微⼦封于宋地,也就是今天河南商丘⼀带。
三监之乱之后,武庚战败被杀,微⼦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中⽴,并未参与其中。事件结束后,周公对周国进⾏重新分封,不仅将殷商祭祀权交予微⼦,还分给宋国⼤量殷商遗民。由此,宋国成为商王朝唯⼀正统的继承者,微⼦也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国君,史称“宋微⼦”。
不管是以死谏忠⼼的⽐⼲、东⾛朝鲜的箕⼦、继承殷商祭祀的微⼦,他们都以⾃⼰的⽅式诠释了对殷商王朝的忠诚。
正如孔⼦所说“殷有三仁”,他们的故事历经千年不朽,他们忠君爱国的精神影响⼒⼀代⼜⼀代华夏⼉⼥,⽽他们各⼈不同的结局也为后⼈留下⽆尽思索。
参考⽂献:
1.徐义华,商周更替之际的微⼦与宋国,南⽅⽂物,2019.06.28
2.刘朴兵,⽐⼲在官⽅与民间的形象,寻根,2016.09.10
3.阎海,箕⼦东⾛朝鲜探因,北⽅⽂物,2001.05.30
4.闫素芬,箕⼦与箕⼦朝鲜,沧桑,2012.02.2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