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对外汉语专业介绍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双语”、“跨文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的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教学能力和人文修养,对中外文化与交流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跟踪掌握本专业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从事汉语教学并熟练运用外语的双语型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
毕业五年后具备的能力:
(1)能很好地适应相关岗位工作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能够运用汉语和英语在跨文化背景下熟练地从事语言教育、跨文化传播及各类行政管理工作。
(2)能通过自身工作、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增加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能力,并持续地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外文化传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及研究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充分了解国情及国际形势,具备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
(2)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汉语、外语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学、文学、传播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目的地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良好的语言教学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将汉语、外语、文化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于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3)具有较强的对外文化沟通能力,能用英汉双语在不同场合传播中国文化;能够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汉语国际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4)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多学科或跨学科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参与各类教学团队的活动或工作。
(5)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及国际文化传播。能够在背景下,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开展汉语国际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教学或交流活动中问题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惯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运用语言学、文化学和教育学原理对跨文化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
(8)掌握语言服务与管理的策略、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语言服务与项目管理。
(9)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特
本专业强化“双语”、“跨文化”教学,包括汉语语言文学与文化、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跨文化沟通、教育等四个课程板块,且大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通过系列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具备扎实的汉语国际推广专业知识和中外语言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与外语运用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和国际文化传播相关工作。
四、主干课程
汉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五、核心课程
汉语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类系列课程: 古代汉语1、现代汉语1、中国文化通论
英语语言文学与西方文化类系列课程: 综合英语1、高级综合英语1、东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学与沟通学系列课程: 跨文化交际、目的地国家概况、文化学导论
教学法与教育学系列课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六、毕业要求的达成途径
七、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最低毕业学分:161.5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八、课程结构分配表
九、各学期教学活动总体安排表(单位:周)
注:“两长一短”三学期制:两个长学期各19周,安排校内理论和实践教学;短学期(暑假内)2-4周,分别安排军训和军事理论(第一学年)、校外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学年)和校外部分专业实习(第三学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