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学院中文系系级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 是我院中文系第一批重点建设的两门课程之一。学校对我系的重点课程的建设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了诸多相应措施,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目标责任管理,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想和基本做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对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阶段)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正确认识,通过文学史的教学,力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通过文学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二、课程定位与学习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所有师范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其对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熟练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中文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赏析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而提高其文学作品的赏析、批评及创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同时体现师范特和人文特。本课程教学要做好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专业技能的培养等工作。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使知识传授做到精中选精,使能力
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互为促进,互为支撑。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步骤总结如下:
(1)阅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泛读规定的参考史料与创作文本,精读重点的作家作品。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对外汉语专业介绍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 讨论:本课程每学期课堂讨论2次,要求学生事先搜集和阅读材料并写好发言提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4) 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和联系,交流自学情况。
(5) 写作:本课程要求学生每学期写作小论文2-3篇,上学期以文本分析为主,下学期以文学史现象为主,由点到面,由易到难,论文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三、 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大部分。其中,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现代文学部分在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开设,每周 3学时,共计 96学时。而当代文学部分则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共计48学时。对于对外汉语和文秘专业的本科生而言,现代文学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共计48学时。当代文学部分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每周 3 学时,共计 48学时。课程总学时数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来详细确定,其开设时间及其课时分配都比较科学合理。与同期开设的《现代汉语》、《应用写作》及其它专业课程衔接紧密,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严谨的专业课程体系,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本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三大教学内容体系:
(1)、文学史体系:注重文学史发展的动态脉络与基础知识的掌握;
(2)、文学思潮体系:以不同历史时段出现的不同文学思潮为主线,贯穿不同文学社团的论争和不同作家体的创作风貌;
(3)、作家作品体系:以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的作家作品为教学重点,在动态地展现文学史发展线索的过程中凸显文学大家的风采和经典文本的意义。
其中,作家作品教学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的介绍,对重要文学现象的剖析和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在使学生掌握基本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培养其感知作品、赏析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建立良好的文化底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方面,要以文学思潮体系教学为导入,以文学史体系教学为纲要,以作家作品体系教学为主体和重点。同时要做到几个结合:现当代文学史基本知识与文学前沿相结合,思想剖析与审美鉴赏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文学创作相结合。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吸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理论,不仅能使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较全面的了解和动态化的把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理论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热情和文学创作兴趣。
四、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的现代文学选用的教材是由钱理、温儒敏、吴福辉先生共同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当代文学选用的是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这些教材都是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今比较流行的系列教材之一,它能够顺应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吸收了当今学术界的诸多研究成果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本课程的专业教学需要。同时,我们教师还配发了由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4卷本),其作为和文学史配套的作品,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作为专任教师,我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本着依托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广泛汲取当今许多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其它教材作为参考书,努力让同学们开阔知识视野,通过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学习和辩驳,最后形成具体的问题来做进一步的质疑和争论,这对有效提高广大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这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参考教材分别是:
郭志刚、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
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刘绶松,《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张毕来,《新文学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郑万鹏,《中国当代文学史》,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本课程还要求主讲教师积极主动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努力做到视听资料相结合的辅助教学要求。教师们逐步建立起了较为丰富、完备的习题、模拟试题库,编制课程学习指南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最终能够满足广大考研同学以及其它方面的考试需求。
五、教师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采用普通高校文科教学传统的讲授法,发挥其固有优势的同时,根据独立学院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概念:对重要概念要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其活学活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围绕问题设计教学内容;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其思维能力、赏析能力、批评能力。
(3)、采用“讨论法”进行问题研讨:对重要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其合作能力
、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对适宜的内容可虚拟相应的情境开展课堂教学,以利于学生的角意识的培养,为其将来求职做好相应的知识、能力及情感的储备。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要简洁、规范,重点突出;课件制作要精美,而且要和教学内容匹配,做到完美结合。
(2)、采用当面辅导和网上答疑等手段做好课后教学辅导工作。任课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对热点问题共同进行研讨,通过近距离接触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情。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组织、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诵读比赛,研究性论文写作、文学作品创作评奖等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发表和展示成果的网络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热情,促成优良学风的养成,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六、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教研成果
目前来讲,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职教师共3人,全部是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硕士学位和讲师职称。和其他综合院校的师资队伍相比,这无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经验丰富的中文系主任傅瑛教授的正确带领之下,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热爱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和付出,干劲十足,都表现出了年轻教师的热情和风采,深受广大同学的认可和欢迎。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们采取的具体举措如下:
(1) 、加强师德建设,尤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倡“爱的教育”,奉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人生理念。
(2)、实行青年教师上岗试讲、督导制度。新教师上岗必须提前试讲,并要接受相应的教学督导,在获得学校学术委员会以及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后方可开课。
(3)、建立青年教师之间交叉听课制度。要求每学期至少听课 10节,并要提交相关的听课记录;积极聘请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并就听课情况进行广泛交流。青年教师在积极的学习和请教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4)、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手都要抓、都要硬。教研室建立了双周集体教研制度,专任教师定期围绕本课程开展专题讨论,开展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研讨,积极申报教研课题,有意识地结合课题研究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例如,我系综合教研室主任、本课程负责人禹权恒老师申报的《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研究》被河南省社科联确定为2010年度调研课题,项目批准编号为SKL-2010-659。另外,我们综合教研室教师正在筹划申报院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对策研究》,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