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
农村取暖方式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练习湘教版必修2
年级:
姓名: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分钟·70)
一、选择题(每小题4,40)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解析】1C,2B。第1,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位于海南岛。第2,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适宜蚊虫、鼠类等生存。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10~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然后在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院内还有散水坡、旱井等排水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
A.降水较少                B.冬暖夏凉
C.土层深厚                D.木材短缺
4.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
A.遮挡风沙                B.遮阳挡雨
C.美化建筑                D.防外人跌入
【解析】3C,4D 。第3,“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第4,“地坑院”是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地坑院”的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地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防外人跌入。一棵树对遮阳挡雨、遮挡风沙、美化建筑作用不大。
  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是    (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6.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解析】5C,6A。第5,北京是我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以皇宫为中心,沿中轴线排列其他建筑物,东西格局对称。第6,图示景观是在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
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据此完成78题。
7.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8.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明显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  )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解析】7C,8A。第7,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30,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基础设施,节省建设成本,方便居民生活。改善交通不是主要优势,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不是主要优势。居民点靠近,未必靠近农田。第8,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以农业自然环境为基础,大都市人口集中,以人文景观为主,农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经济水平差异、生活水平差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读图,完成910题。
9.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方面的差异    (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10.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