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东海划界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中日东海划界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福临我心摘要:中国和日本在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和争议,目前中日两国政府就达成了原则性共识,但问题最终解决的前景仍不明朗,解决的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平谈判协商解决成为两国的共识,但在双方合作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中日关系;中日能源合作
到美国的条件
东海位于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总面积约为七十五万平方海里,东西宽150~360海里,南北长630海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有关规定,中、日、韩三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东海海域存在重叠。三方在东海海域划界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中日两国之间的划界问题最为复杂,它涉及钓鱼岛岛的主权归属以及冲绳海槽在划分大陆架中的地位。截至目前,中日双方并未就东海划界问题缔结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条约或协议。
中秋国庆同庆贺词一、中日东海划界冲突的历史发展
中国和日本围绕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产生的冲突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冲突的直接原因是东海潜在的油气资源。日本政府当时采取的立场较为温和,纷争并未对两国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之后,尽管中日在东海油气开发问题上不时出现纷争,但中日关系的整体趋势并未受到根本影响。
最近几年中日东海划界的争端开始升级。2004年5月27日,日本杏林大学平松茂雄教授乘飞机调查中国天然气开采建设情况。5月28日,《东京新闻》登载了“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
施”和“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的文章,称中国正在开采的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主张的两国东海分界线只有5公里,“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在日本媒体和舆论的炒作下,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上升到官方层面,日本政府随后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中日冲突进一步激化。2004年6月,日本政府设立“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鼓励日本企业在东海海域勘探、开发油气资源。7月,日本政府租借挪威籍调查船前往日本主张的分界线以东的争议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为了缓解和解决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争议,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中日双方就先后进行过11次磋商。2008年6月,“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协商签订了《中日原则共识》。这可以说是中日东海争议取得阶段性进步,但是从实质内容来看,“原则共识”仅是一种临时安排,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议。
二、中日之间的分歧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分歧与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1958年4月至1973年12月,联合国为了建立国际海洋秩序,先后召开过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多轮艰难谈判,最终在1982年12月10日119个国
家和组织签字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以及专属经济区的界限作出了规定。由于各方在相邻和相向国家间大陆间界限的划分原则上存在严重分
歧,《公约》在此问题上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在东海海域争议中,中日两国均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各自提出对己方有利的划界主张。
中国认为东海划界应在自然延伸的基础上遵循公平原则。中日领土之间的冲绳海槽构成了中国大陆架与日本琉球岛大陆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延伸至冲绳海槽中心线。对此,日本认为东海大陆架应按照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划分。中日两国属于共同的大陆架,琉球岛是大陆间外缘的岛链,冲绳海槽只是大陆架上的一个偶然凹陷,这并没有中断两国大陆架的连续性。冲绳海槽对东海海域划界中没有影响,中日双方应均分大陆架。如果按照日本的主张的划界原则,中国可能得到的大陆架范围为140海里至180海里,日本将获得冲绳海槽以西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大片海域。
主营业务成本
另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地位与归属也是东海海域划界争议的焦点。双方均宣称对钓鱼岛享有主权权利,而钓鱼岛附近海域资源丰富而且对东海划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使得愈加复杂。
三、争议的深层原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尽管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议的实质存在多种解释,但东海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被认为是双方争夺的目标。冷战结束后,油气资源争端及冲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有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能源争夺可能会引发地区间的冲突甚至升级为战争。中国和日本在能源需求上相似,两国在多个方面存在着竞争。中国和日本同为石油消费大国,2003
大年三十祝福语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和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而且两国石油进口来源都比较集中,对中东地区的依赖性较强,在渠道上存在着重合。近年来出于战略考虑,两国都在积极推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政策。共同的能源需求使得中日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从2003年开始,世界石油市场出现新一轮价格涨势,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日两国紧张的外交关系。东海海域的天然气储量估计达五万亿立方公尺,原油储量约一千亿桶,这对于中日两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油价高涨的背景下,双方利益的协调和妥协将变得更加重要和艰巨。除了现实的经济利益外,中日东海海域争议还牵扯到两国之间复杂的历史纠葛。二战以来,中日关系起起落落,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民族主义的激进行为也给中日东海争议问题的解决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中日两国政府就达成了原则性共识,但解决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前景仍然不甚明朗。迄
今为止,中日双方包括各自的政府、学界和舆论都不能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清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路线图”或“时间表”。
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中日双方会尽力促成东海争议区域的勘探开发,在不妨碍划定最终界限的前提下,实行合作开发成为双方最现实可行的临时性安排。目前,共同开发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种有效尝试,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海上争端通过协商实现了共同开发。众多国际案例也表明,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协商合作符合各国的国
家利益,双方应避免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以及由此引发的权益争端。中日双方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构想下达成了东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原则性共识。作为东海共同开发的第一步,中日双方确定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共同开发区块(与其他国际案例相比,此次设立的共同开发区块面积较小)。这可以说是中日之间一次重要的政治尝试。即使设立了临时性安排,双方在权利主张和管理法规上仍然存在分歧。此外,在开发区内部还容易产生税收摊派、利益分享、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问题。中日东海合作开发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影响东海划界进程的因素
和平解决、协议开发已经成为中日解决东海划界争议的共识和趋势,但在最终解决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1.中日整体关系
中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海争议影响着中日关系的整体走向,同时东海紧张关系的缓和也有赖于中日关系整体氛围的好转。
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将会激起民族主义浪潮,影响国内政局的稳定。两国政府出于国内因素以及政治前途的考虑,在政治上都不太可能作出较大的让步。回顾中日建交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首脑的战略智慧和政治决断在两国关系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中日东海谈判的各项阶段性进展也是两国外交部门在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的基础上磋商谈判的结果。的关键分歧涉及两国的基本政治立场,只能是由领导国家政策的
>扫黑风暴孙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