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科技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
项目主持人: | |
申请学校: | |
通讯地址: | |
: | |
E-mail: | |
填表日期: | |
湖南省教育厅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 | 项目名称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 |||||||||||||||||||||||||
申请经费 | 万元 | 配套 经费 | 学校 | 万元 | 起止 年月 | ||||||||||||||||||||||
其他 | 万元 | ||||||||||||||||||||||||||
项 目 负 责 人 | 姓 名 | 性别 | 民族 | 出生年月 | |||||||||||||||||||||||
专业技术职务 |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 ||||||||||||||||||||||||||
教学工作简历 | 时 间 | 课 程 名 称 | 授课对象 | 学时 | 所 在 单 位 | ||||||||||||||||||||||
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 时 间 | 项 目 名 称 | 获 奖 情 况 | ||||||||||||||||||||||||
项 目 组 | 总人数 | 高级职务 | 中级职务 | 初级职务 | 博士 | 硕 士 | 参加单位数 | ||||||||||||||||||||
主要成员∧不含负责人∨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职务 | 工 作 单 位 | 项目中 的分工 | 签 名 | ||||||||||||||||||||
麻省理工申请条件 |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21世纪作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不断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和加快各类专门人才培养,尤其需要具有创造和开拓新思想、新成果、新领域并对社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各行各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更加需要具有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社会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完成岗位的任务。这就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团队,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 科技团队培养方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建设适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完善的科技团队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成就事业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保证,同时为推动我省新形势下理工科专业以及类似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第一素质,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能力。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DP)和浙江大学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认为引导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组建大学生科技团队、建立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机制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当今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大学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纵观国内外研究,多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团队互动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就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鼓励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McGrath(1964)提出的“输入-过程-输出(Input-Process-Output,I-P-O)”理论框架,即团队互动过程在团队输入变量与团队有效性之间产生影响。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也开始系统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目前该校已设立了由分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生命与物质科学范畴的两个“本科生研究中心”。 1987年Hackman提出了团队有效性三类指标:任务绩效、合作满意度、团队存活力,团队有效性的这三个指标在团队研究中广被采用。199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后收效显著。耶鲁大学为本校部分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了指导研究项目。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注重科技知识的应用,传授包括如何将一个创意转化为具有竞争力产品的技巧、能力等广义知识,培养了大批具有工程师资格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我国学者对创新团队建设作了大量的研究,刘雪峰等(2005)基于模拟情景下的临时团队发展了测量团队互动的量表,涉及在执行结构性任务时所进行的沟通、协调,以及信任尊重等; 李海云(2005)基于现实的企业团队,利用团队互动过程量表,该量表涉及沟通、凝聚力、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四个维度。调查得出沟通情况良好的团队,通常凝聚力也较高,而高凝聚力又会减少关系冲突行为等结论。蒋永荣等(2008)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科研立项为依托,建立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模式,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对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如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设立课外科研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常设机构和科研基金、制定假期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等,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然而,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其他工科专业相比该专业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较低,目前的科技团队建设也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培养模式,使得这些活动基本上还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没有形成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模和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水平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研究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团队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其他相关专业的科技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曾德芳,王君婷,张焕德.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交通高教研究,2004,(4):25~27 [2] Cave. 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Developing Practice. Jessica Kings leg Publishers Ltd, 1987 [3] 曹小华,吴青,李文锋.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团队培养模式探讨.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23(3):22-24 [4] 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等. 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28(4):376-378 [5] 姜芳,刘铁锋. 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6):97-99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