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基于GIS的温州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in Wenzhou City Based on GIS
摘 要:古树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具有多重研究价值的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运用GIS对温州市454株一级古树资源进行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古树生长的环境因素,总结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温州一级古树明显呈现集聚状态,变异系数CV为172%,属于强变异,并形成四大集聚区域。古树资源的分布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密切相关,山区和水系丰富的区域古树分布较多,保护古树所在的生态环境是古树开发利用的前提。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人口密度等因素也影响着古树分布的种类与数量,且呈现一定的规律。
关 键 词:园林植物;GIS;一级古树;资源分析;空间分布;保护
Abstract: Ancient tree is an unrenewable resource with multiple research value an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 and density of 454 primary first grade ancient trees in Wenzhou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
ely by G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ancient tree grow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grade ancient trees of Wenzhou are obviously concentrated, with a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172%, strongly mutated, and forming four agglomera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policies. There are many ancient trees distributed in the mountainous and water rich areas, so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ncient trees is the pre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trees. The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 altitud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also affect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trees, and present a certain rul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t; GIS; first grade ancient tree; resource analysis; spatial distribution; protection
出:充分发挥古树名木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中的独特作用,为推进绿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资源,2017年10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该办法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1],分别对树龄500年以上、树龄300~500年、树龄100~300年的古树分别实行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并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盒及电子信息数据库等。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
刘益曦胡 春朱圣潮兰思仁马知遥*
LIU Yixi HU Chun ZHU Shengchao LAN Siren MA Zhiyao
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陆域面积约11 784km 2,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2]。据2013年温州市古树资源调查统计[3],全市共有古树名木12 795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8 016株,古树4 779株,隶属于45科102属162种(含变种、栽培变种)。其中,一
文章编号:1000-6664(2019)05-0107-05DOI:10.19775/j.cla.2019.05.0107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01-27 修回日期:2018-03-04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温州古树遗产乡土保护旅游开发与景观生态美学评价研究”(编号2014R006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资源空间形态与保护研究”(编号19YJC850005)共同资助
近年来,以古树名木为主要依托的生态旅游发展迅速,这类旅游资源蕴含着重要的文化、生态和经济等价值,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中国历来重视古树这一“绿文物”和“活化石”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与利用好古树资源,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历史遗迹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全国绿化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全绿字〔2016〕1号)中指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Mazhiyao1971@163
风景园林植物 / LA Plant
刘益曦,胡春,朱圣潮,兰思仁,马知遥*
.基于GIS的温州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中国园林,2019,35(5):107-111.
108中国园林 /2019年 / 第35卷 / 第5期
级古树为512株,仅占古树名木总数的4%,值得优先保护与开展相关研究。
1 研究概况
在国外,基于GIS的古树研究并不多,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开展了系统性的景观层面研究,如利用GIS技术进行重建分类[4],从景观角度上综合各个层面进行分析,计算了植被指数,并定量描述了3个不同尺度上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地覆盖变化下的景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基础解决方案。二是针对古树资源测量开展的综合技术研究,如提出了一种利用GIS环境中的小足迹、高强度激光扫描点数据提取和描述单树的方法[5],从而使数据采集更加精确。然而,我国GIS与古树资源相结合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大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基于GIS的古树资源保护与应用也开展了一些研究。早期主要是针对历史名胜古迹的古树资源建立了信息空间系统[6]、古树Web 信息查询系统[7]。随着技术的提升,GIS较多地应用于城市古树资源的查询、保护与管理中[8],并利用Avenue语言[9]、ActiveX技术[10]、Microsoft Visual Stadio(VS)2012与Net Framwork4.5的多层技术[11]、VS2010+My SQL开发B/S架构技术[12]、三维激光扫描、手持GIS与可测量实时影像相结合技术[13]等进一步提升精度与应用,实现了古树资源保护智慧化管理。同时,随着城市园林的发展,将移动监管终端与遥感数据相结合[14],实现由古树资源向城市园林监控功能的拓展,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但是,基于GIS的古树研究、资源调查与空间数据分析、应用研究较少[15],如何利用GIS技术更好地进行古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显得较为欠缺。因此,本文主要基于GIS对温州一级古树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建立了古树资源数据库,实现古树编号、所在经纬度坐标、标高、坡度、树高、胸径等数据可视化共享,并进行古树资源空间与环境数据分析与探讨,结合旅游开发,提出古树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待促进古树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基于GIS的古树资源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来源于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的矢量数据,包括行政区划边界、县(市、区)界、道路交通路网等图
层。温州市林业局提供的一级古树的相关数据,
包括温州一级古树编号、所在区域、树龄、树
高、胸径和冠幅等相关的基础数据。为了提高
数据的精确性,本研究先后8次利用手持GPS等
工具,组织人员对现场实测了温州一级古树的
地理位置坐标、海拔数据与生态基础数据、古
树形态学数据和环境因子,并采用百度地图、
Google earth等软件逐一核实与校验,获取初
步数据,拍摄古树照片。结果显示,温州500年
以上的古树512株(其中散生448株,占3.50%;
古树64株,占0.50%),占4.00%,300~500
年的古树1 723株,占13.47%,100~300年
的古树10 554株,占82.48%,名木6株,占
0.05%,古树资源丰富,古树资源与树龄成负
相关。其中名木6株,且不以树龄为评价标准,
在本研究中不作讨论。同时,本项目研究,选择
温州旅游生长健康、交通可达性较好的454株(占一级古
树资源的88.67%)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利用
ArcGIS10.0软件将数据导入地理坐标,矢量化
生成空间数据。
2.2 数据的处理
利用ArcGIS属性栏对数据库组织结构表的
字段进行设计,并将温州古树属性数据和空间数
据等存储于ArcGIS数据库,依托于ArcGIS的检
索功能,实现古树数据的地图浏览查询和条件输
入查询,便于空间数据的矢量化管理与应用。
2.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ArcGIS中泰森多边形面积大
小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核密
度等工具从宏观尺度上反映一级古树分布的空间
格局、古树分布特征等,并基于GIS 古树空间数
据,结合现场调研,多重分析其生存环境因素。
3 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 空间分布类型分析
空间分布类型分析可以反映温州一级古树
之间的空间分布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16]。温
州古树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属于点状要素的分
布,且点状分布趋于集中,这与该方法应用于
居民点所呈现出的均匀、随机、聚集等分布类
型有相似规律[17]。
ArcGIS中泰森多边形是指任一边长与相邻2
处点状目标距离相等所形成的多边形,其面积大
小变异系数CV可从宏观尺度上反映古树分布的
空间格局。具体划分依据见表1。
CV =x100% (1)
式中,CV
为多边形变异系数,S为多边形
根据上述的空间分布类型划分依据,结合
ArcGIS10.0中泰森多边形对温州一级古树名木
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得到空间类型的分布特
征(图1)。从结果来看,温州一级古树明显呈现
聚集状态。经计算,变异系数CV为172%(未
考虑边界的影响),属于强变异,在>64%的
范围内,属于聚集型分布,聚集程度高。据统
计,古树主要分布在泰顺、文成、瓯海和瑞安
4个县(市、区)。其中泰顺、文成地区属洞宫
山脉,山高地险,外界对古树资源的影响和干
扰较少,有利于古树文化遗产的保存。从树种
分析来看,山区古树资源以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为主,此类
植物的生存环境与当地气候密切关联。如柳杉喜
欢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
候。苦槠多生长于丘陵、山坡疏林或密林中。瓯
海与瑞安是典型的水乡平原区域,纵横交错的湿
地、田园也为古树资源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
主要是以无柄小叶榕(Ficus concinna)、南方红
豆杉(Taxus chinensis)为主。无柄小叶榕喜温
暖、高湿、长日照、土壤肥沃的生长环境,干旱
环境则生长不良。南方红豆杉通常生长于山脚腹
地较为潮湿处。
3.2 核密度分析
空间分布聚集区域分析常采用
ArcGIS10.0中核密度工具(Kernel Density)。
核密度分析法根据概率理论分析,可反映点状
目标的发生概率[19],是地理信息领域密度分析
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随着GIS应用的不断深
入,目前该方法在乡村旅游、林业领域也得到越
表1 变异系数划分参考值
[18]
109中国园林 /2019年 / 第35卷 / 第5期
来越多的应用[20-21]。本文利用核密度工具分析温州一级古树位置的密度函数来判断古树分布上的集
聚区,进而分析温州一级古树的空间分布特征。核密度的结果受带宽(h)选取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多次试验校验,设定温州古树的合理空间搜索带宽为0.05km最为适宜。
温州一级古树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为研究其具体的分布集聚区,根据核密度的分析原理,本文利用ArcGIS10.0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温州一级古树核密度分析图(图2)。结果显示,温州一级古树在泰顺最为集中,平阳、苍南分布最稀疏,并在空间上形成4个集聚区,分别是泰顺中南部集聚区(主要包括泗溪镇、三魁镇、筱村镇、仕阳镇等)、文成中北部集聚区(主要包括玉壶镇、南田镇等)、瓯海中东部与瑞安中北集聚区(包括瓯海潘桥街道、茶山街道、仙岩街道、瑞安塘下街道等)以及永嘉中西部集聚区(主要包括岩头镇、巽宅镇等)。古树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涵养较好的区域,如泰顺、文成属于珊溪库区保护区域,永嘉属于楠溪江保护区,瓯海与瑞安区域属于三垟湿地保护区、温瑞塘河保护区,这与深圳等其他城市古树资源分
布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22]。此外,土地性质也是
影响古树的数量和树种丰富度的最重要因素[22],
如水资源污染或稀缺区域,古树分布也较少,平
阳县的皮革产业导致的环境污染,龙湾区的铸造
业导致的土地与水污染等。同时,古树所处环境
的近自然程度与古树生长状况极显著相关,山林
和绿地周边的古树普遍生长良好,自然因素是古
树减少的主要原因[23],如温州沿海的盐碱土壤
地区,古树较少分布,在海岛洞头,古树未见分
布。当然,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台风)等因素也
影响着古树资源的分布。因此,古树留存有其生
存的自然因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是古树留存
的前提条件,且良好的政策保护措施使得古树资
源得以较好延续。
3.3 海拔高度与分布
温州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
湿地等地貌类型[2]。境内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梯
形倾斜,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河网密集,适合古
树生长。不同的古树都有其分布的经纬度与海
拔,海拔也就成为古树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24]。
本文利用Google Earth航拍图逐一统计454株温
州一级古树的分布海拔,结果表明,温州一级古
树在0~1 000m海拔均有分布(表2、图3)。海拔
<100m和海拔300~700m的古树分布最多。海
拔分布最高的是泰顺县南院乡温田村的一株柳
杉,海拔高度920m,海拔分布最低的是瑞安市
塘下镇南安下林的一株无柄小叶榕,海拔高度
仅3m。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树种也差异较大。
据统计,海拔高度100m以下主要分布着无柄小
叶榕、樟树、苦槠等,尤其是无柄小叶榕共44
株,占该海拔高度的38.6%。海拔100~500m
中,樟树最常见,该树种适宜生长在海拔500m
以下,共51株。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在海拔
300~900m的山上,共43株,其具有较强的温
度适应能力。柳杉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700m以
上,共38株,是海拔高度900m以上唯一分布的
树种,其在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凉爽的
环境中生长较好。苦槠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在
海拔900m以下均有广泛分布,共66株。此外,
侧柏、枫香在海拔100~300m范围内有较多分
布。因此,古树的海拔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不
图1 温州一级古树泰森多边形图图2 温州市一级古树核密度分析图1
2
110中国园林 / 2019年 / 第35卷 / 第5期
仅与古树的区系成分相关,而且与其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人类活动较少或保护区域,古树留存较多,且文化宗教信仰因素也影响着古树的保护,在泰顺县古树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奉为“圣树”,这对古树的保护起到较大作用。3.4 人口密度与分布
人类活动影响着古树资源的生存环境。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15》中街道、乡、镇人口数统计计算(图4),一级古树分布最集中的泰顺中南部集聚区人口密度为178人/km 2,仅为温州市区人口密度的2%。文成中北部集聚区、永嘉中西部集聚区人口密度也仅分别为244人/km 2和280人/km 2。这些地区在温州市属于人口稀疏区,极少受到破坏与干扰,古树留存的数量与人口密度呈现负相关。但是瓯海与瑞安集聚区,虽然近20年由于温瑞大道的建造、茶山大学城的落户、仙岩制造业发展等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密度高达2 020人/km 2
,但得益于“城市之肺”大罗山风景区、“城市之肾”三垟湿地、温瑞塘
河等特殊的生态环境,很多一级古树被保留并延续下来。由此,古树的留存和政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密切相关的。
4 讨论与建议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良好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一级古树。古树的生长海拔高度、树龄与古树的特性相关,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树种也差异较大,且树龄与古树所在区域环境具有相关性。据统计,温州市一级古树资源的平均分布
图3 温州市一级古树海拔分析图
图4 温州市一级古树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图
表2 温州市一级古树海拔分布表
密度为0.039株/km 2,其中分布平均密度最高的地区为泰顺县,0.114株/km 2,其次是瓯海区,0.064株/km 2,文成县为0.052株/km 2。这与采用ArcGIS中泰森多边形面积大小变异系数CV 、
核密度等工具从宏观尺度上反映一级古树分布的空间特征一致。然而,温州市与浙江省一级古树的平均分布密度(0.058 3株/km 2)相比,温州一级古树资源仍偏少。尤其与浙江省绍兴市(0.066 0株/km 2)、杭州市(0.061 2株/km 2)差距较大。但是,从县(市、区)来看,泰顺县一
3
4
111中国园林 /2019年 / 第35卷 / 第5期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Z].2017-
10-01.
[2] 温州概览-自然地理[EB/OL].[2017-12-10].
v/col/col1217815/index.html.
[3] 温州市林业局.温州古树名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有限公司,2012:16-21.
[4] He H S, Mladenoff D J, Sickley T A, et al. GIS
interpolations of witness tree records(1839-1866)
for northern Wisconsin at multiple scales[J].
Journal of Biogeography,2000,27(4):1031-
1042.
[5] Tiede D, Hochleitner G, Blaschke T. A Full GIS
Based Workflow for Tree Identification and Tree
Crown Delineation Using Laser Scanning[C]//
S t i l l a U,R o t t e n s t e i n e r F,H i n z S,e t a l.
Proceedings of CMRT 05,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XXXVI(Part 3/W24), Vienna, 29-30, 2005: 9-14.
[6] 温小荣,周春国,徐海兵,等.中山陵园古树名木地理
信息系统的研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5):139-142.
[7] 王元胜,甘长青,周肖红.香山公园古树名木地理
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2):53-57.
[8] 林孝松.城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7(2):210-214.
[9] 包守峰,林孝松,刘金萍,等.基于GIS的城市古树
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山东林业科技,
2007(4):15-17.
[10] 刘足良.县级林业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实
践:以浙江省缙云县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3,
27(1):57-62.
[11] 肖瑾瑜.基于物联网的古树名木管理系统研究开发[J].
湖南林业科技,2014,41(1):102-106;120. [12] 刘凯.泰州城市古树名木定位与管理系统设计[J].江苏
农业科学,2014,42(11):441-442.
[13] 胡耀锋,郭亮,廖军.基于3S技术的不可移动文化遗
产普查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16(S2):267-
269;279.
[14] 黄瑞,金安,黄淼,等.基于GIS园林嵌入式调查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6(23):142.
[15] 张智慧.基于ArcGIS的县级古树名木地理分布图制作
[J].陕西林业科技,2017(3):40-45.
[16] 王铁,邰鹏飞.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
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1):161-168.
[17] 党国峰,杨玉霞,张晖.基于Voronoi图的居民点空间
分布特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4):302-305;357.
[18] Duyckaerts C, Godefroy G. Voronoi tessellation
to study the numerical densit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urones[J]. Journal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 2000, 20(1): 83–92
[19] 韦玉春,陈锁忠.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5:261- 301.
[20] 李涛,陶卓民,李在军,等.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
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
2014,34(11):179-184.
[21] 董灵波,刘兆刚,李凤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森林景
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林业科学,2015,
51(7):28-36.
[22] 黄应锋,孙冰,廖绍波,等.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
布格局[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4(2):104-
111.
[23] 斯海平.诸暨市古树减少原因分析与保护对策[J].浙江
林业科技,2014,34(2):75-79.
[24] 李程,罗鹏,邓秀秀,等.古树名木生长状况与环境因
子关系研究:以浙江省古樟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学报,2015,35(11):86-93.
(编辑/金花)
作者简介:
刘益曦
1983年生/男/浙江永嘉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资源保护与振兴、园林规划与产业咨询等(天津 300072)
胡 春
1989年生/女/浙江瓯海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资源保护与振兴、风景园林规划等(温州 325006)
朱圣潮
1964年生/男/浙江浦江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生态等(温州 325006)
兰思仁
1963年生/男/福建上杭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林业、园林、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本刊顾问编委(福州 350002)
马知遥
1971年生/男/甘肃武威人/博士/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建筑文化遗产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人类学、文化遗产学(天津 300072)
级古树名木却远高于诸暨市(0.071 0株/km2)等古树数量全省排名靠前的地区。此外,永嘉县虽古树众多,但因区域面积大,整体分布密度低,仅为0.030 0株/km2。
总体分析来看,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树的生存环境。城市化建设造成土地利用矛盾升级,建筑、道路挤占古树生存空间致使古树得以保存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呈现城市中古树分布较少且分散,山区、林地、自然保护区古树成分布且树龄大的特点[22],这与泰顺、文成、永嘉等欠发达
山区县古树资源留存较多结论一致。究其原因,古树生存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干扰、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虽城区中古树所承受的生态干扰更为剧烈,但如能强化保护,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与动态监管,城区中的保护也是可行的,如将古树资源纳入到风景区保护区中去,建设古树文化公园等。
此外,古树作为“乡愁”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记忆,承载着对乡土的持久情怀。同时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了解掌握古树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结合旅游开发,尤其是在古树资源较为丰富的贫困山区,更应该将古树资源保护利用与精准扶贫结合在一起,提升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提升供给与带动双重效应,把“乡愁”转变为“幸福产业”,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强《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保护意识,促进古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致谢:感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祝志勇教授提供的帮助与指导;感谢原温州市林业局提供的帮助;感谢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