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自私的巨人》死亡结局解析
《自私的巨人》死亡结局解析
《自私的巨人》死亡结局解析
堂?59?
鲁昕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死亡是王尔德童话中的常见意象,其在《自私的巨人》中也同样出现.但较之王尔德其他的童话,《自私的巨人》以其整体
风格的温情感人与巨人之死的安详忧伤,显得尤为特殊.本文从创作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王尔德的宗教信仰,艺术追求与生死观,阐释巨
人之死的深意与艺术效果.
关键词:王尔德;自私的巨人;死亡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6—026X(2011)12—0000—09’《自私的巨人》收录于英国
作家王尔德一八八八年出版的童话作品
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因其优美的文笔,温馨的故事广受好评,
不仅与王尔德其他的童话作品一样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深受孩童与大
秦朝皇帝列表排名表人喜爱,更是被称为王尔德童话中最为特别的一篇.
相较王尔德语言上常见的艳冶华美,《自私的巨人》可算是质朴清
新;相较其风格上的一贯的幽默讽刺,《自私的巨人》充斥着温情与感
动.但最引人注目的特别之处,则在于结尾巨人的死亡.王尔德笔下的
死亡多见悲怆,它们是以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对抗现实的一声呼
喊.美丽的快乐王子,面对残酷的现实,是那么的无力;崇尚爱情的夜
莺,面对被车轮碾碎的红蔷薇,是那么的无辜.它们的死亡是令人痛彻
骨心扉的,而巨人的呢?
身材特异的巨人在吃人鬼家逗留了足足七年,方才回到自己孤寂,
凄凉的家中,面对冷清的单身汉生活了.还未到家,便看到家中的花园
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感到受到了侵犯,不禁大怒,赶走了所
有的孩子.从此他的花园便长年处于冬眠状态,被洁白的大雪所覆盖.
巨人不去花园,只是在房间里坐着摇椅,烤着火.某一天,巨人透过
窗,看见窗外一株树上结出了洁白的花朵,他深深地为这一情景打动,
激动地来到花园中.发现了一个漂亮的孩子,正在树下哭泣.孩子太矮
了,没办法爬上树去玩.巨人温柔地将孩子抱上了树,瞬间满树白花,
极其炫目.纯真的孩童亲吻了自私的巨人,他如冬天般寒冷刺骨的心灵
被感化了.于是,他砍倒了花园的围墙,每天下午都和孩子们在花园里
玩.巨人不再自私,此时的他如春天般温暖,无私地向孩子们敞开了花
园的大门.可后来巨人老了,他无法再和小孩们一起玩耍了.一天,他
又见到了最喜欢的那个小男孩——上帝,随后覆盖着圣洁的白花瓣死
在了树下.巨人之死快乐,满足,毫无悲怆.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巨人异于常人强调这样一个平常的过于现
实的结局,究竟有何深意呢?巨人不再自私,与孩子们快乐地玩耍,作
为一篇童话,给读者以美好,温馨的感受,难道还不够吗?为什么硬要
加上这么一个有些无端,突兀,意味也不甚明显的结尾呢?
巨人之死究竟为何?有何深意?本文将从创作与接受的角度来进行
分析:
,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巨人之死有三种合理解释.首先,天主
教徒认为能以天堂作为最后的归宿,是生命最大的礼遇,最崇高的追求.王尔德有其宗教信仰,如果他也赞同以上观点,则巨人之死作为结尾,是有其明显升华,震撼的宗教意义.其次,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
代表性人物,死亡是唯美主义挚爱的意象,而忧郁的审美感受也为他们所追求.第三,王尔德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庄子思想有认同之感,曾发
文评论过《庄子》的英译本.而《自私的巨人》正是王尔德生死观的阐发:生终有束缚,唯死才能真正自由.死亡并不消极,而是一种更大
的可能性.针对这三种解释,下面将作进一步探讨.
(1)崇高与欢乐的宗教故事
童话中,那个”手掌心上出现两个钉痕,在他的两只小脚的脚背上
也有两个钉痕”的小男孩,无疑是上帝的化身.这一化身源于耶稣受难的宗教故事,王尔德在结尾处揭示了小男孩的真实身份,这篇童话也就有了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的基础.天主教认为,人的物质生命是暂时的,而灵魂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凡信耶稣者,圣灵进入内心,获得拯救,死后灵魂可升人天堂,得到永生.小男孩的亲吻可理解为上帝的感召,它使自私的巨人变得无私,而巨人临终前见到小男孩,
主持与播音则是上帝来将巨人带人天堂,巨人获得了最好的归宿.对于一位天主教徒,宗教的力量对于童话的主题无疑是一次升华,不仅崇高感人,并且充满欢乐. 王尔德确实是~位天主教徒,但其对宗教的态度,宗教是否能影响
其创作,则值得商榷.这种解释要想成立,其基础是王尔德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并且想使童话成为一篇宣扬宗教,无私与天堂的故事.但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假设.首先,王尔德的同性恋行为是为宗教所不容的,他的行为当然不会是以反宗教为目的,但能如此明目张胆,想来对宗教也不会太笃信.其次,王尔德的《狱中书》(《自
深深处》)中的一段话,”宗教也不能帮助我.别人信仰看不见的东西, 我信仰人可以触摸,看到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观点. 在没有进一步资料的情况下,《自私的巨人》与王尔德本人的宗教
观是否有关,这个问题只能存疑.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种解释似乎不太合理,但我们也不应完全抹煞其存在的可能.
周杰伦 彩虹(2)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
唯美主义信奉”为艺术而艺术”,要求将美与善区别开,反对艺术
以道德说教为目的.因此《自私的巨人》结尾设置,不应以深化前文中“无私”的主题为目的.王尔德曾在
其文《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指出,”所有的艺术都是不道德的.……为感情而感情是艺术的目的,为
行为而动感情是生活的目的,是我们称为社会的,生活的实际组织的目的.社会是道德的起点和基础,……”艺术只应与感情发生联系,而
行为才与生活,社会发生联系,艺术不是任何行为的目的或手段,也不应与任何实际有关.而道德只能存在于社会实际中,因此它与艺术是完全不搭界的.王尔德为了反驳人们常常美善不分,称艺术为道德的手
段,干脆将艺术称之为”不道德的”,以一种极端的说法使人印象深刻.
王尔德的观点等于是从某种程度上,否认了巨人之死与主题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只有将目光投向唯美主义者的最爱——形式.
唯美主义者执着于形式的追求,他们认为”美”有其独立性,不应
长期将美与善,真混同.王尔德更是提出,并非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
活模仿艺术.理论宗旨的突出结果,不是真的将现实完全排除在创作之外(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形成了对形式的狂热追求.形式上的追求与
现实无关,完全是创作者喜好与才华的体现.而过分的形式追求,甚至
可能对文章的整体性造成损害,《自私的巨人》结尾之突兀,令人不解, 就有这种嫌疑.
王尔德对死亡意象的喜爱是众所周知的,他一生总共创作过九篇童
话故事,每一篇都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美好事物的消逝,当然会令
人悲伤,王尔德曾说:”我将悲衷当作唯一的真理.”他所执着追求的,
正是那些或浓烈,或悠远的忧郁.这与我国传统的童话观是格格不入的,在我国流传的王尔德童话故事,多在结尾上作了较大的改动,如
《自私的巨人》.有些结局不变,但在表现风格与语言上,则力图减少那一
种辽远的悲哀.或许是为了维护儿童美好的愿望与期待,殊不知王尔
德也许正是喜好悲伤的风格.而这一特征,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中,并不少见.如果巨人永远地与孩子们一同玩耍,美则美矣,作者追
求的忧郁风格则无法体现.因此,加上一个安详而完美的死亡,获得一
份忧郁的审美感受,就非常合理了.
防灾减灾顺口溜
(3)王尔德的生死观
1889年,翟理斯翻译出版了《庄子:神秘主义者,道德家与社会
改革家》.而王尔德于1890年2月8日以”一位中国哲人”为题评论翟理斯译《庄子》.王尔德对于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思想中与中国文化,尤其以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或许本身就存在着某些契合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自私的巨人》为对象,在文中寻可用庄
子思想解读的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以庄子精神解读王尔德的尝试.
我们对于巨人的关注,总是仅仅停留在自私之上,其实童话中还提
到许多其他的细节.~开始就提到了巨人的朋友,康华尔的吃人鬼,不
善言谈的巨人竞与吃人鬼闲谈了七年,才将要说的话说尽,可见他是多么的缺乏朋友,缺乏倾诉的对象.巨人其实很孤独,而孤独就像冬天,
天真的孩童为巨人带来了春天般的快乐.(上转第54页)
通过交际花盖太太,夏洛特得知了项链是真正的珍珠,价值很高,
是她伯母不可能买得起的.至此,谜1已经解答完毕.
谜1的解答引出谜2:普莱姆太太的过去,她是如何得到这串真的
珍珠的.
(12)”不过她(普莱姆太太)原先是个女演员.”……
“不过她根本不是一个出的演员,没有大笔的收入.”……
“她长得很丑吗?”
“不丑.年青的时候,她的相貌还很可能称得上相当漂亮呢.”
阐释符码:谜2:中止的解答.
年轻漂亮,演技不怎样的女演员下嫁给贫穷的牧师,家境贫寒,拥
有贵重的珠宝却没有拿出去典当以补贴家用.这个问题看似没有答案, 解答终止了.
通过对以上阅读单位的逐一分析,贯穿文本而隐藏着的深层结构逐
渐浮现,对两个谜的解答在文本中遥相呼应.透过谜的主题化,谜的提出,谜的正式表述,部分解答,圈套,含混,刹住,中止,部分解答,
以及谜的揭露,破解,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本的深层结构.围绕假的
和普莱姆夫人的过去的两线结构,本人认为小说的深层结构不在于表面,而在于这两个谜后面的人情冷暖,作者其实是通过《假的》这一故事讲叙单纯的人如何在浑浊的现实世界成长的经历.
怎样进行数据分析透过文学符码来分析《假的》,小说的意义此起彼落地一一浮现出来.分析过程中一个意义带出另一个意义,诚如罗兰?巴特所言,可以
形成一个不断的衍生,一个不休止的迹近.[7]因此,运用这种分析法
来解读文本,可以转出更多可能的意义,展现词汇与文本的复数性质.
这种方法确实能使读者更加进入文本世界,实行更细密的解读,读者在分析与归类小说中的五种符码时,早已紧扣着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
进行同步的思考.因此,的确可以带来符号意义的无限延伸,使读者进
行复数的思考,呈现文本的多元复合性.然而,这也成为其弊端,运用
这种分析法无可避免地陷入过度解读的泥淖中,容易造成读者过度诠释,及文本的整体性任人宰割.胡亚敏明白指出这种分析法的缺失:
它的不完善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指这五种代码本身还缺乏严
格界定,如象征代码本身就具有文化意味,而且列举五种代码这一范围反过来又束缚了阅读的进一步拓展,阻碍了人们从新的角度更抽象或更具体地阅读作品.我们还必须看到,尽管代码分析是基于文本的,它依
赖于文本的词汇单位,但它又不同于新批评所追求的语言上的”美学统(下接第59页)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自私或无私,巨人从未走出过自
己的花园,直到死去.是什么束缚了巨人?是他奇怪的身材与差劲的脾气.巨人的身材过于高大,他和吃人鬼一样异于常人,不被大众接受.
生必有生的羁绊,肉体与精神上的束缚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存在着.
庄子追求纯粹的”生”,追求无用之大用,正是意在先清空由”生”以
外的附属物,如名,利,给人们带来的束缚,从而迎来绝对的自由.这
种使存在趋于无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大用.无为与忘我,都是庄子
为了追寻大用提出的策略.精神上的束缚可以通过坐忘等方式消除,但人活一天,就无法完全摆脱自己的肉身.因而,庄子非但不厌恶死亡,
反而认为只有死亡才能彻底摆脱生的束缚,从而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自私的巨人受NJL童与上帝的感化,解除了精神上的束缚,无私地
将花园与人分享,这的确令他拥有了温暖与幸福,但他的身材还是那么的巨大,还是无法为世人所接受,还是无法走出花园.天堂不仅仅意味
着死亡,更是一种最佳的精神归宿.上帝的第二次到来,带走了巨人的
灵魂,而他的肉身则永远地留在了花园,巨人的灵魂自此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另外,《自私的巨人》与许多童话中主角永生式的结局不同,永生
的谎言并未出现,而是将巨人的生,老,病,死完整地呈现到一篇童话文案句子
故事中,毫无任何避讳,正是一种感应时序,尊崇生命自然规律的表
现,而这也正是庄子的追求.
关于《自私的巨人》中生死观的两点简要分析,虽不足以证实王尔
德直接受庄子影响,但从中其对于生死的态度可见一斑.王尔德对死亡的偏爱并非纯粹求怪,或是刻意制造悲剧感,追求忧郁的审美心理.死亡给予他的,并非一种纯粹的负面感受,也蕴含着无限的自由,与超越的机会.这种哲学思考式的生死观念,必然会影响其创作.
以上三种从创作者出发的解释,看似层层递进,有后者否定前者的
嫌疑.但对于同一文本的阐释可以是多样的,特别是从创作者的角度, 一
,它具有一种分解文本的力量.代码分析法强调意义的多重性,所
指的无止境,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文本内结构的解体,使文本变成一个任人观望的万花筒.
由于罗兰?巴特注重作品的”多重性”,反对凝固硬化的”系统”,
拒绝寻一种”全面的统一性结构”,因此,他虽然同样重视细节,但
拒绝接受英美细密读解法的这种设定:”必须指出每一细节都有助于整部作品的美学统一性”,其着重的是细节的功能作用.
任何方法都有其利弊,无法避免,而以一种批评方法来剖析任意文
本,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相契合的境界,总会有些地方不适宜.但即使如此,这种分析法仍有其益处,至少其强调文本开放性,词汇复数性的精神,带领了本文朝向更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解读,进而挖掘出《假的》更丰富,更多元的可能意义.而其也为读者提供了析解的方向,使读者不致如无头苍蝇般,盲目乱闯.所以罗兰?巴特符码论的分析方法虽有缺陷,但瑕不掩瑜.
参考文献:
[1]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屠友祥译.S/Z[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84页.
[2]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屠友祥译.S/Z[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85页.
[3]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屠友祥译.S/Z[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74页.
[4]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屠友祥译.S/Z[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79页.
[5]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屠友祥译.S/Z[M].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330页.
[6]亨利?詹姆斯.假的(雨宁译)[J].名作欣赏,1995,(4):
41—49.
[7]古添洪.记号诗学[M].台北:东大图书,1999年,第290—
291页.
[8]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227—228页.
[9]乔纳森?卡勒尔(J.Culler),方谦译,罗兰?巴特[M].台
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7l页.
由于无法准确掌握创作者的心理与动机,任何的解释都是有可能的,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