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历史名人----朱熹生前轶事
寿终正寝之后,朱熹被人端到了孔庙,和孔夫子一起享受香火。但在生前,这位圣人一度混得有如过街老鼠,有人还提议,干脆宰了他这样更有利于国民生计。
朱熹刚学会说话,老爹指着天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马上反问:“天上面是什么?”这种反常规的思考方式让老头子大为惊讶。年纪稍稍大一点,一孩子在沙滩上撒尿、玩泥巴,他却独自坐在旁边用手指画沙子,大人走近一看,画的是个八卦。
朱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福建干了一个副县长。到了那里就挑了一帮县里的优秀儿童,整天给他们上课,年纪轻轻就显示出好为人师表的嗜好。
县里的黑社会老大强抢了一块老百姓的风水宝地。他作为地方官,没有帮老百姓主持公道,反而袖手旁观说:“这样强抢来的地也灵验的话,那就没天理了”。据说那块地后来还真的没让黑老大发家致富。
后来朱熹在湖南但了一阵子地方官,宰相赵汝愚给他带来密信,告知老皇帝驾崩,新皇帝要上任。按当时惯例,新皇帝即位要大赦天下以示庆祝。朱熹接到信后跟谁也不透露消息,
安徽名人录赶忙命令对监狱里的18位重型犯人执行死刑。人杀了没多久,大赦犯人的官文就到了湖南。
朱熹的脚有老伤,一次遇到一个道士给他针灸了一次,他觉得疼痛减轻了不少,给了道士一大笔钱,还给写了首诗。道士走了没多久,朱熹贵恙再次发作,赶紧让人去那个道士,人家早就闪的没影了。朱熹忍着痛跟别人解释道:“我老道士不是想问罪,就是想把那首诗要回来,免得人家说我做虚假广告”。
朱熹有个弟子叫廖德明,年轻的时候梦见自己在掏名片,名片上写得自己的职位是“宣教郎”这样的小官。后来他中了科举,被安排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宣教郎”。廖德明想起当年的那个梦一下子就毛了,难道这辈子就真的没出息了?心灰意懒的不想去上任。朱熹就劝他:“人是活的梦是死的,吉凶都一直在改变的,你到了任上好好做人就有前途,那时还会做不同的梦的!”后来这个廖德明果然升官发财了。
徽州商人程伯鳞长期居住在扬州,侍奉观音菩萨十分虔诚。乙酉年夏天,清兵攻破扬州城
程伯鳞祈祷观音菩萨求救,于是得了一个梦说:“你家共十七口人,其他十六口人都不在劫数之中,只有你在劫数内,不能逃脱。”程伯鳞醒了以后,再恳切地祈祷,便又得了一梦说:“你前生杀了王麻子二十六刀,现在应该偿还给他,绝对不能逃脱。你应当吩咐家中十六口人一起住到东厢房里,自己一人在厅堂里等候他,不要连累了家里人。”程伯鳞点头答应了。过了五天,清兵敲门,程伯鳞问道:“你莫非是王麻子吗?如果是王麻子,可以来杀我二十六刀。如果不是王麻子,那么我和你本来没有什么冤仇,不必进门。”清兵说:“我正是王麻子。”程伯鳞于是开门放他进来。清兵下马,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姓名?”程伯鳞把两个梦都告诉了王麻子。清兵叹道:“你前世杀了我二十六刀,我就在今世报复你。我现在杀了你,你在来世不是又将报复我吗?”于是用刀背砍了程伯鳞二十六下,然后宽恕了他,并携带他一家一起到了金陵。(原文见藕益大师《见闻录》)
《徽州宛娘与豆腐干的故事》
徽州,你有没有看过徽州宛娘的电视呢,里面的人物讲的就是安徽人的本性,对社会那种不屈不绕的精神,豆腐干只是一种豆制食品,它的可以说是豆腐的代身。因为它的做都与
豆腐的做法有一举同工之处,我们那里还有这么一故事,说一个女孩子为了自己的亲人几天几夜没有睡就是为了做一种豆腐,豆腐做出来之后呢,就放在那里可是他们材里面有一个坏蛋,也是同她们家一样是做豆腐的,但是他们家做的豆腐上市场卖得没有小女孩子家好,就到晚上趁一家睡着的时候这个坏蛋就把稻草还有破的衣服全部盖到了这个豆腐上面了,到了第二天起床的小女孩把这些被子掀天一看全部都发了霉,小女孩看到这一幕就坐在那里哭了起来,父母亲听到哭声就问是怎么回事,小女孩说你们自己看吧,结果父母看到了就说算了今天卖不成钱了,小女孩哭完之后就想到了一个方法,就去试了试,用油把这些发霉的豆腐炸成了一块一块的,炸好后就叫父母亲还有一个弟弟尝下味道,但是父母说这个炸了还可以吃吗,不要吃坏了身体,小女孩子看到他们不敢吃就自己尝了下,觉得味道比之前卖的豆腐还要好吃,父母弟弟看到也吃了一口,刚吃到嘴巴里面就说好好吃哦,小女孩子就决定把这个豆腐拿到市场去卖,结果一拿到市去卖的时候大家都说,你今天不卖豆腐了呀,小女孩说我今天把豆腐改了一种做法,想让大家也品尝下,结果大有尝了下说好好吃哦,一下子小女孩的豆腐干卖完了,大家就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呀,当时也把小女孩问住了她还没有想好取个名字呢,情急之下她就说这个也是豆腐只不是比豆腐干了点,那就是豆腐干。
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在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科技、工艺、建筑等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响。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
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 腊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方腊出身贫苦,以种地和箍桶为生。成年后,客居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青溪),帮工度日。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乱,统治集团奢侈的生活和对外求和所耗费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方腊有感于朝政的腐败,对不聊生的现状异常愤慨,于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发动劳苦大众,以武力反抗黑暗社会。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以帮源为义军大本营,并举行了“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发布行动纲领,改元“永乐”,自号为“圣公”,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当年12月,起义军展开强劲攻势,连克浙江建德县、安徽休宁县、歙州以及东南政治中心杭州,并以杭州作为新的指挥中心。方腊调度有方,在半年时间内将起义烽火燃到江浙皖赣四省,占领了六州52县,宋王朝一时大为惊恐,急派童贯带兵15万前往围剿。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腊退守青溪帮源基地。初夏,战败被俘,同年在河南开封遇害。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古徽州婺源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图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提示》对后代教育事业的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宋史》有传。
程大位
程大位(1553─1606),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今屯溪)人,自幼聪敏好学,尤喜数学。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
孜孜不倦。”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1592─1596年留学中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程大位的另一发明是“丈量步车”,以竹篾制作,类似今天的皮尺,上标长度单位,相对木尺是重大革新。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渠东9号,建于明弘治年间,由主楼、祀祖楼、宾园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之际,修葺一“新”的
故居被辟为纪念馆。程大位的功绩,为后世子孙所敬仰。清康熙后期,程氏族子孙在故居对门兴建了覃思堂,以资缅怀瞻仰,1990年辟为珠算资料馆。走进馆中,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的算盘城。金、银、玉、石、瓷、象牙、硬木等质地无所不有,式样囊括筹、珠、龟纹、八卦等数十种。最大者长1.75米,81档,是屯溪老街“同德仁药店”为配药计算方便而用的柜台算盘;为便于进行复杂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制造出一种五层梯形算盘,“步步高”的勉励彩暗含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要数最小的银戒算盘,长只13毫米,9档,珠小如粟粒,针尖拨动自如;还有诸如针线包算盘、水烟筒算盘……
戴 震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字东原,休宁隆阜(今屯溪)人。戴震出身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著称。传说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此何以知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老师难以回答这个出乎意外的疑问,于是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意在告诉戴震不必再生疑问。不料,戴震仍发疑:“朱文公怎么知道如此呢?”老师听后,无言以答,叹曰:“此非常儿也!”
18岁时,戴震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前往江西南丰,以贩布为生,其间曾一度在邵武设馆讲学。20岁返乡,拜婺源名儒江永为师研究学术,并往南京族人戴瀚处学习八股时文。28岁补县学诸生。33岁避仇人而入京城,寄居徽州会馆,在艰苦环境下钻研。1762年考中举人。其后六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思想观念与程朱理学不尽吻合,均未及第。51岁时,经《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推荐,入《四库全书》馆为专职纂修官。53岁被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职务。不久,因为劳累过度而患病,又被庸医误诊,不幸病逝于北京崇文门西的范氏颖园。灵柩由夫人率子运回故乡,葬于休宁县商山乡几山头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