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
李济仁
人物简介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初冬出生于徽州歙县,7岁入私塾,善文。动乱年代,民众深受病患之苦,遂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之古训,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 1943-1948年,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张一帖14代传人。
  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
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
  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任所长;
  1955年、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
  1959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安徽名人录1970年,转入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
  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
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1991年: 125日,《中国中医药报》长篇报道:“心存仁济育桃李——记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 2月,李济仁、张舜华载入《中国中医人名词典》。7月,根据国家人事部、卫
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精神,李济仁被确立为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同时,由安徽省中医管理局聘为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已指导高级学徒2名(李有伟等)8月,李济仁任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组长。9月,李济仁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月,李济仁、张舜华因痹病、肝病、男性不育证等疑难杂病的经验,湿温伤寒证、虚寒证的方法及验方,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医人物荟萃(第一卷)》。10月,李济仁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ABI多版《世界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of Intellectuals(IBC Cambridge),《International Directory of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The 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并被聘为英、美国际传记中心终身研究员。   11月,李济仁业绩载入《中国当代医学专家集萃》。11月,李济仁对《内经》病证研究的成果被载入《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1113日,《黄山日报》长篇报道:“名扬海外,情系故乡——记歙藉著名中医专家李济仁”。  
1992年: 7月,李济仁受聘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技术顾问。   10月,李济仁受聘为安徽省中医肝脾病证专业委员会顾问。   10月,李济仁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ABI评为19911992年度“国际风云人物”、“世界领先500人”;并被授予“终身成就金质奖章”、“卓
越学术领导金奖”。   10月,张根桂被收入《安徽人物大辞典》。  
1993年:1 22日,《健康报》“医苑人杰”专栏报道:“拳拳仁济心——记皖南医学院教授李济仁”。 5月,传记及验方“灵茵退黄方”等载入《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1994年:  5月,李济仁淋证的系列验方载入《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9月,李济仁主持的“对新安医家危、急、重、难病证经验的研究”课题获安徽省科委重点立项资助。10月,在《芜湖日报》开展“一个医生的故事”征文活动中,李济仁由于医德医风高尚被报道及表彰。   11月,李济仁业绩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12月,李济仁主持的“中医时间医学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李济仁任主编之一的《新安医籍丛刊》(安徽科技出版社)获第九届华东六省一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95年: 1月,李济仁任安徽省中医文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3月,李济仁任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医学类学科评审组成员。7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长篇报道:“术著岐黄,心涵雨露——记新安医学传人李济仁、张舜华教授”。 7月,李济仁主持的“新安名医考证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月,
作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的10位代表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会见实况。   9月,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10月,在芜湖市主持召开全国西医院校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学术研讨会,任副会长。   11月,主编的《痿病通论》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大羽先生题写书名。余瀛鳌先生撰写书评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11月,在无锡参加全国风湿病会议,为主持人之一。  
1996年: 2月,为纪念从医50周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济仁医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题写书名,董建华院士、周仲英教授作序,吕炳奎先生及吴作人、林散之、启功、程十发、费新我诸先生题赠之妙墨佳画,亦点缀其间。该书付梓后,余瀛鳌、谢海洲等先生撰写了书评文章在《中华医史杂志》等发表。2月,任芜湖市中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由于在担任芜湖市中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期间贡献突出而接受荣誉证书。10月,李济仁、张舜华传记及业绩载入《96中国人物年鉴》。10月,李济仁在黄山市主持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学学术研讨会。   10月,李济仁主编的《临床学研究与应用集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10月,李济仁在首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告:诊治顽痹的学术经验。  
1997年: 4月,李济仁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名老中医。4月,“李济仁诊治顽痹的用药经验”收入《中国中医专家临床用药经验和特》一书。   李济仁主持的“名老中医肿瘤经验和理论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1998年李济仁由女儿李艳陪同,经海南、广州、深圳,赴香港科技大学、澳门进行学术交流及会诊。  
1999年: 1月,李济仁主编的《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为当代名医论著丛书之一。余瀛鳌先生以“宣明德范,昭示来学——荐阅李济仁《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为题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撰写了书评,谢海洲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撰写了书评。 5月,李济仁被聘为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文化馆顾问。   5月,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文化馆成立,开辟“张一帖”专栏,宣扬了张守仁、张根桂,并重点介绍了张舜华的业绩。10月,在歙县定潭创办“世传张一帖诊所”,由次子李梃任所长。10月,李济仁被收入《当代名老中医风采》。   本年,《恋爱婚姻家庭》以“博士兄弟和他们的中医世家”为题、《安徽日报》以“一门三博士”为题进行长篇报道。《文摘周刊》、《文萃》、《中国剪报》、《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安徽日报新闻作品选》等转载。  
2000年: 6月,黄山市卫生局局长胡守治来芜,提议在家乡黄山市建立“李济仁张舜华医艺馆”。陈大羽先生题写馆名,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大学在有关会议上予以表彰。李济仁主持的“新安医家危、急、重、难病证经验的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三等奖。711月,由三子李标陪同,赴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八国参加学术交流与访问。在梵蒂冈受红衣主教接见。10月,《中华医史杂志》刊登“新安名医张一帖源流考”,认为“张一帖”是当今较为罕见的、代系清楚的重要医学家族,而医学流派、医学家族链为传统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该家族至今韶光益盛,则有赖于张舜华、李济仁等的功绩。12月,关于“张一帖”的介绍:Research on orgin and development of Zhang Yi Tie, a celebrated physican of Xinan,被美国Medline、英国Wellcome Trust Archive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  
2001年: 1月,《家庭中医药》以“心涵雨露万家春——记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李济仁、张舜华教授”为题,作用长篇报道。   4月,李济仁担任学术顾问的《中国风湿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0月,举办了“张舜华从医50周年纪念会”。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等题词“橘杏流芳”,陈大羽先生题词“济世为怀”。  
2002年: 4月,在芜湖家中,接受日本中医药参观访问团山本胜旷、戴昭宇教授,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专访。710月,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进行参观,与旅外医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诊治较多的国际友人。   4月,日本中医药参观采访团山本胜旷、戴昭宇教授等专程来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陪同。9月,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日本《中医临床》杂志总编山本胜旷先生来函:“我们惊叹您一家都是教授,子女全是博士,更惊叹贵府在新安医派中的重要地位与后继有人,越发繁盛的喜人景象。……结合我们在北京采访到的有关您的长子张其成先生秉承乾嘉徽学传统,于中医学研究再续新篇的事迹,在我们有关采访的报道中,以您的家族为新安医学流派中的个例典范,重点加以了介绍”。 9月,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中医临床》杂志详介“张一帖家系”。  
2003年: 1月,在弋矶山医院全院职工大会上,荣誉表彰该院自1888年以来的数位“一代名医”:我国防痨事业创始人之一吴绍青,中国外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央卫生署副署长沈克非,著名儿科专家陈翠贞,著名神经内科专家刘贻德,著名骨科专家陈启光,著名中医药专家李济仁,著名本草专家尚志钧,等。李老的医德医风、医术及传承关系分别被200711月的安徽卫星电视、20086月的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教育频道做了专辑播放。  
20089月《安徽日报》名医风采栏目以“李济仁:悬壶济世六十年”为题对李老的事迹。李济仁被评为皖南医学院“四大名师”之一。李济仁任“张一帖内科”(黄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92月《中国中医药报》以“李济仁。张一帖家族:千古不绝血脉情” 为题对世医张一帖家族的传承关系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
详情
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李济仁医术之特。在医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妙方独具,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张辨症与辨病相结合。由于不了解中医,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对此,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但常年使用、效果确实的验方,还是值得采纳的。”他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
、“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的诊疗规律。此外,李济仁还以《内经》为宗,理论与临证互作阐发,确立中医医学地理学、中医时间医学等新学术生长点,及体质学说、五体痹病、五脏痿病等研究专题,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硕果累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