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重点总结
民族⾳乐重点总结
1.民族⾳乐:
⼴义的,是指个民族的⾳乐,是在民族或者⼀定的⽂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乐总体;
狭义的,是指扎根于个民族⽣产劳动和社会⽣活的、具有该民族⾳乐形态特征的传统⾳乐。
2.中国传统⾳乐的分类:
民间⾳乐、⽂⼈⾳乐、宫廷⾳乐、宗教⾳乐。
3.民间⾳乐分类及特征:
其特征为:①.创作过程的集体性;②.传播⽅式的⼝头性;③.⾳乐去掉的变异性。
Ⅰ.民间歌曲:民歌,是中国各族⼈民在长期劳动⽣活和社会⽣活中集体创造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民众所普遍掌握的、⼴泛流传的⼀种短⼩的歌唱艺术。
民歌按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可分为:劳动号⼦、⼭歌、⼩调和长歌。劳动号⼦是劳动⼈民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直接配合着劳动的歌唱。⼭歌是⼈民众在⼭间野外抒发内⼼感情的⼀种抒情⼩调。
⼩调是⼈民众在⽇常⽣活中歌唱的、流传⽐较⼴泛的⼀种抒情⼩曲。长歌是泛指⼀些结构⽐较长的⼤型民歌,包括风俗性长歌、长篇史诗歌曲等。Ⅱ.歌舞⾳乐:
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或器乐演奏。
Ⅲ.说唱⾳乐;Ⅳ.戏曲⾳乐;Ⅴ.民族乐器;Ⅵ.综合性乐种:福建南⾳、维吾尔族⼗⼆⽊卡姆、藏族囊玛。
4.⽂⼈⾳乐:
指的是历代由具有⼀定只是⽂化阶层的⼈⼠创作的或参与创作的传统⾳乐。分为:古琴⾳乐、词调⾳乐。
古琴⾳乐:琴歌、琴曲、琴论、琴谱。
⽂⼈⾳乐的特征:创作过程的个体性,创作表达⽅式的书⾯性,⾳乐曲调的相对稳定性。5.宫廷⾳乐的特征:
①.功利性;②.礼仪性;③.旋律、节奏的“雅化”。
6.民歌,是中国各族⼈民在长期劳动⽣活和社会⽣活中集体创造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民众
所普遍掌握的、⼴泛流传的⼀种短⼩的歌唱艺术。民歌按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可分为:劳动号⼦、⼭歌、⼩调和长歌。
7.⼭歌是⼈民众在⼭间野外抒发内⼼感情的⼀种抒情⼩调。
8.信天游主要流⾏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地区(陕北、⽢肃及宁夏东北部)的⼀种⼭歌类型,因其⾔其⾃由⾃在,信天⽽游,也叫“顺天游”。表现诉苦和爱情的内容。
信天游的特点:
词⽅⾯:七⾔两句,上句⽐兴,下句点题;
乐⽅⾯:在结构上由上下两句构成,上扬下抑,平⾏或对⽐关系;在⾳调构成上,以四⾳列为⾻⼲构成的“双四度框架”;在⾳乐风格上,旋律起伏较⼤,具有⾼亢、舒展的特点。
《脚夫调》中
歌词特点:七⾔两句;
结构特点:两句的单乐段,上扬下抑,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构成:是典型的“双四度”结构,低⾳sol—中⾳do—re —sol
《蓝花花》中:
歌词特点:上句⽐兴,下句点题;结构特点:两句的单乐段,上扬下抑;风格特点:旋律起伏较⼤,⾼亢、舒展。
9.花⼉是⼈们对于流⾏于⽢肃、青海、宁夏及新疆部分地区的⼀种区域性⼭歌的统称。它⼀般分为两种流派:“河洲型花⼉”(少年)、“姚岷型花⼉”(花⼉)。
花⼉的特点:
歌词⽅⾯:词体格式为七⾔四句,且单句单字尾,双句双字尾,另⼀种是四句式的变体,被称为“两担⽔”或“折断腰”式,即在第⼀、⼆句和第三、四句之间插⼊⼀个半截句。
⾳乐上:Ⅰ.结构上由⼀个上、下句式的乐段,反复⽽构成;Ⅱ.旋律上:
河洲型花⼉的旋律⾳调建⽴在三个基本的⾳阶系统之上,其⼀是以“徵”⾳为主的徵系统;其⼆是以“商”⾳为主的商系统,这是花⼉⾳调构成的两种最主要的⾳阶系统;其三是以“⽻”⾳为主的⽻系统;Ⅲ.曲调上,出现⾃由延长⾳,从⽽显得深远悠长;Ⅳ.风格上:⾼亢悠扬,曲折⽽多层次。
《河洲⼤令》中
歌词特点:七⾔四句,单句单字尾,在其基础上,将⼀⼆句和三四句之间插⼊半截句,形成“两担⽔”式;
结构特点:多位上下两句体或其拓展⽽形成;
旋律特点:起伏⼤,⾳域宽达⼗三度,有连续⾳程跳进;
⾳调特点:出现“re--sol”四度跳进,⾳乐材料主要由“sol—la—do--re”和其逆⾏的进⾏,节奏宽⼴⾃由;
演唱风格:真假声混合。花⼉歌词的特点:
A.头尾齐式:词体格式为七⾔四句,单句单字尾,双句双字尾。
B.两担⽔式:第⼀⼆局和第三四句之间插⼊⼀个半截句。
10.⽼四⼤声腔:⼷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腔
新四⼤声腔:昆腔、⾼腔、梆⼦腔、⽪黄强
11.秦腔,形成于明代,⼜称为西秦腔、乱弹,流⾏于西北各省区,是梆⼦腔系
戏曲的⿐祖,⼜因其以梆⼦击节,⼜称为梆⼦腔。
特点:梆⼦腔系;
使⽤花⾳(⼜称为“欢⾳”,表现喜悦、欢快之情,567123↑45微升fa)和苦⾳(⼜称为“哭⾳”,表现悲愤、凄凉之
情,56↓712345微降si);板式变化结构:徵调式;乐队分为⽂场(丝⽵乐)和武场(打击乐)。
12.西安⿎乐,民间称为“细乐”、“乐器”,建国以后称为西安⿎乐,是流⾏于陕西西安⼀带,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12.西安⿎乐,民间称为“细乐”、“乐器”,建国以后称为西安⿎乐,是流⾏于陕西西安⼀带,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型民间传统吹打乐种。特点:
类型:属吹打乐;
表演形式:⾏乐和坐乐;
声阶调式:七声调式,常⽤有六调(C)、尺调(G)、上调(F)、五调(D)13.⼭曲是流⾏于⼭西西北部和陕北北部地区的⼀种⼭歌类型,多为诉苦和爱情
内容。特点:歌词⽅⾯:七⾔两句,⽤⽐兴和叠字⼿法,随感情和语⾔的变化⽽⾃由伸缩;⾳乐⽅⾯:Ⅰ.在结构上:有上下句构成,上下句构成平⾏或对⽐关系;Ⅱ.
在调式上:常⽤五声或六声徵调式和商调式;Ⅲ.在⾳乐风格上:具有⾼亢、激愤⽽⼜哀伤、凄楚的特点。
14.⼭西的四⼤梆⼦:“南路梆⼦(‘蒲剧’)”、“中路梆⼦(晋剧)”、“北路梆⼦”、“上常梆⼦”。
15.汉族歌舞的分类:
汉族民间歌舞可以分为民间歌舞、民间乐舞和歌舞⼩戏。
16.以《⽺倌歌》为例,简述⼭曲的⾳乐特征(分析、举例):
歌词特点:七⾔两句,⽤⽐兴和叠字的⼿法;“⼀朵朵⽩云天上飘,⼀肥绵⽺青草湾湾⾥跑”歌词七⾔两句且⽐兴、叠字。特点:
⾳乐结构上:上下两句构成,前半部分相同,尾落⾳不同,构成上下乐句属主呼应关系(上局尾⾳D,下句尾⾳G,主⾳为G,属⾳为D,在调式⾳阶中为主属关系);
风格特点:⾼亢、宽⼴(⾳调⾼低起落,⼩六度下⾏跳进和⼋度⾳程上⾏跳进使旋律抑扬,富有张⼒)。调式特点:五声徵调式。17.劳动号⼦的含义及特点:劳动号⼦,北⽅常称“吆号⼦”,南⽅常称“喊号⼦”,是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
⾳乐特点与劳动⽣活紧密相关,劳动号⼦具有⿎舞精神,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功能,⼀领众和的演唱⽅式。
18.⼆⼈转的含义、特点及表演形式:是流⾏于东北各地的⼀种⾛唱类曲艺艺术形式,是以民歌、⼤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成。⾳乐为曲牌联缀体结构。
演唱形式:⼆⼈转、单出头、拉场戏。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19.京韵⼤⿎:
含义:京韵⼤⿎是流⾏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种说唱⾳乐,⼜叫“京⾳⼤⿎”。
☆形成:京韵⼤⿎由河北沧州河间⼀带流⾏的⽊板⼤⿎的基础上与清⾳⼦弟书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戏、梆⼦及其他说唱艺术发展⽽来;
特点:京韵⼤⿎的表演形式为⼀⼈站唱,⾃击⿎,板司节奏,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琵琶为主;
20.⽼⽣三杰:程长庚、张⼆奎、余三胜,⼜称为“三⿍甲”。新⽼⽣三杰:谭鑫培、王桂芬、孙菊仙。
21.四⼤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云、荀慧⽣。
22.筝:⼜名古筝,是我国民间的弹拨乐器,是以⾳响效果命名的乐器。现在的筝⼀般为21根琴弦,⼀弦⼀柱,按五声⾳阶。
筝是以⾳响来命名的。
筝是以⾳响来命名的。
23.京剧的形成(含义、形成、主奏乐器);
含义:是流⾏于我国各地的⼀种戏曲剧种。
形成:是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昆曲、梆⼦腔之长,形成了早期的京剧。经过变演艺术家百余年来的演唱和创腔⽅⾯突出贡献,形成了现在的京剧。特点:声腔以⽪黄腔为主,属多声腔系统,以京胡为主奏乐器。
24.京韵⼤⿎及其形成;
含义:京韵⼤⿎是流⾏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种说唱⾳乐,⼜叫“京⾳⼤⿎”。
形成:京韵⼤⿎由河北沧州河间⼀带流⾏的⽊板⼤⿎的基础上与清⾳⼦弟书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戏、梆⼦及其他说唱艺术发展⽽来。
25.京韵⼤⿎流派及代表曲⽬:刘⾦宝“刘派”,被誉为“⿎王”,具有⾼亢挺拔、刚柔相济的风格;张筱轩“张派”;⽩云鹏“⽩派”,具有朴实⾃然,轻巧柔媚,多吟诵的⾊彩;⽩凤鸣“少⽩派”,具有徐缓婉转、曲折跌宕、韵味浓厚的风格;骆⽟笙“骆派”,艺名⼩彩蝶,被⼈称为“⾦嗓歌王”。
26.豫剧:含义:⼜叫河南梆⼦、河南⾼调,主要流⾏于河南全省,也流⾏于长江以北和西北各省,是梆⼦腔体系中的⼀个重要成员。流派及唱腔体系:
豫东声腔:豫东调(商丘)祥符调(开封)
沙河调(周⼝、漯河)豫西声腔:豫西调(洛阳)特点:
豫东声腔:演唱以假嗓为主,⾳列为sol、la、do、re、mi、sol(习称“上五⾳”),唱腔的下句多落sol⾳;板起眼落;风格细腻委婉。
豫西声腔:演唱以本嗓为主,⾳列为do、re、mi、sol、la、do(习称“下五⾳”),唱腔下句多落⾳do⾳;风格粗犷、悲壮、深沉、浑厚。27.河南坠⼦:
含义:是中州民间的⼀种代表性说唱⾳乐,由河南、皖北的曲艺“道情书”结合“莺歌柳书”、“三弦书”发展⽽形成,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琴,且⽤河南语⾔演唱,故称为河南坠⼦。
演形式:早期为⼀⼈⾃拉⾃唱、对⼝唱的形式。唱词以七字、⼗字为主。28.简述豫剧中的两⼤声腔体系的特点:
豫东声腔:演唱以假嗓为主,⾳列为sol、la、do、re、mi、sol(习称“上五⾳”),唱腔的下句多落sol⾳;板起眼落;风格细腻委婉。
豫西声腔:演唱以本嗓为主,⾳列为do、re、mi、sol、la、do(习称“下五⾳”),唱腔下句多落⾳do⾳;风格粗犷、悲壮、深沉、浑厚。
29.⽥秧⼭歌与劳动号⼦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劳动场合相同,并且都有去除疲劳、⿎舞精神的实际作⽤。不同点:⽥秧⼭歌不受劳动的强度、速度和节奏的限制,也不需要劳动者的歌声来统⼀带动劳动者的动作。
30.江淮⾳乐的特征:
江淮⾳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南北兼收、综合过度的特点。
⾳阶调式⽅⾯:江淮⾳乐即有五声⾳阶,⼜有六声⾳阶、七声⾳阶,⼀般来说,越往北多位六声⾳阶和七声⾳阶,往南则多为五声⾳阶。
旋律⾳调⽅⾯:南⽅以⼤⼆度、⼩三度为主的五声性级进旋律,北⽅出现五度、六度、七度跳进旋律。
⾳乐结构:北⽅以四句头为基础,南⽅还有五句体、多句体以及联曲体、板腔体等多种⾳乐结构形式。
⾳乐风格:具有南北兼容的过渡性,⾳乐⽓质外刚内柔,在奔放、明快之中透露出⼀种清丽、洒脱。
31.苏州弹词:是流⾏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的有说有唱的说唱⾳乐。
其特点为:①.伴奏的时候多⽤三弦或琵琶;②.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叙事和代⾔相结合;③.表演形式有:Ⅰ.单档,为⼀⼈表演,⾃弹三弦作伴奏;Ⅱ.双档,为⼆⼈表演,分上⼿和下⼿,坐台右者⼀般为上⼿,执三弦做伴奏,坐台右者⼀般为下⼿,执琵琶伴奏;Ⅲ.三档,为三⼈或多⼈表演,使⽤乐器包括三弦、琵琶、⽉琴、⼆胡等。
32.苏州弹词的流派(填空):俞调、陈调、马调。
俞调:清代俞秀⼭所创,特点为:曲调激情多变,有“三回九转”之说,速度缓慢、⾳域宽⼴。代表作品《宫怨》。陈调;清代陈遇前所创,特点是苍劲有⼒,易于表现慷慨悲壮之情。代表作品《林冲夜奔》。
马调:清代马如飞所创,特点是质朴、爽利、韵味深长,富于吟诵性,叙事性强,代表作品为《珍珠塔》(《⽅卿写家书》)。
33.昆剧的形成:早在元末明初,昆⼭腔就在江苏昆⼭⼀带流传,⾄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的⼀批艺术家对昆⼭腔进⾏了改⾰,吸收海盐腔、⼷阳腔和江南民间⼩曲的艺术成分,改造成为细腻、委婉的新腔,称为“⽔磨腔”。作家梁⾠鱼与魏良辅合作⽤改⾰过的昆腔创作《浣纱记》推动昆曲的发展。
34.(第⼋章荆楚⾳乐)简述荆楚⾳乐中的楚徵、楚宫体系。
楚徵体系:以徵⾳为中⼼,由商re、徵sol、宫do三个⾳按照连续四度进⾏排列⽽成的⾳调结构。
在商re、徵sol、宫do的基础上,还可以构成楚徵体系的三种调式:徵调式:徵sol、宫do、商re、徵sol;宫调式:宫do、商re、徵sol、宫do;商调式:商re、徵sol、宫do、商re。
楚宫体系:以宫为中⼼,形成“do—mi--sol”的连续进⾏。
35.(第九章巴蜀⾳乐)四川清⾳。
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明清两代的时调⼩曲和四川各地的民歌、戏曲⾳乐发展⽽成的⼀种说唱艺术形式,演唱者多位⼀⼈,左⼿打板、右⼿击⽵⿎⽽歌,主要伴奏乐器为⽉琴,传统形式为坐唱,⽤四川⽅⾔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唱腔结构:曲牌体、板腔体。
36.(第九章巴蜀⾳乐)⽂⼈⾳乐。
指的是历代由具有⼀定只是⽂化阶层的⼈⼠创作的或参与创作的传统⾳乐。分为:古琴⾳乐、词调⾳乐。⽂⼈⾳乐的特征:创作过程的个体性,创作表达⽅式的书⾯性,⾳乐曲调的相对稳定性。
37.(第⼗章滇桂黔⾳乐)花灯。
主要流⾏于云南省的昆明、⽟溪、嵩明、姚安、弥渡、建⽔等地的⼀种具有地⽅汉族艺术与⽂化风格、兼有歌舞、戏曲诸多因素的民间艺术形式。
38.(第⼗⼀章青藏⾼原⾳乐)堆谐。是流传在卫藏地区的民间歌舞,“堆”指的是雅鲁藏布江流域从⽇喀则以西⾄整个阿⾥地区,“谐”为歌唱之意,“堆谐”汉译为堆区的歌舞。
39.(第⼗⼀章青藏⾼原⾳乐)囊玛。是藏族的古典歌舞,流⾏于拉萨、⽇喀则和江牧地区,“囊玛”是藏语的⾳译,原意
为“⾥⾯”、“内部”,也有⼈译为“集中”。囊玛由引⼦(器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兼具民歌、歌舞、器乐的综合性乐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