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
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 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
秦 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
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
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 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六、多功能性
民间音乐可以使用在不同场合,表达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作用
民间音乐产生于人民大众的劳动生活,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品。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一部分民间音乐在人民大众里由于年年久失传,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传承,很多现在已经逐渐消失。下面是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的一些举措 :
第一,民间音乐的发展道路上需要的创新。
第二,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有赖于乐界的工作。
第三,学校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和研究。
第四,有关部门要加强民间音乐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力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