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国民族乐器与器乐独奏(吹奏、擦弦、弹拨)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形制和特点。
2、通过器乐作品的聆听,引导学生对民族器乐产生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
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
【教学重点】
1、乐器分类依据
2、独奏乐器的种类
【教学难点】古琴音乐与儒道哲学思想的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  中国民族器乐分类
1、器乐:是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
2、分类:
1)根据演奏方法乐器可划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类。
2)从演奏形式上可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
我国民间器乐主要以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分类。独奏乐分为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合奏乐分为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
第二节  独奏器乐
一、吹奏乐
以气振来使乐器发音,如笛、管、箫、笙等。
(一)笛
俗称笛子。我国古代把竖吹的箫称为“篴”或“笛”。约在南北朝以后,笛和箫的名称才逐渐分开,称现在的笛为“横吹”或“横笛”。
宋朝以后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很重要,清以后笛在大量的民间音乐行驶中被应用,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多种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笛的形制按传统流布特征,主要有梆笛和曲笛两种。
1、梆笛
主要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梆笛管身细且短小,音高亢明亮,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彩。代表名家:冯子存,刘管乐等;代表曲目:《喜相逢》、《
荫中鸟》、《和平鸽》等。
2、曲笛
以伴奏昆腔等戏曲而得名。主要用于南方诸乐种的伴奏,因盛产于苏州,故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长度为60厘米左右,内径约为1.7厘米),常用丝线扎成一节节环形,漆以朱或黑,或雕以龙凤,垂以红线条结,这是从元朝开始流传的形制。常见的曲笛有12孔:正面8孔为吹孔1,膜孔1,按音孔7;背面4孔为基音孔2、辅助音孔2
曲笛音淳厚、圆润、柔和,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的乐器之一。 代表名家:陆春龄、赵松庭等;代表曲目:《鹧鸪飞》、《欢乐歌》、《姑苏行》 、《三五七》、《月落乌啼》等。
(二)管
俗称管子,古称筚篥。木制,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公元350年前后由龟兹传入。宋代的鼓吹乐以筚篥为主奏乐器,称为“头管”。《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
其声悲”,古时称“悲篥”,擅长表现激昂、悲壮的乐曲。在民间器乐合奏、戏曲音乐及歌舞音乐种都被广泛应用。北方僧道寺院音乐中也是主奏乐器。管子乐曲有:《放驴》、《金鸡报晓》、《江河水》、《凄凉犯》等。
(三)唢呐
民间俗称喇叭、大杆等。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祭及秧歌会等伴奏。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区。清代唢呐在回部乐中使用,称为苏乐奈。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子上开8孔(前71),木管上端装一铜管,铜管上端套一苇制哨子,木管下端装一喇叭形铜质扩音器。大小不一,名称不同,分高音唢呐(小海笛)、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喇叭)三种。
唢呐音量较大,音粗犷,变化丰富,宜于表现欢快、热烈、豪放、开朗、雄壮的乐曲,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百鸟朝凤》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和鸣之声,表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
(四)笙
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尚书》、《诗经》等古代文献中也曾提及;甲骨文中已有表示此种乐器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宋以后,竽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逐渐衰微,而笙除在宫廷音乐中继续被应用外,在民间中一直广泛流传。
笙的形制很多,有圆笙(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辽宁等地),方笙(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苏笙(又称丝竹笙,江浙一带)。笙音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表现能力独特,既能演奏单旋律,又能演奏和音。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它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
草原骑兵》又名《草原巡逻兵》,作于1960年。乐曲采用内蒙民歌的音调,具有悠扬婉转的散板引子,展现了草原辽阔的景。主体采用马蹄节奏,糅合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音调,由弱至强,犹如骑兵由远而近地出现在草原上。然后主题变为雄壮的进行曲,表现了骑兵威武矫健的形象。接着,主题节奏被拉宽,清晰优美,婉转如歌。乐曲在渐慢、渐弱的旋律中结束,犹如骑兵纵马远去。
二、擦弦乐
以琴弓擦弦产生弦振动而发音的乐器。
1、二胡
据史料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唐代的奚琴(嵇琴),无千斤;明代有了千斤,与现在的二胡形制大体相同。一千多年来,胡琴在我国不断地演变、派生、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如:高胡、京胡、四胡、中胡、板胡、椰胡、革胡等。二胡是现代名称,过去统称胡琴。二胡音优美,表现力强,适合独奏、伴奏、合奏等。
二胡依据产地分三种:苏州琴、上海琴、北京琴。依据琴筒形状分四种:八角、六角、圆筒、扁筒。
琴筒,有音窗,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琴皮,薄而坚韧,弹性好的蟒皮或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
琴码,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调节琴马会改变二胡的音。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
弦轴,又称琴轸(),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
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南方的千金都用纯棉细线,出来的音圆润,浑厚。
琴弓,又称弓子,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和马尾制作。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使用丝线和钢丝弦两种。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于独奏或重奏。钢丝弦音明亮,刚健,音量较大,可用于齐奏或合奏,现在民族乐队中普遍采用钢丝弦。
琴托,又称托板,红木二胡都采用与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托住琴筒。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华彦钧(1893—1953),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自幼从其父当道士,学习音乐。青年时期已掌握鼓、笛子、二胡、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的演技技法,成为无锡道教界的一名出的乐师。35岁因病双目失明,在无锡市沿街卖唱、演奏各种乐器为生。经常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演唱当日新闻。
二泉映月》以景托情,在抒情、恬美的诗样的意境里,流露出阿炳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不平,表达了他对无情心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乐曲是单一形象的变奏曲式,主题变化重复五次。解放后改编的《二泉映月》一般都将原曲缩减为四段。《二泉映月》博得了国际友人的喜爱和赞扬。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姜建华的演奏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刘天华与二胡音乐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借鉴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琵琶轮指
按音、古琴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二胡成为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19325月底,刘天华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8日去世。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
病中吟》(刘的处女作),最初命名《胡适》,又名《安适》,都是带有疑问语气的文言标题,即“何处是出路?”刘天华自己说“《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1915年刘遭到失业、丧父、贫困的厄运,他花两角钱在市上购得一把二胡,每天拉奏。此曲正酝酿于此时,初稿完成于1918年,是表现此时他处境恶劣、前途渺茫的内心独白。全曲由三段和一个尾声组成。
光明行》,刘天华作于19314月。行,是我国古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形式。《光明行》即“光明之歌”,反映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及尾声组成。
良宵》作于1928年,原名《除夕小唱》,是作者与学生、好友欢聚时即兴创作,表达了欢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全曲短小精悍,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2、板胡
擦奏弦鸣乐器。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瓢。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明亮,高亢。最初,板胡主要是多种北方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板胡又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省最为盛行,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都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
板胡形制大部分与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 。琴筒又叫瓢,圆筒形,用椰壳制作,也有木质、铜质或竹制的。弓杆比二胡弓子长而粗,弓毛多而坚硬。千斤又称腰马,
用牛角或红木制作,与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清脆,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便于模仿唱腔的各种润腔装饰,贴近人声,适于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板胡《家乡的喜讯
3、京胡
最早称二鼓子。18世纪末随着京剧的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名,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的琴杆、琴筒、弦马都是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琴筒为圆筒状。蒙蟒皮或蛇皮。弦轴又叫轸子,多用木质细腻的黄杨木制成。京剧伴奏《苏三离了洪洞县
4、高胡
亦称粤胡,流行于广东地区,是广东音乐的重要高音乐器,现已在全国各地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木制琴筒,张两根金属弦。高胡的音质清亮、透明,声音穿透力强。高胡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缎。高胡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合奏,加花演奏很具特,《平湖秋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