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飘》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我本课的一个教学理念――即“让爱国情感在学生的歌唱中迸发”。本节课我本着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教学主线,以自己的国歌情结感染学生,以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图片、视频展示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在这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学中的音乐性――在音乐中到国歌的力量、在歌声中表达爱国的情感,让学生固有的爱国情感在音乐审美中迸发出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节课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音乐的力量中唤醒了,我相信今天所给他们感受到的音乐,必定会鼓舞着他们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表达他们的爱国情感;相信今天他们感受到的音乐的力量,必定会鼓舞着他们在今后更加喜爱音乐、享受音乐!
二、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93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5年,《电通画报》第一期
刊出了它的影印谱,后灌制成了影片,不久就响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战歌享誉世界。
三、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本课教育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三连音节奏,
唱准并感受它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的活动中能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作国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国歌》的演唱,对聂耳的了解,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准确有表情的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的弱起起唱,体会三连音、休止符、附点节奏及音乐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为了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展示《风云儿女》片段、南京大屠杀的影视片段、形成视听冲击,创设学习情境,拉进历史与学生实际的距离,给他们提供体验过去的可能。
2、讨论法
3、活动体验法
4、讲述法
七、教学手段
1、电教媒体的选择
2、电教媒体的应用
八、教学过程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一、情境导入
1、 听歌曲联唱《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联唱,你知道这三首歌曲都是我国哪位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呢?
生:聆听,思考。
2、简介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师:你们对聂耳有多少了解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感受与体验
1、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听到那激昂的旋律,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热血沸腾,
心潮澎湃。那歌声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就是聂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会唱吗?让我们齐唱《国歌》,跟随老师钢琴伴奏齐唱《国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学生演唱基础,对《国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哪些奏国歌的场景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关注国歌、关注生活,要正确的对待国歌,尊重国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