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水稻种植方法
一个水培还有就是土培
水培就是放在水里让他们发芽的  土培就是种在土里保持土层湿润就好了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24)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耕种方式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删选: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删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首先品种要选好,其次才是管理
1,适时播种,适时插秧
2,底肥施足,活棵后及时排水晾田,促分蘖,追施分蘖肥。
物流公司实习报告3,病虫害管理要科学,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通知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4,抽穗阶段适量灌水,促进抽穗灌浆
电脑无缘无故重启
名子大全5,水稻后期适当追施穗肥,施肥量不可过大,以免造成贪青晚熟,或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6,晒田收割
一、 浸种催芽的方法
    浸种催芽方法严格按照包装袋说明进行,先用强氯精﹙1公斤种子用4克强氯精﹚+2公斤水浸种:早稻﹙用温水﹚浸种8~10小时,单、双晚稻浸种6~8小时,清洗干净后日浸夜
露至破胸,注意防止高温“烧芽”。注意陈种一次连续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否则会影响种子芽率。
    二、 肥水运筹
    ⒈施肥
    氮肥施用原则是:前重、中控、后补施肥法.亩产500公斤的稻田纯氮不少于10公斤,亩产600公斤的稻田纯氮不少于12。5公斤,亩产650公斤以上的稻田纯氮不少于15公斤,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磷、钾比例虽因不同土质而异,但大致比例为1:0。7:1,并尽量增施有机肥。氮肥总用量的70%做基肥,移栽活蔸后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施3—5公斤尿素作穗粒肥,效果非常明显。以增穗和提高结实率为主攻目标,采取多穗途径取得高产。
    ⒉管水
    ① 寸水返青:秧苗移栽活蔸后,稻田保持1~2寸深水层。移栽后遇低温,则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层.
    ② 浅水促分蘖:水稻移栽返青后,浅灌1寸左右,并适度排水露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健根壮体,早促分蘖.
    ③ 苗足晒田:待大田进入分蘖末期,为了控制后期无效分蘖,及时放水晒田,一般采取多次露田和轻晒相结合的方法,施肥过多、稻苗生长过旺及泥脚深的田块重晒。
    ④ 有水孕穗、抽穗:幼穗分化前期复水至抽穗保持田间浅水层。
    ⑤ 干湿壮籽:抽穗后应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泥浆管理,结合多次晒田,以提高泥温,增加土壤通透性。
    三、 田间管理
    ⑴分蘖期管理:
    ① 保持田间湿润,促进分蘖:抛秧时田水宜浅,花皮水即可.秧苗扎根后田间可间隙灌溉,湿润促分蘖。 广播电视新闻学就业前景
    ② 及时中耕除草:为节省劳力可合理施用除草剂,但要根据水稻不同移栽方式选用专用
除草剂,切不可错用。
    ③ 看苗追肥,促进生长均衡:旱地育的秧分蘖力强,应防止分蘖过盛,一般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分蘖期不宜再施追肥。若田底瘦,基肥少,秧苗长的不壮,应早施少施速效肥料,氮、磷、钾、锌配合.不可多施、迟施,不可偏氮肥.
    ⑵幼穗分化期的管理:
    ① 合理施用穗肥:在播后60天左右,应适量施一次穗肥,穗肥要氮、磷、钾配合﹙一亩总用量不超过10市斤﹚。若脚叶大量落黄还要喷施少量硫酸锌﹙三两兑水100斤喷一亩﹚。在出穗前半个月﹙亮苞前﹚,若田底肥力不足,秧稞黄而不青,宜少量施一次保花肥,以磷、钾为主少配氮肥,一亩总用量不超过5市斤.若植株生长青秀则不可施保花肥。
    ② 保持水层灌溉:幼穗分化到出穗期,田间要保持一寸多水层,有利稻株吸收养分,也有利于稳定田间温度。
    ⑶开花到成熟期的管理:
    a) 合理灌溉,适时排水:灌溉前期田间仍应保持浅水层。进入蜡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湿润﹚就能满足需要,到收获前一周田间断水。
    b) 适时合理补施粒肥:从开花到灌浆结实要经过四十多天的时间,这时谷粒增重很快,应增施粒肥,用谷粒壮两少许尿素兑100市斤喷雾,以缓和叶片枯萎速度,使出穗后同化作用提高,以利谷粒充实.此时若植株叶正常切切不可再施肥料。
    四、 病虫害防治
    ㈠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温、光、水、风等气象因素和土壤、品种、前茬、肥水管理、周围作物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因此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⒈水稻稻瘟病防治
    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危害水稻各部位。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病斑主要有
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病发时,病斑呈暗绿,多数近圆形或椭圆形,斑上密生青灰霉层;二是慢性型病斑,病斑为梭形,或长梭形,外围有黄晕圈,内部为褐,中心灰白,有褐坏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穗颈瘟常在穗下第一节穗颈上发生淡褐或绿的变部分,影响结实,形成白穗、枯穗;分枝或小枝也可发病,影响病枝结实,又称“枝梗瘟".
    主要预防措施:
    ①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②施药适期:秧田在发病初用药;本田分蘖开始,每3天调查一次,主要查看植株上部3片叶,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上急性病斑,即应施药防治;预防穗瘟,根据病情预报,多肥田为对象,掌握破口期﹙个别抽穗﹚时打药.
    ③施药类型和剂量: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每亩用2%春蕾霉素50克杜邦万兴水剂30克,加水50~60公斤喷雾.叶瘟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⒉水稻稻曲病的防治 笔记本 热点
    水稻稻曲病又名谷黄,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在八十年代之前,该病为零星发生,熟次要病害。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密粒直立型高产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单季稻熟制的扩大,施肥水平偏高和不合理,尤其是单季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多雨适温的频率较高,致使稻曲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害日益加重,已成为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
    稻曲病只在穗部发病,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受侵染的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形成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稻曲"代替米粒。稻曲病病菌萌发、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度,34度以上或12度以下病菌不能生长.稻曲病病菌可侵染水稻的花和幼颖.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为水稻孕穗中期,破口扬花后则很少侵入。在孕穗末期至水稻抽穗期,如遇到湿度大,温度适宜,日夜温差小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是典型的气候型病
害。同时该病在品种之间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该病的发生与施氮肥不合理呈正相关,氮肥偏多,水稻中后期生长嫩绿的田块,发病越重。
    稻曲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农民和农技人员,要彻底根治稻曲病必须走综合防治之路。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改传统的施肥方法为平衡促进法,同时合理灌水,建立适体、壮个体的高产体;第三是提倡适时施药预防,经研究表明,稻曲病的预防适期为破口前5~7天﹙即剑叶抽出至三分之一时﹚和破口期。一般预防1~2次,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抽穗期喷药两次,可有效防治稻曲病,药剂可选用杜邦万兴兑水60公斤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病等。
    ⒊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为害穗部和深入到茎内部。在田间,发病严重时一般矮秆阔叶品种常造成枯蔸,全耸立地枯死,全田稻株呈“癞头”状,中、高秆品种常造成植株贴地倒伏.
送花卡片情话最暖心一段话
    防治方法:
    ① 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②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③ 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药剂防治同稻曲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