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
一、用“地震云”预报地震热潮的兴起
观察天空的云彩,预测地震的发生,这在我国古代就有文字记载。一九三五年宁夏隆德县县志上清楚地写着:“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星去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把地震和云彩联系起来的说法是有的,但是,因为没有形成观点,所以就没有人去重视它、研究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的健田忠三郎及真锅大觉副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用“地震云” 预报地震的理论,并把一九七六年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前在日本九州拍摄的地震云像片寄给了中国。北京日报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报导。这一报导,在国内引起了“地震云”爱好者的强烈反响。几年以后, 北京日报先后发表了几篇用“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报导。我看了这些报导以后,心情特别激动。于是,就研究起来。经过二十几年的细心观察,做过多次自我预报,感觉用“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方法是可行的。后来,我又把这些观测,在街坊四邻中进行宣传,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他们说:“你还真行”。一九九0年,我又把这种观点在学校中传播。经过几年的观测,得到了老师和工人师傅们的认可。后来,在华北电管局地震办公室主
任徐仲良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在学校校长的批准下,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学校成立了以研究“地震云”为主题的地震小组。几年来, 地震小组培养了几百名学生,他们不但学会了用“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方法,而且制作了很多地震仪,这些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分别获得了北京市、房山区一、二、三等奖,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表彰。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场“地震云”热在电业中学正蓬蓬勃勃地兴起。
二、为什么“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
地震预报学科,在当前还是边缘学科。无论是科技发达的美国,还是多震的日本,都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依靠防网络和各种高科技手段,才较准确的预报了几次地震。就这样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无论从地震的起因,还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的震级等等,还都是一个迷。目前有很多理论,还都只是一些想象、探索、分析,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它。而且地震又是发生在地壳内部,很难让人预测。但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坐以待毙,不管多么艰难,都必须攻破它。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能力。科学家们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发现了地震发生前的许多“怪”现象。
如,会产生强大的电磁波辐射,很多动、植物会产生强烈反应。人们根据这些现象制作了很多仪器,作为观测的手段,对观测地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想,既然电磁波的辐射能影响动物、植物,会不会也影响其它方面呢?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地震发生前云彩的变化。这种云,我们称之为“地震云”。
那么,为什么“地震云”能预报地震呢?
大家知道,地震发生前,震中周围聚集了大量的能量。据科学家“试验证明,要在坚硬的花岗岩中爆炸一颗相当于两吨级(TNT)的,所得到的能量才大致和一个5级地震放出的能量差不多。而震级每增加一级,它的能量就扩大三十倍。”(摘自:“地震问答”)。地震之所以能引起动物、植物强烈的反应,可见它的能量是相当大的。难道这么大的能量对地气就没有反应么?根据中国物理研究所吕大炯教授分析:“地震云的形成是由于日、月、地之间相互作用,造成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挤压,使地壳深部的‘地气’物质通过断裂带的裂隙上逸造成上升气流形成地震云”。既然这种云称之为“地震云”,它就不是随心所欲所形成的云,它一定是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限制,而形成一定形状。这种因素就是我们前面分析的强大的电磁波辐射所造成的。当地震的震中在地下形成的同时,电磁波向周
围辐射出去,带着地球内部的地气,沿着地壳的裂隙升上天空,这就是我们在天空中所看到的“地震云”。由于地气的多少、天空中太阳光的强弱、电磁波的辐射在地下所受到的阻力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有些地方看得见“地震云”, 有些地方看不见“地震云”,但是,这些“地震云”应该在以震中为圆心的同心圆上。反过来,地震的震中,应该在这些“地震云”所在同心圆的圆心上。目前,我们不能从地震的本身去研究它,但是,往往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预示着一些深奥的大道理,这可能就是世界的奥妙所在。我们得出的理论是不是科学的,还有待于实践的证明。但是,目前很多次预报,已经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会得出结论。当然,还有其它几种云也是“地震云”,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形状的云,我们正在研究它。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得出结论的。那么,什么样的云是“地震云”呢?“地震云”和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即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的震中,地震的震级有什么关系呢?
(一) 什么样的云是“地震云”?
5.2级地震什么概念通过多年的观察、验证,以及一些地震云爱好者的经验,我们认为地震云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条状云,就是一条长条云;
2、平行云,有两条以上的长条云,有的时候多达六条云,但它们的位置都是平行的;
3、草绳状云。这种云就像稻草拧成的草绳一样;
4、鱼鳞式云,这种云面积大,形状像鱼身上的鳞;
5、立云;
6、五指散射云,这种云就像五指散开一样,向远方伸去。
(二) “地震云”和发生地震时间的关系:
一般地,在发现“地震云”后的十天内,地震就可能发生,最多不超过十二天,如97年1月10日在尚义发生的6.2级地震,我们在1月6日发现了地震云,并及时拍摄下来。这次地震震级、震中的方向、发震的时间和我们的预计是吻合的。如果是五指散射云,三、五天内可能发生地震。如,今年3月15日伊朗的7.4级地震的前三天,我们就看到了五指散射云。
(三) 地震云和震级的关系
地震云越长,震级越大,地震云越短,震级越小,地震云越黑,震级就越大,地震云越发白,震级越小。一般地,草绳状云,鱼鳞式云,震级较小,一般不超过五级,大部分在三至四级之间。如1998年1月29日,我们发现有两条平行云,颜较兰,长度较短,根据它的特点,我们正式向华北电管局地震办公室作了第一次预报,内容是“在良乡的东南或西北方向500公里左右,应有5-6级地震,预计地震时间2月10日,结果正好是这天,在东海发生了4.9级地震,与我们预计的时间、震级、方向一致。如果发现五指散射云,震级最小也在五级以上。
(四) “地震云”和震中的关系
一般地,“地震云”越长,震中越远;“地震云”越短,震中越近。如果地震云是立云,震中可能更近,一般不超过二百公里。今年10月2日,我们发现了立云,当时预计在10月12日左右,在良乡的东西两侧,即磁家务、通州一带应该有三级左右的地震。结果在10月11日百花山发生了3.1级地震。如果“地震云”是粉红,震中也较近,震中一般在四百公里以内,如97年12月22日左林巴旗的3.2级地震前发现的地震云,以及97年12月28日在通州发生的3.1级
地震前的地震云都是粉红。如果是五指散射云,震中一般在二千公里左右。如,今年9月19日房山区团委在良乡举办振灾义卖活动,我们发现了“地震云”,是五指散射云,云的颜较黑、较粗,我们及时把它拍摄下来,并向华北电管局作了地震预报,内容是“大约9月29日,在良乡的东西方向(东稍偏南)有五级左右地震”。结果,根据北京地震局预测的10月30日在新疆北纬39.6°,东经77.5°发生了5.2级地震。
以上所述,是我们经过学习、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不一定全面、正确,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希望专家、导师给予指教,希望地震云爱好者给予指教,以利于把“地震云”的研究工作搞得更好,使地震预报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国地处世界两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玛拉雅——地中海地震带的夹角处,而且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使得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断十分活跃。因此,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根据国家地震局的统计预测和地震专家的判断,八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内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年内,我国将有多次中强地震发生,甚至有发生近八级地震的可能。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它将给我国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这虽然是一件坏事,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地
震这个恶魔充分表现的机会,反反复复、清清楚楚地认识它的嘴脸,摸索和揭示它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改造它,驯服它,利用它。
地震学科还是一个边缘学科,尤其是在预报问题上,还没有突破,但我们不能等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这次地震的活跃期,加快研究的步伐,一定攻破这个地震预报难关。
目前,观察“地震云”已不是太难的问题,但是究竟“地震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云,到目前还是个谜。另外如何准确地预报出震中位置还是个极难的问题,也是华北电力科学院地震办公室主任徐仲良同志给我们提出的研究课题。
三、用“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成果
1. 地震组预报哪几次地震准确
A、1997年12月20日,在巴林左旗发生的3.2级地震(有照片为证、华北电管局地震办公室王桂玉作证)。
1998年2月10日,在黄海北纬38度、东经118.09度发生的4.9级地震(有地震预报表为证、华北电管局地震办公室主任徐仲良、王桂玉同志作证)。
C、1998年10月12日,在百花山发生的3.1级地震(有照片为证、华北电管局地震办公室王桂玉作证)。
1999年3月9日,在俄罗斯发生的7级地震、张北发生的5.6级地震(当时已经19:30点左右,拍了好几张像片也没有洗出来,但是,可以有很多人作证)。
2000年8月21日21:37点在云南发的5.1级地震(有照片为证)
2001年11月1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处,发生的8.1级地震,(有地震预报表为证)
2、对这几次地震预报有关说明
A、1997年12月20日,在巴林左旗发生的3.2 级地震,及1997年12月20日,在通州发生的3.1级地震。这两次地震,是我们向网局地震办公室预报后,王桂玉工程师亲自査阅地震目录得知的。
B、关于惊动北京的98年1月10日的张北6.2级地震。
1998年1月6日下午4:30点左右,马建国师傅跑来告诉我们,东南方向有地震云。我们急忙拿像机拍照。
这条云很粗,直观大约有三米宽,颜深兰,西南--东北走向。根据云的走向,可以确定震中应在良乡的西北或东南,根据云的宽度和颜,可以确定震级应在5级以上。
C、1998年2月10日,在黄海北纬38度、东经118.09度发生的4.9级地震。这次预报可以说是最准确的。1月31日,我们发现地震云后,立即填写了地震预报表,寄到了华北电管局地震办公室。地震预报表中填写到:2月10日左右,在良乡的东南方向500公里处有5级左右地震发生。 果然,在2月10日那一天,良乡的东南方向800公里处发生了4.9级地震,与我们预报的距离只差300公里。
D、2000年8月21日下午七点左右, 发现了“五指散射云”。我们立即拿像机照了下来。根据云的形状、颜,判断:大约在十天之内,在西南方向,可能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果然,在当天晚上9点21分,在云南武定发生了5.1级的地震。
E、2001年11月10日我们发现了“地震云”,立即向华北电力集团地震办写了地震预报表。上面写着:在11月12日左右,在良乡的西南方向,有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结果,1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处发生了8.1级地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