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主持人大赛3分钟自我展示文稿
新闻类1号选手 刘妙然
各位好,欢迎收看《新闻聚焦》。
今天上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各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开幕大会。大家表示:将为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来看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视频)“追梦的脚步向未来迈进,美好的希望在心中升腾”
大家看到的是这样,但实际上是这样。今年是我第八年报道全国两会。
在去年的春节,我在雄安新区采访,市民服务中心的三千多名建设者依然在一线紧张的忙碌着。我问一名员工:“你多久回趟家?”他说:“没时间回。”昨晚在宿舍跟闺的时候,在听到爸爸又不能回家而号啕大哭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孩子的身后有一个小画板,上面写着:距离爸爸回家还有一天。挂了电话,女儿在那头哭,他在这头哭。可是他对我说:“我想我能见证着一座未来之城从无到有,我是‘雄一代’。”在那个时候他的眼睛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科比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雄安人一、二、三、四、五、几点的雄安都见过,他们甚至会在早上睡早上起,简称“早睡早起”。因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在书写着历史,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在今年春节,我来到了冬奥会的建设场地,海拔两千米的张家口崇礼。冬奥气象服务队领队郭宏对我说:“你们知道吗?赛场气温低于零下二十(摄氏)度就要终止比赛,缆车遇到六级大风就会停止运行,气象数据甚至会对裁判评分的结果起着决定性因素。”虽然现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精确的气象数据还是需要人工来测量。气温零下十七摄氏度,风速十米每秒,他们的脸被风雪吹得像圣诞老人。在坝上的制高点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郭宏常常望着国旗说:“我们团队一定要拿下冬奥气象服务队这枚金牌!”
在1月2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张家口考察结束时对我们说:“(你们用中国的方式为2022冬奥会做出了非常出的准备)。”他说中国正在完成着非常出的工作,他为中国效率点赞。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正在做好准备,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的风采。
在同一面国旗下,凝聚着近十四亿国人的梦想,而我愿在那些现场,在这方主播台,守望你的梦想。感谢您的收看,我是妙然。
文艺类1号选手 孟语凡
从故事中读懂他们,在生活中珍惜我们。大家好!我是孟语凡。今天我们要和您分享几对爱人之间的“遇见”。
电影《湄公河行动》,其中“雷霆干警”的原型就是照片上的这位,他叫邹路遥,是昆明公安局的一名特警。而站在他身旁,和他穿着警服“情侣装”的是他的妻子石琛。2012年3月初,邹路遥接到了去“10.5湄公河惨案”调查抓捕的任务,他必须不告而别。八十六天音讯全无,两千多个小时,每一秒都是生死煎熬,直到有一条匿名的短信发到了妻子石琛的手机上:一切安好,勿念。六字胜千言,这是一场字字千钧的“遇见”。
从北国长春到三亚只有一趟列车:Z384次,小伙子罗磊是第五乘务组的,而他的妻子刘颖是第四乘务组的。这就意味着,妻子的班组总会比丈夫的早出发一天。一路上小两口都在想着一个事,那就是在两趟列车跨越海峡错车交会的时候,能不能到对方,可是就算到了,也只有三十秒。这是一场咫尺天涯的“遇见”。
大家应该发现了,今天我们分享的两对主人公他们不仅是夫妻,也是同行。而这两个字也可以读做“同行(xíng)”。相比于其他夫妻,他们更能够体会到对方的喜与忧。
而我的另一半也是我的同行。2013年9月,超强台风“天兔”在广州汕尾登陆,当时他就是“追风记者”中的一员。我们有十几个小时都没有办法取得联系,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连线接通,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但我更看到了台风过境的满目疮痍。当时他身后是一个需要八人合抱的超大风车,已经是被台风拦腰折断。我们的连线只持续了一分多钟就中断了。我只能对着镜头说一句:“希望我们前方同事也注意安全。”也许这不是一次成功的连线,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却是一场安心的“遇见”。
这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2019年主持人大赛,我们依旧同行。是的,您会说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爱人他们都不是同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同心、同向、同行!好的感谢大家,我们下期再会!
新闻类2号选手 崔爽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脱贫攻坚”特别节目《他乡是故乡》。
照片中的这对父子,都是上海人。老父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一批上海援滇干部。二十多年后,儿子宋杰接过接力棒成为第十批援滇干部,现挂职于云南省普洱市的景东彝族自
治县。今年宋杰两年挂职期满了,他主动提出申请继续留任再干一届,干满五年。得知这一消息,今年已经七十一岁的老父亲从上海辗转三千多公里赶到景东彝族自治县,不为别的,就是想来看看儿子,再给儿子鼓鼓劲。但因县里突发山火,宋杰在救火一线忙了三天才赶回县城见到父亲。
这是刚下火线还花着脸的宋杰在给老父亲揉肩。他不知道的是,老父亲背对着他,早已经红了眼眶。这不想被儿子察觉的泪水不仅包裹者对儿子的心疼和理解,更包裹着两代人对援滇工作的责任和传承。老父亲曾经问过儿子:“为什么要再干一届?”儿子说:“我想完成您的事业,亲眼看着景东彝族自治县脱贫摘帽。”像这样的援滇干部有太多太多了,他们把他乡当成故乡来热爱和建设,他们扎根在这里,坚守在这里,与云南各族人民一起,在扶贫路上携手奋斗。
2017年,云南有十五个贫困县实现脱贫,2018年三十三个,2019年力争三十一个,到2020年,最后剩下的九个贫困县也将全部实现脱贫。
我从东北来到云南工作,离开故乡也整整十年了。我想很多朋友应该和我一样,我们为了追寻梦想,生活打拼在他乡,故乡对于我们来说逐渐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地址、一沓往返的
车票、甚至是电话那头父母的叮嘱和满头的白发。但当我看到这援滇干部,我突然意识到,你为之奋斗的他乡又何尝不是你难忘的故乡?它更像是一种信仰,它让你站在这里,却看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有人再问我,你是哪里人?我会认真的回答:我是东北人,但我的家在云南。
文艺类2号选手 张健
欢迎来到《假装本地人》,我是主持人小健。
今天我们的城市主题会是什么呢,跟着我们的线索猜猜看!
线索一:“仿古商业街”。
青砖白墙琉璃瓦,处处网红得打卡。
牌坊廊桥石板路,烤串鱿鱼臭豆腐。
怎么样,有没有一点味道的感觉了?
话说当年我工作之后第一次采访,去的就是这样一条街,人特别多。人家呢,是举着奶茶怕烫着什么,举着孩子的怕碰着什么,我举着摄像机,我是生怕落下点什么。回去之后总监一个劲地夸我:“小健,真行。东西采了不少,当成音效挺好。”感谢我这位宽容的老领导。
来看我们第二个关键词给到各位,叫做“过街天桥”。
这桥上有认真卖艺的、有努力卖货的、还有搂在一起卖恩爱人设的。您还真别小看了这桥上的情感培养能力。每当一个人走在桥上,望着脚下车水马龙、望着远处万家灯火的时候,都会特别地有倾诉欲。可是翻遍电话本,就是不知道我该打给谁。
来看第三个线索:城市里的那些人。
凌晨一点夜市刚刚收摊,凌晨三点外卖小哥还在奔波,凌晨五点我到了单位准备的是早班,可环卫工人们都忙活好一阵子了。
好了各位,线索给完了,你有答案了么?这是哪座城市?可能每个人心里的城市名字并不一样,没关系,重要的是那是你所在的城市,你奋斗的城市,而我们都是这城里的追梦人。
那条街在广州叫上下九,到了北京就得叫南锣鼓巷。那拥挤的热闹里面藏着我们初来乍到时的梦想。那座天桥它连接了上海的徐家汇,跨越了深圳的华强北,桥上摆摊卖艺的少了,可造就的梦却更多了。那个犹豫的电话不管你打还是没打,心里的台词一定是坚定的:我要留下来,这城市里万家灯火有我的一盏!背井离乡我们都有过假装,真的,我们想更快地融入这座城市,所以这城市里的奋斗者有了你,有了我,有了这城市角落里的每一个。
其实我们不必假装了,这城市里面有着时间所沉淀的踏实感,有着梦想变成现实的获得感,这城市的建设者就是我这样的归属感。
我是小健,和你一样假装过本地人,和你一样的城市追梦人!
上海台风什么时候来新闻类3号选手 薛焱丹
幸福城市,由您点亮,欢迎收看《城市微光》,我是主持人薛焱丹。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座城市,平地进去是八楼,轻轨穿楼而过,立交桥上走错一个匝道,那
就是“一日游”,导航看了都发愁。没错,就是我的家乡“3D魔幻之城”重庆!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一张名片,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们“棒棒”。
今天为我们点亮城市微光的这位“棒棒”师傅叫作冉光辉,2010年他牵着当时只有三岁儿子的一张照片在网络走红,成为网友心目中的硬汉: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
冉师傅来自农村,二十多年前和妻子一起进城,为了在这里扎根,他可算得上是“拼命三郎”。每天早上五点就得出去搬货,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得光着膀子,否则身体跟编织袋没有摩擦力会打滑,后背常常被磨得通红。搬着半人高的编织袋,每天爬坡上坎走三四千级台阶那都是常有的事,而一趟下来的报酬仅仅只有十块钱。但是这位硬汉从来没有抱怨。他说:“力气是拼出来的,我能靠自己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今年8月我去探访了冉师傅,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他用自己全部的积蓄买下了一套二手房。冉师傅一坐下来就开始给我介绍起了自己的新家。军超现在上初一了,他今后立志成为一名军人,不管再苦再难都要像老爸这样拼尽全力。冉师傅的名叫作“心想事成”,他也靠自己的奋斗实现了当年的心愿。
曾经,一根简单的棒棒是融入城市的跳板。冉光辉用拼出来的力气撑起了一个家,无数像他这样的劳动者也用他们的双肩挑起了幸福的重担。“棒棒”们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精神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在生活当中谁不会遇见一些坎呢,但是压力就意味着责任,负重才能走得踏实。每天都朝着自己的梦想奋力前行,就是最大的幸福。城市微光,照亮回家的路,再会!
文艺类3号选手 张舒越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寻最美家乡人”大型公益晚会的现场,我是舒越。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年轻时,她作为新中国首批女空降兵,在蓝天中跳伞,那是青春故事;到了战争年代,她背上红十字箱,冒着林弹雨冲锋在前线阵地,那是战斗故事;而到了晚年,她拿出自己毕生积蓄,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工资和发明专利获得的报酬共一千万元,全部捐赠给家乡,那是传奇故事。这个人,就是我的老乡——马旭奶奶。因为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离休后,又生活在武汉木兰山下,家乡人都喜欢叫她"现代花木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