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年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在体态律动、二声部合唱等活动中感受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以及歌曲欢快祥和的氛围。
教材分析: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采用高山族山歌曲式谱写而成,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台湾歌手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广为传唱。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音乐情绪,在歌唱实践中实现审美体验,得到美的熏陶。
2、过程与方法:能在对比、体验、实践、创作的基础上,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3、知识与能力:
①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力和感知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本课中的音乐的知识、丰富音乐实践经验,发展音乐能力,表达歌曲的音乐情感。
②通过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二声部合唱(由教师创编)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多声部歌曲的魅力,建立起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是谁家的姑娘是什么歌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力和感知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本课中的音乐的知识、丰富音乐实践经验,发展音乐能力,表达歌曲的音乐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二声部合唱(由教师创编)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多声部歌曲的魅力,建立起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准备部分
(学生围坐里外两个U型,进行音乐游戏)
1、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和老师进行一个音乐小游戏。先请大家唱这三个音“6-1-3”(调整学生的音准及音)
2、节奏的变化6 06 11 33|6 06 11 33|(重复唱)(要求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师生合作(1):教师在学生反复的歌唱中,自然加入《阿里山的姑娘》第1、2乐句的主旋律,形成师生合作的二部合唱片段。
4、师生合作(2):师完整演唱歌曲,在歌曲1、2乐句和5、6乐句的地方出示绿卡纸,学生唱6 06 11 33|6 06 11 33|
【设计意图】 师生合作,在优美的歌声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聆听与配合的习惯,用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奏,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和声感,并为歌曲的演唱增添彩。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和结构,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并进行合唱训练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走进台湾,走进阿里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 《阿里山姑娘》——你们知道阿里山在哪儿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走进阿里山
(播放背景音乐,出示PPT)
阿里山位于台湾的嘉义市,是台湾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那里气候温和,即使是盛夏也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个避暑的好地方,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高山铁路(图片)合称为阿里山五奇。这是阿里山的高山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耕种、收获、喜庆节日,他们都要举行歌舞盛会,以歌舞抒发情感,赞美劳动,赞美生活。引出课题《阿里山的姑娘》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
让学生整体感知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结构分析
(引子)A-B-A(尾声)
3、再听歌曲,观察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延长记号 倚音 反复记号
4、为歌曲的第三乐句画旋律线
5、跟琴学唱整曲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多次进行聆听,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记忆,为后面学唱歌曲打好基础。反复聆听后让学生对整首歌曲进行分析了解并掌握“延长记号”、“倚音”“反复记号”等音乐知识并运用在演唱中,层层递进,使歌曲唱的更准确更完整。
6、最后跟着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展示
1、师在自然唱出引子的旋律,学生在教师的手势引导下进行末尾两个音的回声演唱,在最后两个音,形成二声部效果: 5-3-| 3-1-| 哟喂
2、为歌曲加入合适的舞蹈动作。
3、师生配合,完整展现歌曲。 第一段歌曲(1、2乐句固定音型伴唱,3、4乐句和声连接,5、6乐句固定音型伴唱) 引子+第二段歌曲(舞蹈动作)
能力培养:学生对手势以及音高的反应能力,声部的倾听配合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再次感受多声部和声的魅力,用
情歌唱,表达情感。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唱着阿里山的山歌,共同期盼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早日团聚。到那时,让我们手拉手,唱啊、跳啊,共同庆贺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