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诗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诗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教案反思
1、小班语言诗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内容,流利背诵,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孩子在儿歌中学习,感受生活。
  3.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5.初步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尝试面对事情了。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和全家合影照片。
  活动过程:
  1.看照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请幼儿拿着照片,说说家中都有谁。教师提问:小朋友,照片上都有谁?(孩子们会说有爷爷~奶奶……)
  2.孩子们欣赏彼此的照片,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师:让孩子们欣赏彼此的家庭照片,并向他们的朋友介绍他们的家庭。
  3.看图片,学习儿歌,教师出示儿歌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幼儿欣赏。教师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里都有谁?教师配上动作,朗诵儿歌,教师提问: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爷爷奶奶对你怎么样?爸爸妈妈怎样对你的?(很爱我)大家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高高兴兴,很快乐!)幼儿看图片,跟教师一起说儿歌。老师大声说,幼儿小声说。幼儿大声说,教师小声说。分男,女二组朗诵儿歌。
  4.教师提问: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人都很爱小朋友,那么小朋友应该怎样对待爷爷~奶奶呢?!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怎样对待爸爸妈妈,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5.老师总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有礼貌、热爱劳动的孩子。
  6.请幼儿听音乐《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起哼唱着歌曲结束。
  7.活动延伸:幼儿可把儿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人听,可以学唱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口语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大人、同龄人交流,让孩子想说话、敢说话、喜欢说话,并得到积极的回应。儿童语言学习要引导儿童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自然发展对词语的兴趣。
2、小班音乐活动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唱。
  2.激发孩子爱爸爸妈妈和家人的感情。
  3、复习《大鼓小鼓》《爸爸的眼镜》,能有兴趣地自编节奏及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鼓各一,录音磁带,眼镜
  活动过程:
  一、复习《大鼓小鼓》: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敲起大鼓小鼓表示欢迎!
  1、全体幼儿唱。要求大鼓声清脆响亮,能和小鼓的区别。(即要求歌声中的轻响控制)节奏先给x x xx x
  2、改编节奏型。他们还可敲出更多更好听的节奏,谁来帮忙?
  1)幼儿编节奏,教师巡回观摩指导。
是谁家的姑娘是什么歌  2) 请个别幼儿讲讲编的节奏,大家同意的集体学打。完整地唱加节奏。
  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习歌表演《爸爸的眼镜》:
  1、刚才我好象看见我的爸爸也来了――爸爸你在哪里呀?(幼儿全神气地出列站好) 让我个最神气的爸爸,(到一个给戴上眼镜)这个最象,宝宝和你做个游戏。
  第一次完整演出。能够带着表情表演前奏曲、间奏曲和民歌。
  2、爸爸没眼镜了会发生什么事?请几名幼儿表演间奏部分,学习他们风趣的表演,能创造性地表演。
  3.团体表演,换个戴眼镜的爸爸,给个别孩子鼓励。
  三、新授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1.请两个小孩扮演爸爸妈妈,老师扮演婴儿并示范唱歌。
  1) 宝宝唱的歌听上去感受如何?好听在什么地方?(柔柔地,慢慢地,很抒情地……)
  2) 我唱时,对爸爸妈妈怎么样?(三个人很要好,很亲热,并借以了解家务)
  2.把20岁的孩子换成父母。老教师们唱歌,鼓励孩子们一起唱。谁的歌最好听,谁就可以做我的父母。如何用歌曲唱爸爸妈妈,学唱(爸爸妈妈)。(2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