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设 计 | 二 次 备 课 |
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教学内容: 听:《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歌表演 律动 竖笛:《阿西里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 1.介绍《花儿与少年》 2.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 ,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 四、新授课 (一)情境创设 1、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2、导入: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二)感受体验 1、欣赏: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风光。 2、师:我们刚才听的两首歌曲都是高山族的民歌,高山族主要都集中在台湾。你们知道高山族有什么 特点吗? 3、欣赏:高山族舞蹈《杵舞》 (三)唱歌表现 1、教师范唱 欣赏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回答问题: (1)、该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音乐的情绪如何? 再次欣赏歌曲,思考:怎样才能把歌曲唱的更好听? 2、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视唱曲谱。 (四)高山族的民歌主要有四类。 其一为劳动歌。它产生于(其中也有一部分用于)农耕、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其二为生活歌。它包括了情歌、舞歌、酒歌和儿歌等。 其三为仪式歌。它多用于婚礼、葬礼及各种祭祀活动。 其四为叙 (五)实践表现 1、播放音乐,教师拍手为歌曲伴奏。 2、请学生放慢速度练习拍手。 3、请一半学生唱歌,一般学生伴奏。然后调换。 4、自评,互评。 5、集体演唱并伴奏。 第二课时《跳 柴 歌》 教学目标: 1.学唱《跳柴歌》 ,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 快、欢悦的情绪. 2.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3.学吹竖笛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 教学重点、难点: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精彩三分钟,模仿各地方言。 二、练一练,我的创造(p29) 1.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 2.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哪一组旋律最通顺、流畅? 三、教学新歌 1.欣赏《跳柴歌》 ,听完后请说一说你们想干什么? 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跟琴唱词。 5.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四、扩张延伸 1.欣赏《百鸟朝凤》 2.参与表现: ( 1)展示你创作的动作,并教给大家。 (2)分组活动表现歌曲。 4、各组展示,评价。 五、小结: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内容:是谁家的姑娘是什么歌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重点: 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风尾竹》。 教学难点: 感受葫芦丝的音特点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利用网上资源自主探究,了解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增进民族感情。 (二)认知目标: 1、初步认识部分乐谱。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并能够 吹奏简单乐曲。 (三)技能目标: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 词。 2、能根据音乐即兴创编与乐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说竹,交流课前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1、请说一说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给同学们 3 分钟的时间,并试着先介绍一下。 3、指名介绍,学生交流课前研究的竹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初步成果。 (三)走进竹乡——西双版纳 师:走进这片如海的竹林,你听到了什么?(生回答初听时感受。 ) 揭示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 ( 四)完整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1、完整欣赏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无画面) (1)完整欣赏这首乐曲之后,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风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 族风情的歌曲??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2)葫芦丝的由来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 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你对葫芦丝的音有什么印象? 师生共同小结葫芦丝的特点: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发还被誉为“天籁之声”。 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2、 学唱主要旋律。出示《月光下的凤尾竹》简谱 引导学生发现:演奏技巧——上下滑音、倚音等技法。 老师和会演奏葫芦丝的同学演奏此片段,其余同学跟着哼唱。 3、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提问:分别用了哪两种演唱形式?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为什么? 4、 再次聆听 傣族人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谁能模仿几个傣族舞的基本动作? (5)知识拓展 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与竹子有关的歌曲、乐曲,下节音乐课来分享。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成长的足迹:听,表扬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能听出最具特的民族音乐; 2.掌握圆滑线和延音线的区别 3.竖笛练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4 视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节奏练习:x x 2、视唱练习 (二)、成长的足迹 1.听一听,下列音乐片段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选择你喜欢的一首与同伴合作表演一下吧 2.下面两句旋律中的连线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选一选,唱一唱。 (跳柴歌的旋律) 分清楚圆滑线和延音线 三、竖笛练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 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 展示课题, 解释“阿西里西”的意思是“我们的好朋友” 。 1. 师示范演奏 2. 讲解 mi 的演奏指法 3. 学生练习,注意吸气符号。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