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中的女性之歌———《聊斋志异·阿英》赏析
作者:孙巍巍
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4期
孙巍巍
(蒲松龄纪念馆,山东淄博255120)
摘要:《聊斋志异·阿英》一篇讴歌了美好的女性情怀,作者成功塑造了鹦鹉仙女以及凡人女性等形象,借一段有始无终的姻缘和两个狭隘、平庸的男性,刻画了作为弱势体的女性在世俗和离乱中的不离不弃,构筑了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感人情谊,丰富了《聊斋志异》的阅读审美,也体现了蒲松龄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女性;异类;友情;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是谁家的姑娘是什么歌 收稿日期:2015-02-25
作者简介:孙巍巍(1972-),女,山东淄博人。蒲松龄纪念馆众工作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聊斋志异》中的《阿英》一篇与其说是个爱情故事,毋如说是关于女性情谊的故事,是一曲充满真善美的女性之歌,在离乱中不离不弃,在世俗中相敬相惜。故事中的几个女性有精魅,有凡人,却物我两忘,有情有义,知恩知德。故事中的两个男主人公倒更像是陪衬,以他们的狭隘衬托出几个女性的善良和美好。
先说甘氏兄弟父母早丧,兄长甘玉,字璧人,“性友爱,抚弟如子”,弟弟甘珏长大后“丰姿秀出,又慧能文”,甘玉更加钟爱弟弟,一定要给他婚配一个最优秀的女子,以至于太挑剔了,婚事迟迟未决。还是以非主要的角引出故事的开端,这是蒲翁惯用的手法,然后再铺设线索以编织机缘巧合。奇遇的发端往往不是闹市就是荒郊,在作者的安排下,关键人物甘玉“读书匡山僧寺”,无意窥见“三四女郎席地坐,数婢陈肴酒,皆殊也”,个个美貌不凡,但谈吐却家常温馨,充满了恬淡的女儿情怀,且清吟助兴:“闲阶桃花取次开,昨日踏青小约未应乖。嘱咐东邻女伴,少待莫相催,着得凤头鞋子即当来。”好一幅清丽婉约的淑女宴饮图。然而,谈笑间却突生波澜,“忽一伟丈夫岸然自外入,鹘睛荧荧,其貌狞丑”,众女子“仓促哄然,殆如鸟散”。这里作者的描写很生动,也有巧妙的暗示,“鹘睛”借指猛禽,“鸟散”不就是暗喻女子们鸟类的本质吗?只有唱歌的女子被捉住了,哀啼不止,怪物咆哮着,一口咬断了女子的手指。甘玉忍无可忍仗剑相救,女子奄奄一息:“拯命之德,将何以报?”其实第一眼时,甘玉已然“心已隐为弟谋”。但女子却婉言拒绝:“当别为贤仲图之。”这是一个伏笔吗?女子如此承诺是
推脱还是铺垫?但明伦也就此打趣“妾非毛遂,乃曹丘生”。多读《聊斋》的人都知道,蒲翁擅长于不经意处巧设机关,要我们一路读下去也不经意间恍然大悟。阅读的快乐也就是这样吧,既跟着情节入戏,又揣摩作者的心思,如获至宝,不亦乐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