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成为一门生意
赤峰路不夜街
凌晨2点,喧闹的赤峰路复归平静,白天川流不息的学生和车水马龙的景象都
收拾起来了,只有树影和街灯陪伴着不时经过的路人。沿街建筑中,隔三差五地会有一些门面灯火通明,隐约传出打印机的出图声。里面晃动着一些略显疲态的人,那是打图店值夜班的员工和通宵达旦作战后即将大功告成的设计师。店面门口的马路边,停靠着一两辆出租车,一些细心的司机已经发现,守在这里和他们以前守在酒吧门口一样能确保揽到生意,整个夜晚都会不断地有客户来往。
这是赤峰路沿街俗称“打图店”的图文制作公司每天夜里的典型场景。在赤
峰路上,从密云路到四平路这一段不到一千米的距离内,共有十几家这样大大小小的打图店。这些打图店仿佛赤峰路的守夜人,夜深之后,街上除了一个便利店、一个酒吧外,基本上就是24小时营业的打图店。它们和便利店一样,通宵开放,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成果出图就像进便利店解决生活中的小事情一样,便利的很!
隐藏在夜和灯光背后的,是众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规划、设计公司、效果图公司、模型制作工场等等。那些从办公楼窗户中透出的灯光提醒人们,里面还有一大批建筑师、绘图员在挑灯夜战,又一个
十万火急的设计项目即将从这里产生。沿街的这些打图店只是整个设计成果制作流水线上的最后一道环节,那些散布在同济大学校园周围角角落落的有名无名的设计者,天亮后会来取走装订精美的文本,在这些本子带着油墨和胶水的气味的时候,出现在各种政府部门、地产公司、基建处等场合。
不只是打图店的文本打印装订,规划设计、建筑建筑、效果图、图文制作、建筑模型,只要有需要,都可以连夜赶制。仿佛一处设计行业的超市,赤峰路集结了有关设计的从上到下各个环节,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在此得到一揽子解决。
同济现象
赤峰路能够形成今天的规模根源于同济大学在建筑设计行业里的品牌集聚效应,它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轮房地产开发热潮逐渐形成,建筑设计行业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教师公开创办的公司和私下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当时开办的工作室和公司大部分租用学校内的各类房屋,只有小部分在外租房。这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的逐渐成熟,设计行业图纸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电脑效果图、模型制作和电脑打印等设计的下游行业也开始起步,并随着设计行业的繁荣逐步成熟起来。各种公司开始在赤峰路沿街租用商业用房和办公
楼,如同星星之火,逐渐蔓延,赤峰路的面貌开始转变了。
第二阶段则是在高校和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下发展的。自从城建学院合并到同济大学以后,赤峰路东起四平路,西至密云路的位于两校之间的这一段路就纳入了同济的版图之中。同济大学联合杨浦区政府,有计划地在赤峰路沿线进行房地产置换、开发和街道改造工程,吸引各类企业入驻,最终形成了以规划建筑设计等技术行业为主,与设计有关的服务行业为辅,并包含银行、餐饮、文化娱乐、咨询、中介等服务行业的庞大的产业链,成为典型的高校现代经济模型。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在赤峰路密云路路口竖起了一块牌子,杨浦区政府正式命名赤峰路为“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科技的汇聚地,在几百米的范围内,有约500多家相关企业入驻,2002年的产值达10亿,而赤峰路发展的目标是在三至五年内达到30亿的产值和3亿的税收。[1]
赤峰路是整个同济大学高校品牌辐射效应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以同济大学校园为核心的方圆几公里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公司,它们都或多或少和同济大学、和建筑设计有着牵连关系。在同济周边,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龙头,一批民营设计公司和大量同济大学师生创办的公司和工作室围绕周围,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建筑设计落。整个“同济系”影响范围,包含同济大学校园和靠近同济大学
的赤峰路、国康路、四平路,西至鲁迅公园,南到控江路的卫百辛大厦、杨浦商城,北到大柏树的沪办大厦,几乎遍布了虹口区和杨浦区相邻地段的所有写字楼。
在这个“同济系统”的产业模式里面,涵盖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周期效应、高校的专业品牌效应、上下游产业的互动效应和行业的地域积聚效应等因素,这些现象现在已经成了专业圈内讨论的热门话题——“同济现象”。
繁荣催生的市场空间
“同济现象”是现今中国轰轰烈烈的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化变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新一轮的房地产行业景气周期带来的设计市场的繁荣。那些设计行业的从业者、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设计院、设计公司的管理者们,则正好赶上了由建设投资热潮带来的一场“盛宴”。他们当中,一些人有意识地抓住了机遇,另一些人则懵懵懂懂的撞上了好运。
据统计,目前中国建筑市场的每年工程价值总额约为1.6万亿元,根据照工程造价5‰至3%收取设计费的标准进行量化,每年建筑市场的设计费用在80至480亿元之间。
[2]这是设计行业一个空前的淘金机会,同济大学的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此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学校每年不断的向市场提供大量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和高职生,而很多在校的学生就读期间也一直在从事着设计实践工作,学校教师则纷纷对外承接业务。这个机会象一个巨大的旋涡,无数人投身其中,从院士、教授到学生、生意人,不管是谁,只要肯去做,都
能从中分到一杯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每年的产值成倍增长,已经跻身全国同行前列。这里的业务来源,自然是仰仗同济大学的品牌号召力,许多业主慕名而来,而在各种类型的设计院、设计公司和工作室之间,行业竞争和合作同时并存,项目合作、设计分包是经常的操作手段。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雏形,不同类型的公司各有所长,承担不同的任务,都能到恰当的生存空间。
即使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投向市场,而外地也有不少人来此求学、求职和寻机会,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较,设计人才还是显得极度的短缺,经常会有一个几万平方米的项目,其建筑专业的设计小组就是一个负责人带着一两设计师,实在来不及画图了,就手、学生、实习生。库哈斯关于中国建筑师的效率是美国建筑师的2500倍的论断,[3]虽然是以一种不太严谨合理的计算推断方式产生的一个刻意耸人听闻的结论,却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在巨大的市场行情和全行业对速度的追求的背景之下,设计师们不分昼夜地赶进度,赶数量,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在兴奋和无奈之中制造着空前大量的设计产品。
设计业的繁荣也带来了直接为建筑师服务的其他行业的发展机会,前面所述的赤峰路,囊括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上下游的所有产业,规划、建筑、室内、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图文输出,整个设计事务,堪称产业价值链的经典模型。而蓬勃发展的设计行业,亦带来了同济大学周边房地产开发、租赁市场的繁荣,同济大学整合了紧邻校园的赤峰路、国康路沿线的商务地产,将其纳入到大学科技园项目中。在设计企业创业热潮中,同济周边的商务楼租赁市场也是行情看涨,众多物业将其本
身定位为中小设计公司的创业基地。所有产业都绑住设计市场,一荣俱荣。
当设计成为一门生意
当巨大的市场机会摆在眼前时,没有人能抵挡诱惑,创业、自立门户成为眼下人们最经常的讨论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专业不只是给自己带来一个就业的机会,而是一种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可能。他们已经不局限于把玩单个项目的技术推敲,而是把目光投向业务发展、公司经营、团队管理等方面。建筑师们把设计当作一门生意,而学校和政府则将其整合为一门产业。近年来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各种建筑学专业杂志铺天盖地的刊登起各种各样的广告,最初多为建材类的,后来加入了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然后是设计公司大大方方地跃上版面。
设计行业具备创业便利的特点,不需要多大的投资,最低的起点,一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加上每年源源不断的学生,就可以开展业务了。同济大学这所以工程技术
赤峰娱乐为主的学校,很多专业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化可行性,不只是建筑设计,环保、汽车、结构工程、项目管理,都遇上了大好机会,而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成为最抢眼的现象。
传统设计院乘着市场大好的东风,扩大人员规模,加大业务发展力度,在产值年年
增长的同时,产权改革和同业的并购扩张齐头并进。民营事务所则在项目来源不愁的行情下,抓紧做
高产值,锻炼队伍,打下长远发展的基础。而一些学校的教师,也纷纷挂个个人名义的工作室,借助同济大学的品牌,发展各自的事业。许多刚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尚未经过职业生涯的基本历练,便扛起大旗,自立门户。同济大学品牌的号召力,使其周围聚集了大批充满激情的建筑师。他们之间,除了直接的竞争,更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事实上,对于一些规模尚小,技术力量不足的公司、工作室,他们接到业务后常常是采取与大设计院合作的方式,由小事务所完成设计方案和对业主的服务,大设计院承担施工图和结构、机电等专业的配合。另一种方式则相反,由大设计院承接业务以后,将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分包给小事务所或工作室。这种实质上总包分包的合作方式,很类似于在IT行业早已经广泛有采用的技术外包服务。这种灵活的合作方式,给年轻的建筑师带来了发展自己事业的机会。一些小的私人设计公司,其业务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设计院的分包任务。
在同济周围发生的这些变化,和90年代初第一次房地产热潮时的南方设计市场有相似之处。当时各大设计院纷纷在广州、深圳成立分院,而第一批民营建筑设计事务所和以个人命名的建筑事务所也是在同期在南方成立并成长起来。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每个公司必须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使市场产生细分,或按项目类型横向划分,或按项目进度竖向切分,各个细分专业的互相合作,则形成了完善的生意模式。传统设计院、民营事务所、工作室,各有所长,互有合作与竞争,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地域品牌效应,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这也是“同济现象”得以产生的一个原因吧。
期待市场成熟与理性的回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