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水)
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
(试行)
1 总论
1.1 任务由来与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2.2 技术规范
1.2.3 技术文件
1.3 评价标准
1.4 评价内容
包括评价范围、敏感目标、主要环境问题和评价重点等。
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阐明项目由来和意义、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扩建项目说明原有规模),工程组成、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基本情况。
2.2 工程设计方案
详细描述建设方案(工程位置图、平面布置)、工程建设方案(含方案比选结果)、设计参数等,重点描述水工构筑物(规模、结构方案等)、工程量等。
2.3 配套工程
2.4 技术经济指标(可选)
2.5 工程方案
包括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方案、主要工程量、施工时序、进度安排,以及营运期运行方案等。
2.6 工程分析
2.6.1 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2.6.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施工期、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事故等各阶段中的产污环节和各种污染物的源强、产生量、排放量、排放去向和排放方式等,分析污染物治理、回收和利用措施以及工程运行与污染物排放间的关系,列出各阶段的污染源强和污染要素。
(2)分析建设项目施工、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事故等各阶段中产生的非污染环境要素,确定其主要影响方式、内容、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结果,分析其主要控制措施,列出非污染
要素。
3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
3.1 建设项目周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内容包括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包括保护区名称、范围(经纬度)、总面积、核心区面积、实验区面积),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主要保护对象以及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
3.2 建设项目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关系
简述建设项目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建设项目影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类型,影响方式、范围和面积;影响海水、海床、海岸线和底土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占用海域面积、占用海岸线和滩涂情况,并给出建设项目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叠加图。
3.3 保护区保护对象
分析和阐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主要栖息的渔业生物,对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洄游情况、繁殖习性进行描述;并分别给出主要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路线的分布现状与工程位置的关系图。
3.4 保护区管理要求和管理现状
4 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调查范围及资料来源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位置,确定渔业资源调查的范围及面积。说明现场调查或引用资料的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站位设置(经纬度)及站位分布图。引用渔业资源现状资料要求时效性为3年。
4.2 调查方法
4.2.1 鱼卵、仔稚鱼
4.2.2 游泳动物
4.2.3 底栖生物(视工程位置可包括潮间带生物)
4.3 渔业资源现状
概述调查区域内鱼卵、仔稚鱼、游泳动物、底栖生物等渔业资源现状,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单位时间渔获量(包括尾数和重量,单位分别为尾/h和kg/h,下同)和资源密度等。
4.3.1 鱼卵、仔稚鱼
4.3.1.1 种类组成
描述鱼卵、仔稚鱼种类数,隶属于科属,列出鱼卵及仔稚鱼组成表。
4.3.1.2 数量及分布
简要描述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情况和平均密度,并分站位列表显示。
4.3.2 鱼类资源状况
4.3.2.1 种类组成
描述渔获物中鱼类种类数,隶属目、科、属。分别描述各季节捕获的鱼类种类数。
描述所捕获的各种鱼类中,各适温性鱼类、各栖息水层鱼类的种类数及所占比例;按经济价值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的种类数及所占比例,并列表。
4.3.2.2 渔获量分布、优势种分析
分析鱼类渔获量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分布情况,列表给出不同季节各站位单位时间渔获量、资源密度。列表给出不同季节各种鱼类单位时间渔获量和所占比例,以及平均体重、出现频率和幼鱼比例,计算主要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分析优势渔获物,介绍主要优势种生物学特性。
4.3.2.3 鱼类资源数量及评估
计算鱼类成体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幼鱼取全年最高资源密度。分季节计算鱼类成体和幼体平均资源密度,鱼类成体单位为kg/ km2、幼鱼为尾/ km2。
4.3.3 头足类资源状况(参照4.3.2鱼类资源状况)
4.3.4 甲壳类资源(参照4.3.2鱼类资源状况)
4.3.5 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资源状况(潮间带生物的调查视工程位置而定)
4.3.5.1 种类组成
分析调查海区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纽形动物、腔肠动物等的种类数及占总种类数的比例。列出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名录。
4.3.5.2 栖息密度和生物量
描述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的生物量(g/m2)、栖息密度(个/ m2)及分布情况。潮间带生物应分潮区描述,并分析各潮区的落结构。
4.3.6 其他渔业种类(可选)
评价海域除上述渔业资源种类外的其他重要渔业生物种类。主要对该种类渔业生物的生活习性、洄游情况、繁殖习性进行描述;并给产卵场、索饵场、洄游路线的分布现状及其与工程位置的关系图。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历史资料、增殖放流等情况,综合评估评价海域该渔业生物的平均资源密度。
危险品有几种4.3.7 重要渔业生物生境
简要描述评价海域渔业生物的洄游情况。分别描述主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分布状况,并给出与工程位置关系图。
5 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 建设项目对保护区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关章节的内容,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物主要为悬浮泥沙,应分析其在海洋水文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扩散、输运和沉降,形成浓度场等。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悬浮泥沙扩散浓度场,依据海水水质标准,评价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内容包括:预测模式、源强分析、计算结果及影响分析;计算结果按不同浓度范围给出相应的面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