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言文化发展的径向
王守星
(胜利油田分公司测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96)
【摘 要】 21世纪,人类语言文明的进化将形成这样一个总的走势:“第一代方言”———“第二代方言”———各国实现以各自“标准话”为标志的语言现代化———世界语言逐渐向有数的几种国际通用的“强势语言”集中……对此,先进的、中国特的社会主义语言文化发展方向,就是要使汉语跻身于未来世界“强势语言”之林。【关键词】 中国;语言文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H0-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26(2010)02-0111-03
21世纪,世界的主要特点是全球化。21世纪,世界语言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向全球化迈进。在这100年之中,世界语言将有一个大分化、大集中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现阶段语言文化的发展进程、现实方位以科学的定位,准确预测、把握世界及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径向,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我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语言文化,使我国语言紧跟时代步伐,跻身于未来世界“强势语言”之林,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球通用语言有几种
一
语言是随着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看待语言也要有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比较的观点。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由于地域环境、生产力条件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标志着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不同语言。
中华祖先是从最原始的“采集文化”逐步过渡到“农耕文化”,由游动部落逐步过渡到定居村落的。大约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农业和养畜业的出现标志着我先民定居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第一代方言”形成的开始。至秦汉时期,随着华夏族不断与周边民族交流融合、共同生活,形成了人数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我国农耕文化到达了成熟期,“第一代方言”的语言格局也基本形成。这就是说,中华民族“第一代方言”格局是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形成过程而形成的。上述文化渊源和文化生态决定了我国语言融合性的特质,这是世界上最优秀语言必备的特质。这一语言特质使汉语成为中原地区语言人通用的语言,使汉语成为后来一个在世界上语言人最多、一种语言形式下的不同区域的方言特
、在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条件下一直绵绵不断的语种。即使我国古代有着多次少数民族执政的历史,
我国语言人还是以使用汉语为主。这在世界语言文化史上是罕见的。汉语就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准则、宗教信仰、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而语言交流、融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生命所系。因此我们把它定位为我国的“第一代方言”。西方祖先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定居的农耕生活比中华先民晚三四千年,形成了以多民族语种为划分的众多国家。至今,欧洲没有形成一个统
一的大国,而形成了160个民族、43个国家;在非洲,目前有500多个民族、60多个国家与地区,语言多达1500余种。
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其语言成分的多样性越高,语言文明程度就越接近原始;其语言的文明程度越接近现代,语言成分的多样性就越低。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彼此交往的逐渐增多促进了语言的规范化,使语言成分的多样性越来越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也是其语言文化不断走向进化的过程。然而这种进化的代价就是语言种类和方言成分的越来越单一化。虽然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语言的消失对人类(尤其是对语言消失的民族)来说是一种损失,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些语言正常消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
语言作为特定人普遍自觉的观念和规则系统,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气质。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
2010年3月第23卷第2期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ournal of t he Part y School of Shengli Oilfiel d
Mar.2010
Vol.23No.2
3【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王守星(5—),男,山东邹平人,胜利油田分公司测井公司宣传科政工师。研究方向社会文化学。
1
112009-11-02
194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