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一、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明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的认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文化观和课程的设计观等诸多方面。国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性”、“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化学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和
思想;“提高科学素养”是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基础;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是目的;着眼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根本。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应该是课程的落脚点。
⑴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面向学生”包含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
⑵新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科学素养,简单的讲就是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它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东西很有趣,这样在将来他们才会继续正式或非正式地学习科学知识。在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科学素养的内涵做出非常明确的界定,只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科学素养中有一些是纸笔测验等考试方法所无法涵盖或无法充分测查出来的。如果教师在实践中只重视考试所关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质,势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这一课程追求最终落空。
⑶新的课程规定了全体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使新课程的内容在量和难度上有所降低,有利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有利于促使大多数学生走向学业成功。
⑷新课程加强了选择性,关注学生个性。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时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留下不少空间,不仅降低必修课程课时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学习时间,还在必修课程中提供学生自由选学的内容(如阅读材料)。对于选择性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决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正确处理选学的内容,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⑸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如教材中大大增加和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尤其是那些最新的技术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从而在宏观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拓展学习广度。
另外,新课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可以应用哪些所学知识来加以解决。
二、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1.确立新的课程观
传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是在教育过程之前和教育情景之外预先规定的。教育
五个一的内容是什么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课程与教学二者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因而,教学只会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要求学生满足于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应试能力,而是重在开启学生心智,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打破以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改变课程过于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教师、学生及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创造性的“用教材教”。这样,新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所以,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照本宣科”,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获得解放、追寻主体性的过程。
没有这种课程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基于以上认识,可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入了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现象和事例,把书本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使学生在化学课中学习的知识是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想探究的化学知识。
2.转变课堂运行机制
旧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老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必须会什么,无须考虑为什么。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变成了“激趣、启思、导疑”。化学课应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
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新的化学教学功能。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充足的实践活动和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形成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科学探究的气氛,将能力培养按学段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从化学角度,利用化学现象使学生主动掌握一些先进的、基本的科学观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反复加深他们对科学观念的理解,最后达到运用反映自然界本质和联系的科学思想去观察自然,从而使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科学思想,进而转化为科学信念,产生正确的对待自然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行为。
⑴交互式教学模式。所谓交互就是教与学的交互,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观点上的交换,思想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相感染。交互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教师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会学什么。交互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完善需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来整合教材、处
理和完善教材。交互式教学不仅要学生思考书本知识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未来关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在此基础上注重能力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学好中学生自身成长过程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把青少年的个人价值需求与社会价值需求统一起来。
交互式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满足于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应试能力,而是重在开启学生心智,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的发展。为了突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来阐述他们的看法、观点,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让学生教学生,互相启发、促进。
此外,教师还应着力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容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让学生有机会、有勇气说出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有能力进行反思和体验。
⑵注重对学生收集和分析、统计资料、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收集和分析、统计资料、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培养。
⑶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老师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