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15期
Vol.11 No.1591从国庆庆典看仪式传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刘田莉,崔有为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公民对于本国的国家主权、政治制度、道德标准、历史文化等方面
产生的情感和归属感,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对于维持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保障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大众传播媒介是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力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经由媒介的大量集中报道,形成了媒介狂欢。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来看,国庆庆典通过唤醒集体记忆,让参与者共同体验、共同营造意义空间,重新凝聚和团结了社会体,使国家认同得到进一步强化。设置特殊意义的号
关键词:仪式传播;媒介事件;集体记忆;象征符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5-0091-02
2019年10月1日,我国举行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各大媒体对其进行了全程直播,充分展现了媒介的宏大叙事场景,展示了我国70年来所取得伟大成就,激起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展示国家形象、构筑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媒介仪式。本文旨在从国庆庆典中媒体的报道、众游行方阵和象征符号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国庆庆典仪式传播在对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一、媒体超常规报道——媒介事件建构仪式感(一)媒介仪式观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指出,媒介事件一般是媒体参与策划的,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媒介事件即将发生之际,媒体采用大量报道来渲染即将
要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性,并采用一种留有悬念甚至戏剧化的方式吸引受众。在媒介事件发生时,媒体则打破日常的报道活动,将精力集中在媒介事件的报道活动中[1]。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系列报道中,我国媒体从8月份就开始向国庆倾斜,其中以人民日报、新华社最为典型。人民日报在8月24日报道西安故事《长安第二碗》,讴歌中华儿女拼搏向上、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29日权威媒体纷纷操刀70周年庆典活动安排。至此,关于阅兵的规模、武器装备、彩排演练等筹备活动纷纷登场。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指出,从仪式的角度来讲,传播并不起源于有用信息的传递,其最高境界也不止步于传递。传播是通过传递某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来表达其背后所传递的象征意义,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世界,并可以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明世界[2]。仪式的构建需要借助一些特定的形式,形式越复杂,仪式也就越
神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从升旗仪式、阅兵仪式再到众游行等各个环节的复杂性和规范化,让民众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威严,激起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这一庄重仪式经大众媒介进行传播,使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共同关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
鸣。媒介所打造的庄重“仪式观”重塑了国家的伟大形象,彰显了中国的政治力量,坚定了人们的伟大信仰,强化了中国人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赢得了众对国家权力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在仪式上起到对社会的维系作用。(二)媒介狂欢
国庆当天,中央电视台13个频道,地方卫视以及腾讯、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平台纷纷进行直播。报
纸大都推出隆重特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经济日报》《解放日报》等全彩印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当天截至下午6点,关于国庆庆典的微博热搜居高不下,热搜排行榜前十全部为国庆庆典活动。
表1 国庆微博话题阅读量话题国庆阅兵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14亿人为你庆生阅读量34亿63.4亿49.3亿50.5亿11.6亿与此同时,全网阅读量前10也都是与国庆有关,
阅读量达到十万以上[3]。抖音号“@央视新闻”发布的“礼炮轰鸣,正步铿锵!威武军容,
请祖国人民检阅”登上最热视频榜第一名,
播放量超亿次,点赞数将近2200万[4]。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通过报道受众无法亲身体验的事件或环境,
让受众相信或是沉浸在这种环境当中,甚至把它当作现实环境来对待,这就是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5]。大众媒体的
前期准备、
话题设置等筹备工作,把国庆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设置了大众的议程,不断确认和提醒国庆庆典的重要性,
从而刺激受众打破阅听常规,观看这一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强化国家认同感的国庆庆典活动。各大媒体集中报道国庆庆典活动,
形成媒介事件,
以激动人心的方式整合社会,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
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积贫积弱、一穷二白,
到现在的欣欣向荣、形势大好,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众游行——沉浸式传播营造仪式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