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10回简答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1-10回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    “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 富人民性的杰作。第一回中是通过什么事来表现这一点的?故事中人物曾立下什么誓言?
答:刘备、张飞、关羽的桃园三结义。结拜时他们立下的誓曰是: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 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 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2    桃园三结义是哪三个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突出外貌特征?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答: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关羽,字长生,后改云长。
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 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
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3    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 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答: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 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 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 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 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1、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 表现手法?
答:张飞听说督邮逼勒县吏,要害刘备,便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 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就揪住他的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 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刘备得知张飞鞭打督邮,督邮求救,便急喝张飞 住手。后又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 此去矣。分别表现张飞嫉恶如仇、勇猛粗暴和刘备忠厚善良、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衬 托的手法,使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形象丰满。
2、此回描写了孙坚讨伐黄巾之勇,并通过另一件事表现其智,请问是哪一件事?请用自己的话 表述出来。
答:表现孙坚智慧的那件事就是,在孙坚十七岁时,与他的父亲在钱塘遇到十多个海贼,抢劫商 人的财物,正在分赃。孙坚拿着刀上岸后,大声吆喝,并左右指挥,装作有很多的人马埋伏在旁,虚 张声势,海贼看到孙坚这样做以为有官兵埋伏,都慌乱的夺路而逃,孙
坚上前斩杀一贼,通过运用自 己的聪明才智除去了海贼,保住了商人的财物。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一、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李肃说服吕布的陈述技巧。
答、此行是说服吕布归降董卓,他首先利用自己和吕布的关系,削减吕布对他的戒心。接着,他 投其所好。他知道,作为一名武将,最爱的是什么,他把事先准备好的赤兔马送给吕布。当吕布说 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时,李肃却说某为意气而来,岂望报乎,完全掩盖此行的目的。李肃同 时也知道吕布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贪。在吕布左右不定的时候,李肃及时拿出带来的财物,毫无主见 的吕布,完全听从了李肃的摆布。所以,李肃此行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他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有的 放矢。
二、    结合《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答:用李肃的一句话就是勇而无谋,见利忘义。吕布的英勇,在《三国演义》第三回中已经 得到充分体现,初次交战,吕布就能大败董卓,并能让董卓说出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
若得此人, 何虑天下哉这样一句话,足见吕布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但吕布也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李肃几乎 不费什么工夫就说服了他。同时,吕布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当李肃给了他一点好处后,立即杀了 自己的义父,投奔到董卓的营中。同样,吕布后来杀董卓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    结合《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 看法。
答:在《三国演义》第三回中,董卓多次想废掉当时的皇帝,其实,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首 先是遭到臣反对,董卓仰仗自己拥有一定军事实力,想重新确立皇帝,这种做法,在当时人看来, 是大逆不道的。董卓曾经在温明园中提出废帝一事,丁原立即说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 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同样,这件事也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并因此 和董卓反目成仇。其次是成为众矢之的。当董卓废掉皇帝后,天下雄,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都把 矛头指向董卓。董卓在此事上,远远比不上曹操,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使他在政治 上拥有巨大的优势,这也奠定了曹操的基业。而董卓的做法,正好是曹操的反面教材,同时,也注定 了他的失败。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1    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 回阐明理由?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⑴赞成。董卓对待现任皇帝的态度是野蛮的,他的做法是废立。董卓进京不久,就提出要换皇帝。 至于理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少帝刘辩愚昧懦弱,陈留王刘协则有圣主的素质。但他的真实意 图,恐怕还是为了树立个人威望,控制中央政权。然而董卓这么一闹,就把自己闹成了人民公敌 弄得天下共讨之,全国共讨之。因为在当时正统的士大夫看来,皇帝是不能随便换的,因为皇帝 一国之君,也是一国之本。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掌握着舆 论的,就是这些人。这样一来,维护现存秩序,保卫现任皇帝,就不但是正义,也是民意 所以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⑵董卓是个军阀,粗野蛮横,嗜血成性,残暴,欺主弄权,既无人缘,又无威望,只能算
个枭雄。 在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将注定他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是过眼烟云,成为 曹操的陪衬。
2    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少帝在永安宫作的五言律诗。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参考答案:
⑴借景抒情,通过嫩草” “双飞燕”“青水” “称羡的陌上人写出了初春自然景的美好, 以乐景写哀情,道出了诗人的感伤之深,愁恨之极。
⑵对比衬托手法,诗中双飞燕,浸透出作者的悲伤与孤独,点出了诗人身为阶下囚,受人监 视的孤苦处境。旧宫殿把自然的美好和现实的险恶暗寓其中,形成对比,写出了繁华故国的离愁。
3    结合本回语句,概括曹操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⑴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 下一一有正义感,坦率
⑵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 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一一颇有心计,能屈能伸
⑶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一一有野心,直爽
⑷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一奸险狠毒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一、    温酒斩华雄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关羽的英雄形象?
答:1、层层铺垫。作品写华雄挫孙坚,砍祖茂,斩俞涉,杀潘凤,勇猛凶狠,给读者造成了强 烈的阅读期待,实际上是为关羽的出现做层层铺垫。
2    映衬烘托。关羽的出场可以说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其声惊天动地,通过对声音的描述, 让关羽一出场,就显得雄姿英发。
3    以虚见实。惊心动魄的战斗开始了,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催地塌,岳撼山崩,作 者用用以虚见实的手法。写了关羽和华雄的交战过程,从而表现了关羽英勇善战、武艺高强的的英雄 气概。
二、    第五章中,关于关羽出战前那杯酒的处理有何意义?
答:这杯酒,汇聚了人物的矛盾关系,成为提挈全篇的文眼,关羽凯旋时,其酒尚温,寥寥 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令人充分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迅捷,从而将关羽的神勇渲染的淋漓 尽致。
三、    请你就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略谈曹操的政治才能。
答:1、能审时度势。董卓入京,废少帝,立刘协为皇帝,于是京都大乱曹操凭自己的政治 敏感和远见卓识,断定追随董卓只能自取灭亡。后曹操组织义军,号召起义。但他明白,凭借一己之 力,无法与董卓抗衡,于是发矫诏于诸镇。
2    能明哲保身。曹操发了檄文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此时人马虽众,但龙无首,于是推 举盟主,曹操首先推举袁绍,理由是袁本初四世三公。其实,曹操知道,诸侯会盟,各怀鬼胎,百姓首先发言打一三国演义人 谁都想取得自己相应的地位和利益。同时,曹操也明白,在时世还没有明朗的情况下,出头的椽子会 先烂。因此,曹操选择了幕后。
3    能重视人才。在华雄屡次取胜而又无人敢迎战的情况下,关羽主动请缨,但袁绍以貌取人, 不予理睬,但曹操力荐。在关羽战胜后,袁绍说都与赶出帐去。而曹操却说得功着赏,何记贵 贱乎。由次,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重视,这也是他取天下最重要的原因。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1.董卓劫献帝强行迁都长安,试对董卓此举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帝乃立国之本,劫帝就等于抓住号令诸侯之王牌,此反映了董卓飞扬跋扈、无视帝威的称 帝野心,同时他无视臣,广树异己,此狂傲举动为其败亡埋下伏笔。
(2)以应童谣,更是战事所逼,迫不得已,以迁都躲避锋芒,其称帝野心至死不泯。
(3)长安自古有曙函之固,想借天险苟延残喘,积蓄力量,以待天下之势好转,反映了他利令 智昏,心存侥幸的心理状态。
2、在董卓败逃长安途中,讨卓联军驻军不动、各怀异心,然曹操却独袭董贼,此为意气之举吗?
参考答案:并非完全是意气之举。
(1)虽有意气用事的一面,但更体现了曹公报国的赤诚之心。面对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位卑 权轻的曹公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愤然出击。败后感慨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今迟疑不进, 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2)胸有大志,想树立自己在诸侯中的形象和威望。此时的曹公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想通过击 退败逃之贼,救出献帝来邀功,抬高和确立自己的地位,为以后的事业开辟道路。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公孙瓒知袁绍已据冀州,遣弟公孙越来见绍,欲分其地。绍曰: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越辞归。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
乱箭射死公孙越。从人逃回见公孙瓒,报越已死。瓒大怒曰: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 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
绍知瓒兵至,亦领军出。二军会于磐河之上:绍军于磐河桥东,瓒军于桥西。瓒立马桥上,大呼 曰:背义之徒,何敢卖我!绍亦策马至桥边,指瓒曰: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吾,与尔何干?瓒曰: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袁绍大怒 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 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 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 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 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 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瓒部 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 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 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次日,瓒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 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 便走,因此白马极多。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 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 数万,于后接应。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瓒自领中军, 立马桥上,傍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从辰时擂鼓,直到巳时,绍军不进。麴义令弓手皆伏于遮 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 一声炮响,八百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瓒军大败。左右两军,欲 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 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跃马,直取麴义。 战不数合,一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 绍军大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