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自救常识、顺口溜、方法(地震自救姿势、藏身、逃生程序及方法...
发生地震自救常识、顺口溜、方法及秘诀
(地震自救姿势、藏身、逃生程序及方法)
01姿势
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
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
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02藏身
就地蹲下,寻“三角区”
“生命三角”法,以及 “伏地、遮挡、手抓牢”两种避难措施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应该视情况而定。
强烈地震时有不少人就是因惊慌失措跑来跑去,结果不幸被坠落的东西砸伤、砸死。
地壳剧烈震动时,人会感到头晕、四肢疲软无力,连移动都很困难。
地震时,如果你所处的房屋不是危房,建议马上抱头下蹲,就地躲藏。
但如果住的是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在钟内冲出门外。
在室内发生地震时,躲藏时应立即蹲下,并尽量蜷缩身体,利用坚硬的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身体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牢固定物体,即“伏地、遮挡、手抓牢”。
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应尽量将头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如果睡觉时发生地震,应该抓紧枕头保护头部,然后滚下床,抱头下蹲。
地震发生时躲在什么空间最安全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应该迅速移动到事先好的家中藏身地,在墙边蹲下,利用承重墙、坚固的家具或厕所等小空间形成的“三角区”,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体对人体的伤害。
躲避时一定要记住:
不可跑向阳台;
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
不可跳楼;
不可使用电梯;
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
尽量靠近水源。
在户外发生地震时
应选择开阔地点蹲下,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楼房、水塔、立交桥等建筑物;
远离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危险物、悬挂物;
避开狭窄街道、危墙等场所;
如果正在开车,应立即把车停在路边;
如果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等,以防山崩、泥石流;
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海啸。
03逃生
住再高,也要往下跑
主震过后,仍不能掉以轻心,要当心余震带来的危害。
余震虽然能量不及主震,但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因此,主震后无论如何都要从建筑物内迅速撤离到户外。
撤离时,应选择楼梯,千万别乘电梯。
要避免惊慌,以免出现踩踏、挤伤。可以将身边较软的物品顶在头上,也可用手护在头上。
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要用肩和背承受外来压力,随着人流移动而行动。
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稳,以防被别人踩到或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
撤离到户外后,不要停留在楼房、电线等周围
尤其是城市里楼房间距较窄,如果驻足停留,很容易被坠落的物体砸伤
应尽快跑到空旷的平地上等待救援。
不论住在几层,都要向楼下跑。
04自救
伤口止血很重要
安全逃生后的救助同样重要。
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在专业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保障。
逃生后,如果发现身体有创口
一是可以将软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
二是当出血量大
有血管创伤时,需将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分,按压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尽可能抬高患处,减慢流血速度。
如果身体出血应对:
若是前臂出血,手指按压肘窝处动脉;
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
手指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血管止血;
大腿出血,应屈起大腿,用拇指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股动脉;
小腿出血时,应用拇指压迫腘窝处(膝关节后打弯处)动脉;
足背出血时,在内踝后侧跳动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即可。
如果颈椎、脊柱、腰部等部位疼痛,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急于包扎固定,否则有可能造成瘫痪。
在有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才可以将伤员平稳地抬到坚硬的门板上。
如果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对其进行简单固定,以避免因运动而使损伤加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