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
2.4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篡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B.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深情叙述了阿长的一些琐事,塑造了长妈妈独特、多彩的形象,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脉脉的温情。(内容表述正确)
C.谁是英雄?战争年代战场上摧枯拉朽、突破敌阵的是英雄,和平年代冬奥会驰骋赛场为国增光的是英雄。(运用排比修辞,增强气势)
D.“他我点了点头”“他说了句话”“哎呀,美极了”,加点字的词性依次为:连词、副词、叹词。(词性判断正确)
2.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和词性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啊!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啊!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句子中加点的“啊”是叹词,“比”是连词,“更”是副词。)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在交通协管员的协助下,我县部分街道的交通拥堵现象戛然而止。(该句成语使用错误)
B.按照(介词),终于(副词),哎呀(拟声词),但是(连词)。(以上虚词词性判断正确)
C.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修辞,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D.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E.一些城市严禁排气量小于1升的汽车在当地上牌照是错误的,这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节约能源的政策是相违背的。(该句成分残缺,“上牌照”后应加上“的做法”。)
4.下面语境中对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因为”是介词。)
B.《阿长与<山海经>》中,“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大概”是副词。)
C.《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是连词。)
D.《台阶》中,“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一晃,水便泼在了一些台阶上。”(“嘎叽”是拟声词。)
5.选段中加点字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最近,美食记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完美收官。在视频末尾,多谢款待,下季再见”“啊啊啊,口水控制不住啊的弹幕刷了屏。观众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这部片子的喜爱和留恋。美食记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走胃又走心,成了爆款美食纪录片共同的圈粉因子。
A.介词、拟声词、形容词、介词、动词
B.介词、拟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C.副词、叹词、名词、介词、形容词
D.副词、叹词、形容词、动词、介词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词性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副词“准确”用在动词“描述”前,起修饰、限制作用)
B.情况危急生死关头,他走到示威队伍的前头。(“在”“的”都为介词,与名词联用组成短语)
C.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连词“因为”表示因果关系)
D.,他什么时候……(“呀”为叹词,单独成句,表达惊讶的情感)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的人。(划线词语词性分别为“代词”“动词”“形容词”)
B.近年研究宋词,完成拙作一本,恳请舍兄不吝赐教。
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此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D.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这里的引号表示“犯罪”在特定语境里有了新的含义)
8.“天下国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上是这次活动的开场白,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歌咏黄河的句子)
A.上面材料中的加点词“古老”“经常”“一直”都是副词。
B.材料中画横线的两个“热爱”词性相同。
C.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阐释了“国”“家”“身”之间的关系。
D.材料结尾“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的“在”字是连词。
9.对语段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A.“啊”是叹词    B.“在”是介词    C.“而”是连词    D.“向着”是副词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    )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
②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发扬和继承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mài_________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yóu________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难道不是“天下第一好事”么?
季羡林《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10.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mài_________进  ②yóu_________如
是_________   存_________
11.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
1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语“智慧、搬、我”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动词、代词。
B.人类不只靠书籍保存智慧,但人类因既能读书又能写书而不断进步。
C.括号里应填入的标点是分号,而且分号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D.“书”字的最后一笔是“竖”,而不是“点”。
13.画直线的句子有语病,改正后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三、情景默写
14.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①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木兰诗》中从侧面表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名句默写。
(1)《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爆米花
林海蓓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
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