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课文的笔记:
一、作者简介
范锡林,笔名雪凌。
二、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小时候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玩竹节人的经历,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歌咏黄河的句子三、重点字词
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俨然:形容很像。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等。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怒气冲冲:形容人盛怒的样子。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文中指老师玩得忘了自己在上课。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四、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竹节人。第二部分(3-4):写“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第三部分(5-19):写“我们”玩竹节人的过程和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的沮丧心情。第四部分(20-29):写老师玩竹节人,“我们”从沮丧到满足的心情变化。
五、句子解析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表现出当时条件的艰苦。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这句话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其中“小心”“弄不好”“崩裂”“前功尽弃”等词语体现出了制作竹节人的不易。
六、问题归纳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表现出了老师的童心未泯,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竹节人这个玩具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到竹节人,却“心满意足”?
因为“我们”看到了老师玩竹节人的过程,觉得十分有趣,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童心,所以“心满意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